马年说马

                                      刘思恩(文)

   

人类最忠诚最长久的朋友

唐三彩    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马年说起马,笔者以为,马是十二生肖中与中华民族品性最为接近的动物。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数千年传统文化陶养,中华民族形成吃苦耐劳、矢志不渝、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当国家民族面临存亡危机时,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宋朝李公麟《五马图》局部(陈远鸿  东方IC )

《五马图》为传世佳作,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

 

1万多年前,马被人类驯服,人和马就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法国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得到善待,马可以成为人类最忠诚、最长久的朋友。

 

这项发表在《动物行为》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马能“听懂”的人类语言比人们先前预想的要多,而且它们记忆力很好。它们不仅在分别一段时间后仍能记住人类朋友,还能记住复杂的指令完成步骤达10年甚至更长时间。美国探索频道援引专家的话报道:“马的‘社会关系’能保持较长时间,有时甚至是一生。”美国影片《战马》就给了历经劫难的“主人公”战马最完美的结局——通过辨识主人发出的信号与主人甜蜜重逢。

 

研究显示,马看重自己的“亲朋好友”,也乐意与没有威胁的新朋友交往。“马会与自己族群中个别成员保持长期关系,”专家介绍,“但在混合放牧时,它们也能与其他种群动物建立友好关系。”吉尔·斯塔尔是一家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她认为马聪明、忠诚且长期记忆力好,不论是好的经历还是坏的经历,“它们可以宽容,但不会忘记”。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马这种动物还有更深层的寓意。

 

龙马负图寺  雕塑  (东方IC 作者尹楠)  

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马负图寺始建于公元 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而建的祭礼场所,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

 

传说,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负图出河的“龙马”,或者是马具有龙的特征,或者是以龙来比喻马。不论是哪种说法,马与龙都有割不断的关系,这是因为古代先民对马的认识和对于龙的图腾崇拜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马的奔驰跳跃轻健快捷,和人们想像中龙的腾飞之状有相似之处。因此,自古以来常见以龙来比喻马,或者将马中优秀者直接称为龙。《礼记•月令》天子郊行祭祀有“驾苍龙”语,“苍龙”就是良马。“龙子”、“龙驹”、“龙种”或“龙马”,都是良马的爱称。

 

马在人类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耕种、驾车、乘骑、放牧都要用马。战争中,马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对马的占有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是国力强盛的重要因素。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说,马援铸造铜马献给朝廷,上奏的表章中说:“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700多年前,成吉思汗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的最大的陆上帝国,就是在马背上产生的。这个帝国被称之为“马背上的帝国”。

 

虽然没有如后世法国人的科学研究,但中国古人已经认为,马具有超出其他动物的灵性,有时能够救人危难、识辨善恶,表现出与人的理性相通的忠义品质,于是便有“自古英雄配宝马”的讲究。关羽赤兔,项王乌骓,刘备的卢……良马跟随它的主人名垂青史。

 

马外表显得很温顺,很安静,但它却有累死也不认输的性格。在战争中,许多马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倒下,而是由于剧烈奔跑累死战场。

 

唐太宗李世民可称为最爱马的皇帝。他所钟爱的骏马共有六匹,分别名为拳毛、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和青骓。在其开创唐朝基业的战斗生涯中,他的坐骑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白蹄乌是一匹周身黑色、四蹄纯白的骏马,李世民在追杀敌军时,骑着它一昼夜跑了二百多里,最后白蹄乌力竭而死。青骓是一匹白色的杂毛马,李世民骑着这匹战马连连获胜。青骓在激战中身中五箭而亡。

 

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后,忆及当年征战疆场,总不忘这六匹马的贡献。文德皇后病故埋葬昭陵时,唐太宗下令大画家阎立本将这六匹马画出来,由雕刻名家镌刻于巨石之上,放入昭陵祭坛之上,名“昭陵六骏”。六匹骏马用浮雕形式雕刻,手法简洁浑厚,形象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典范作品,其艺术水平不在希腊、罗马雕塑之下,被誉为“世界古代艺术雕刻创造中的精品”。

 

率马以骥同圆中国梦

 

十二生肖中,只有马与人相伴相随,如前所述,马既有图腾崇拜的意味,又是权力财富的象征,所以,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关于马的成语名句大多“高端、大气、上档次”。

 

徐悲鸿的《奔马图》(CFP,作者颜闽航)

 

比如:马年新春拜年,双手抱拳说的第一句祝福语多是“龙马精神”。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

 

做事,我们希望“马到成功”;若事业发达,喜形于色,那真是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方能表达;身为千里马被伯乐相中尽展才华固然可喜可贺,若资质不高,则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加以激励。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全国,吸引观众的正是那“驽马”许三多,现实中,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功在不舍”的成星经历更足以诠释“只要努力刻苦,也能追上千里马”。

 

当然,搜索引擎百度提供的关于马的成语,还有“害群之马”“声色犬马”“马耳春风”“鲜衣怒马”……每一个成语的解释均有其来源与举例。追溯历史来源,则可以史为鉴。

 

2014年甲午马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20年前的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外战败源于内腐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中华民族近代史,国家积贫积弱,受尽外强凌辱,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才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民族苦难史告诉我们:唯有“人强马壮”,才是一个主权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这个“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率马以骥,全民心之所向,定能实现万马奔腾的繁荣景象。彼时,“龙马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