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消费——理财方式 新理念

2013年,国际金价大跌,杀出“中国大妈”;网络信贷、比特币是非不断,上演投机疯狂;“互联网金融”横空出世,令投资者应接不暇……不知不觉间,一个“全民理财”的时代已悄悄到来。

 

 

现在在中国国内,提到投资理财的方式和渠道,热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黄金、基金、股票、期货、国债、信托、外汇、保险等等。

 

提到投资理财的渠道还是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和技巧的,我感觉身边很多朋友可能还是选择相对保守的银行储蓄,或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可能会更多一些。另外,其实投资珠宝,比如像钻石,也是一种投资理财渠道了。

 

但是 我这里有一个关于中国人储蓄情况的数字,截至2012年底,中国个人储蓄余额已达41万亿元,人均财富结余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饥渴。传统的理财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多变的财务现状,把钱存入银行,存款利息战胜不了通货膨胀。买房子,国内楼市入门资金较高,房价调控力度逐年递增。投入股市呢?股价一天三变,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想要理财,却不会理财,是大部分中国百姓的症结。2013年招商银行公布的《城市居民个人理财与资产配置调查报告》显示,有88%的受访对象表示有理财意识,正在或即将进行财产管理。但有超过九成的受访对象存在有理财意识,但相关理财知识并不充足的问题。

 

如果评选2013年十大投资理财热词,“中国大妈”绝对位列三甲。“中国大妈”们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投资群体,他们有钱有闲,关注投资热点,随时准备出手。即便中国百姓的理财意识和方式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但是回顾刚刚过去的2013年,还是有很多新兴的理财亮点在中国涌现,今天的经济纵贯线,我们就跟随“大妈”们追过的投资理财项目,与您盘点2013年出现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新颖理财渠道。

 

互联网金融是2013年中国金融领域和投资理财领域的一件大事。余额宝、P2P网络借贷等等,一个个不断涌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热度持续居高不下。而这一切都要从“余额宝”的诞生说起:2013年6月13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合推出的“余额宝”服务悄然上线。余额宝就是网购人群存留在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账户中的闲散余额资金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让这些零碎的闲钱、散钱增值,获得比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更高收益的一项服务。简单来说,10万元,通过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只有350元,而如果通过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3000元至4000元左右,收益比活期高出近十倍。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传统金融行业也纷纷向互联网企业伸出橄榄枝:2013年11月1日,17家基金公司在淘宝理财平台上集体亮相,正式在淘宝开店售卖基金产品;11月4日凌晨,广发银行淘宝店低调上线,并以淘宝为平台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成为了2013年中国理财市场一个撕不掉的标签。

 

俞波3年前从大学毕业,两年前开始“供房”。她告诉记者,最初的时候,由于担心违约,她每个月都会早早地把“月供“存入还款账户,“但我现在意识到这种做法让银行‘占了便宜’现在不到最后一天我一定不还钱给银行”。

 

俞波观念的转变源于2013年6月上线的“余额宝”。她告诉记者,将钱转到余额宝的收益是银行的十余倍。要转出时,只要金额在5万元以下,基本两个小时左右钱就可以到账,所以能晚一天给银行就尽量多赚一天利息。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达到4303万人,规模达到1853亿元,其中大部分使用者是“80后”、“90后”人群。不过,余额宝的人均持有金额仅为4307元。这一方面源于刚刚走入社会的“80后”、“90”后的财力有限,一方面也彰显了民众对互联网安全性的担忧。

 

 

“比特币”是近年开始在西方流行的一种虚拟货币。2009年由一个来自日本、网名叫“中本聪”的人在P2P基金会网站发帖,称自己开发出一个叫“比特币”的开源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此后“比特币”开始在极客(热衷互联网文化且智力超群的人)圈中流通。“比特币”不由任何政府、企业或银行发行,却可以真实交易。

 

据香港《文汇报》1月13日报道,虚拟货币“比特币”去年累升近50倍,吸引华尔街炒家争相押注,有投资银行职员甚至辞职,全身投入“比特币”交易。哪里能升值,哪里就有“中国大妈”。11月1日,一枚“比特币”可兑换1266元人民币,而到了11月27日,已可兑换5513元人民币。“比特币中国”的交易量已超越世界其他两大比特币交易平台,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据货币网统计,近日总交易额大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比特币”贵宾用户中40%为中国女性。

 

然而目前“比特币”非常波动,加上外界对它所知不多,有学者质疑“比特币”只是新一轮金融泡沫。17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盛行时,一个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被炒到可以换一栋房子。专家表示,“比特币”确实存在郁金香式的泡沫,但“比特币”到底是不是骗局,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现在,各国央行已经开始了对比特币的监管,中国央行在去年12月也开始了对“比特币”风险防范的一系列动作。

 

2013年12月16号,央行约谈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不能给“比特币”、“莱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网站提供支付与清算服务。对于已发生业务的支付机构,应解除商务合作;对于存量款项,可在春节前完成提现,但不得发生新的支付业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央行的举措是为了控制比特币交易可能导致的泡沫化风险,比如约谈第三方支付以及后续工作,都是为了控制比特币交易可能导致的泡沫化风险。包括以后可能通过银行账户来进行交易,以此来进行管理。

 

中国“比特币”交易主要通过第三方平台和银行两种渠道完成支付。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停止对“比特币”交易的支持,银行渠道是否会关闭成为市场进一步关注的对象。结合央行等五部委此前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禁止金融机构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等规定,有分析认为,中国国内未来大规模的“比特币”交易将停止,也存在“比特币”退出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但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刺激不少“比特币”投资者抄底。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提醒称,要小心“比特币”投资中的风险:“作为一种投资品,它的价值和以往的投资品相比完全不同,有没有价值完全看人们相不相信和法律支不支持。所谓的稀缺性就一定有投资价值吗?当前的风险还可控吗?是不是会成为最后的接棒者。应该去反思,不要盲目跟风。”

 

下面来关注一下机构对于黄金价格走势的预判。近期密集出炉的外资投行研究报告,几乎一致采取看空黄金的投资策略。包括摩根士丹利、法兴银行在内的大型机构大肆唱空,德意志银行甚至预测金价会跌破每盎司800美元,也就是在目前的水平上,再跌三分之一。

 

瑞银集团认为,2014年黄金均价应该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上。黄金短期内不太可能重回之前的高峰。因为全球经济形势前景更加乐观,风险因素减少,而黄金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资产,必然不会像之前那么受青睐,开始失去投资魅力。

 

 

最后再来聊聊理财产品。央行上月发布的《第4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居民最为偏爱的投资方式是购买“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排在第二位。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居民最为偏爱的理财产品市场吧。

 

2011年底,中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4.59万亿元,而到了2013年二季度末,这个数字已突破9万亿元,呈“野蛮生长”态势。

 

对于一直强调控制通胀的中国经济来说,钱,已经很久没有像现在这么值钱过。去年12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继续攀升,银行之间相互借钱的利率也超过6%了。在去年,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能达到4%,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最近,如果收益率没有超过6%,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晒。

 

银行理财产品的情况也差不多,2013年上半年超过4.5%就叫做高收益了,现在超过收益率8%甚至10%的产品都出现了。伴随着收益率的上涨,大家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也是不断攀升,看来是银行的钱紧和拼年终存款业绩拉高了收益率,对于民众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狂热,之前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就曾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表示,理财产品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也存在着银行佩服的风险。浦发银行理财经理杨美玲也建议,理财产品也是一种投资,也是会存在一定风险的,大家还是要谨慎。

 

新兴理财市场的繁荣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理财群体的扩展与繁荣,另一方面也对政府规范新兴投资理财渠道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今年3月,中国银监会发文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全面、量化的监管;5月9日,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开辟专栏,对银行理财提出“完善信息披露”等五大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指出,在监管的重压之下,银行理财产品的“野蛮生长”时代或将成为历史,其作用不仅在于规范市场、防范风险,更在于促进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