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秋入横林

唐卡黄财神 马江红

 

时,秋入横林

唐卡宇韵七佛图 马江红

 

好玩的人,一年四季都能找乐儿,所谓“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之外,另有“乐物”的。四季中,“天地反物为秋”,时,“秋入横林”,“万物成实”,“秋收之足以休”。于是,养鱼、放鸽、捉虫、摘葫芦、收核桃、糊纸鸢、放河灯、丢针、踢毽儿、播空钟、击太平鼓,忙得不亦乐乎。

 

秋天的乐事很多,百乐之中,葫芦最为著名,而它的出身却是极为普通的。

 

葫芦是草本植物,每年阴历7月,葫芦成熟而嫩,此时采摘可以食用;至阴历8 月,葫芦壳变硬,颜色由绿变白,绒毛脱落,此时采摘,可以进行加工,做成各种用物。《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郑笺》曰:“壶,瓠也”,《说文》:“瓠,匏也”。又曰“匏,瓠也”。王世襄《中国葫芦》引李时珍言:“古人壶、瓢、匏三名皆可通用,初无分别”,古曰“壶”曰“瓠”曰“匏”者,至唐皆称“葫芦”。

 

时,秋入横林

柏孜克里克20窟本行经变 马江红

 

“民以食为天”,作为食物之一的葫芦,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管子·立政》:“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家之富也。”在管仲看来,家畜、瓜瓠、蔬菜、水果的丰富,是国家富足的五个重要标志之一。汉朝时,人们把瓠制成脯,当作干粮储备。与其他瓜果不同的是,葫芦要在嫩时食用,成熟后就没有食用价值了。有一些菜肴虽然不是以葫芦为原料,却以葫芦为名,比如西安的风味小吃“葫芦头”、北京菜“蜜汁葫芦”、江苏菜“葫芦虾蟹”等等。

 

从古至今,中国人把葫芦用到了极致。《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为小筐,以一瓠劙为二曰瓢。葫芦做瓢,天然而致简,颜回居陋巷,箪食瓢饮,不忧而乐,在孔夫子看来,这就是贤人的风范,因而不断赞叹:“贤哉,回也!”“贤哉,回也!”。

 

葫芦里的学问很大,庄老夫子曾借此阐发义理。惠施曾向庄子抱怨说:魏王送给我一些大葫芦种子,种出来的葫芦比一般的葫芦要大出很多。用它盛水,水的重量能把它压破。把它剖开做瓢,没有地方放得下。它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我就把它们砸碎扔掉了。庄子听后建议惠施用他认为无用的大葫芦做成“大樽”,当做浮船来用。《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庄子之意是要充分发挥器物自身的特性,不要拘于常规,所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中国传统民俗中,葫芦是吉祥物,如“万代长春”就是以葫芦为表物,用葫芦蔓的“蔓”字谐“万”字, 意为长生不老。

 

《诗经·大雅·绵》曰:“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在古代,这句诗可谓家喻户晓。有人经过考证,认为瓜瓞就是指“葫芦”,言曰:葫芦在诗里被隐喻为人所由出生的母体,是母体崇拜的外化形物,由此产生了葫芦崇拜。这个想法可能有他的道理,但依据实在不充分。

 

时,秋入横林

克孜尔石窟八王分争舍利图 马江红 

 

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个中一物著不得,建立森然却有余。尽底语君君岂信,试来跳入看何如。”

 

道家向来视葫芦为神物,道士常会随身携带葫芦盛以“仙丹妙药”,传说中的仙人铁拐李、张果老、麻姑等等,都是以葫芦为“法器”,称为“宝葫芦”。

 

由于葫芦的神奇妙用,因此,古人就把葫芦挂在门首辟邪, 也经常将葫芦入画,挂画于厅堂, 用以降魔驱鬼。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挂个葫芦称为“顶梁”,以保平安顺利;也有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此时节,“剪彩为葫卢”,“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卢,倒粘于门阑之上,以泄毒气。至初五午后,则取而弃之。”

 

时,秋入横林

唐卡莲花生大生 马江红

 

葫芦也被用在旧时的婚典上。《仪礼·士昏礼》四爵合卺。《注》合卺,破匏也。古本《三礼图》说:“卺,取四升瓠,中破,夫妇各一。”剖一瓠为两瓢,新婚夫妇各执一瓢,斟酒以饮。后多以“合卺”代指成婚。

 

葫芦的用途如此广泛,其名字也随处可见,比如“醋葫芦”、“油葫芦”和“闷葫芦”,清朝曾禁过一部明代的小说就叫《醋葫芦》,用“醋葫芦”比喻小说中嫉妒心强烈的妇人。“油葫芦”的意思就更多,比如有一种鸟叫油葫芦,有一种蟋蟀叫油葫芦,青海还有一个自然保护区也叫油葫芦。“闷葫芦”一般是用来比喻不爱说话的人。

 

中国的地名当中,带“葫芦”的非常多,比如山东莱芜、广东肇庆、河北保定都各有一座葫芦山,辽宁、浙江舟山各有个葫芦岛,陕西眉县有个葫芦峪,浙江舟山有个葫芦村。

 

如今,葫芦更多被用于玩赏,“堂上陈设,案头清供,闺房佩饰,乐器音槽,无不有之”,皆臻绝妙,叹为观止。当“树树秋声”时,不妨制一小葫芦,闲来无事间,揉一揉,搓一搓,体会一下“乐物”的惬意。如是行家里手,还可以用葫芦做罐养虫,毡裹入怀,随处随意聆听秋声。

传承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