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社区治理论坛结硕果:6对两岸村居签合作协议

两岸社区治理论坛结硕果:6对两岸村居签合作协议

在13日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上,6对海峡两岸的村居(里)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台湾网 王伟 摄)

 

在13日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上,6对海峡两岸的村居(里)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论坛的最大亮点,也是论坛成果落地的最好体现。从去年首次亮相海峡论坛到今年的合作协议签订,两岸基层社区交流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签订了合作协议的村居(里)将围绕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创新形式等方面展开合作。

 

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国台办副主任龚清概、中国国民党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赵守博及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会长姜力和福建省、厦门市相关领导见证了上述协议签订过程。

 

社区是两岸居民生活的共有家园,社区治理是两岸社会共同担负的发展责任。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在致辞中表示,两岸民众在彼此交往和共同的生活中联系越来越密切、合作越来越深入、感情越来越融合,为深化两岸社区治理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但两岸社区也面临着相似的攻坚任务和创新使命,两岸基层已经建立了较为固定的对话交流机制,实现了对彼此社区治理经验的实时分享。

 

顾朝曦希望两岸社区能够加强发展经验交流,进一步深化两岸社区治理实践融合,扩大对相关领域的理论探讨、实践交流和政策互动,使社区治理的经验和发展成果同时惠及两岸基层民众。

 

本届论坛以“社区协商、共治共建”为主题,正是顺应了社区治理“以民为本、造福居民”的价值追求,突出了两岸社区加强沟通协商、促进心灵契合、共建温馨家园的使命。

 

“彼此互相截长补短,希望能够让自己的社区做得更好,让我们社区治理更落实,让每一个居民感觉到社区治理带给他们幸福。” 台北市中山区剑潭里里长毕无量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也是台湾基层社区工作者对今后两岸社区交流的期待。

 

顾朝曦认为,只要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就能够找到集成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凝聚社区治理和发展的最大合力。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就能够找到两岸民众满意的最佳结合点,促进两岸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发展。

 

两岸社区治理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可,努力营造他乡即故乡的良好氛围,引导居住在社区的两岸同胞共叙手足亲情,共处社区建设,共享发展成果。顾朝曦期盼未来能够构建两岸社区交流交往的互惠机制,促进两岸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两岸同胞谋的更多福祉。

 

论坛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区治理研究会共同主办,福建省社区建设促进会承办,约200名两岸基层的社区代表参加了论坛。在论坛开幕式前,嘉宾还分成6组在厦门市的6个区实地参观村居,切身感受“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的成果。(中国台湾网厦门讯 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