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3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城市,城墙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共有六个城门,古城被护城河所围绕,护城河的首尾与京杭大运河相连结。居民将运河的河水引入城内作为生活用水,当地生产的大枣、灰陶,还有手工艺品也透过运河运往各地贩卖,运河承载了台儿庄当地数代人的生活命脉。

作者:陈鹥人

编辑 / 陈钧     来源 / 海峡飞虹专稿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1938年,曾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毁于战火。

542

艰苦拚搏成就不朽传奇

 

1938年4月,台儿庄古城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城区被日军占领,两军一屋一屋的争夺,一街一街的战斗,持续数个昼夜。这时,守军将领池峰城师长下令炸毁唯一一座对外浮桥,组织敢死队与日军决一死战。“57人的敢死队最终只有13人活着回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副馆长李大军说道。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当年池峰城下令炸毁的临时浮桥就在这段运河附近。

542

炸掉运河浮桥的举动,等于告诉所有士兵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李大军接着说,敢死队员们既不要钱,更不要命,每个人只跟池峰城说了一句话,“希望让后人记得我们是为了抗日而牺牲。”也正是浮桥这一炸,成为了整场战役的转折点,在敢死队英勇冲锋和城外汤恩伯援军的联合夹击下,中国守军最终击退日军,成就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山东此处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唯一的一段东西流向的运河。

542

运河在这次战役中可以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郭珊珊说,当时许多物资通过运河运送给城内的中国守军,渔船搭上木板,就成了一座临时浮桥。其实运河不只在台儿庄一役发挥作用,台儿庄古城就是因为运河开凿而诞生,从一座小村庄慢慢变成一座城市,可以说是依水而生,因水而旺。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运河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四百多年来不曾断流,被誉为“活着的运河”。

542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台儿庄,自古以来都是一座农业城市,古城解说员李加美说,台儿庄城墙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共有六个城门,古城被护城河所围绕,护城河的首尾与京杭大运河相连结。居民将运河的河水引入城内作为生活用水,当地生产的大枣、灰陶,还有手工艺品也通过运河运往各地贩卖,运河承载了台儿庄当地数代人的生活命脉。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明渠,是古代人为了将运河河水引入城内所建造的小沟渠。

542

运河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富饶的生活,也让台儿庄居民磨练出坚强的意志,让他们成为中国守军最坚强的后盾。当年台儿庄守军和日军进行了好几天的激烈巷战,在每一处阵地内守军都与日军爆发剧烈的肉搏战,李大军说,若是没有民众的支持,城内城外居民不断运送物资,守军能不能坚持到最后还很难说。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当年中日两军在台儿庄进行剧烈的肉搏战,许多房子还保留了当时战斗的痕迹。

542

横贯今古的生命之河 “说到台儿庄名字的由来,其实是因为它的地势较为低洼,以前常受洪水侵犯。”解说员李加美补充道,每一次洪水泛滥居民就往上加筑一次城墙,经过无数次的修整,最后才形成现在的台儿庄。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解说员向游客介绍运河的历史。

542

也正是由于台儿庄地势较低洼,为防止洪水泛滥,古时候居民建起闸关,闸关不仅可以调节水量,也可以成为船只往来的通道。李加美笑着说,从微山湖到台儿庄这段水域共有四个闸关,一个闸关管理两个船闸,货物运输都依靠这条古运河。由于旧的运河过于曲折蜿蜒,1959年政府兴建新的运河以供货船运输使用,新旧运河水系也因此相互连通,从此运送物资更加方便。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1959年,货船改走南边的新运河,新运河将河道取直、加宽,更容易航行。

54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夜里的运河上传来清脆的歌声,摆船的年轻女师傅和游船一起轻巧地穿梭在运河上。现今的台儿庄白天是座知性古城,夜晚则化身为游客休闲放松之处,运河两旁不仅座落着一间又一间的特色主题酒吧,夜晚广场上的各种音乐表演,也让人仿佛暂时忘却了烦忧,想要悠闲地在此度过夜晚。
依水而生、因水而旺的台儿庄古城

夜晚的台儿庄有着不一样的风情,在灯火的点缀之下格外优美。

542

台儿庄区就像枣庄市的缩影。枣庄原本是一座农业都市,后来因发现煤矿而逐渐繁荣,但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枣庄市面临转型,2013年它被国务院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而观光旅游也就成了枣庄市谋求新发展的出路。 “没有当年台儿庄大战,就没有现在的台儿庄古城。”李大军说,台儿庄大战赋予台儿庄新生,也带动枣庄市的观光产业迅速发展。但不论台儿庄以何种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唯一不变的是:运河仍将伴随着台儿庄的发展继续蜿蜒流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