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珊瑚·台湾之宝

 

在台湾地区发行的邮票当中,有一套六组邮票构思很别致。每组两张,一张是台北故宫的镇馆文物;另一张是台湾珍贵的红珊瑚镶嵌首饰,首饰设计的大气中不失精致,蕴含东方含蓄之美,两张一组的邮票古典时尚、相映成趣。这么精美的首饰如何被甄选出来,让人不免产生好奇,想要探究它的由来和故事。

 

 

温丽丝,台湾珠宝设计师、一级珠宝鉴定师、中华宝石创作设计交流协会理事长,邮票中的红珊瑚首饰就是由她设计的。如今,红珊瑚作为台湾珍宝被世人所熟知,由温丽丝设计的珊瑚首饰作品也被甄选为邮票图案走进大众生活。

 

珊瑚和珍珠都是来自海洋的珍宝,自古以来就被世人所推崇。在西方,早在25000年前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撒丁尼亚岛的渔民采集并佩戴珊瑚。

 

在中国,早在汉朝《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多出金、银、铜、铁......象牙、符采玉、虎珀(琥珀)、珊瑚”。红珊瑚一直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与权势。清朝服饰规定,只有二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它。历朝历代,红珊瑚被广泛用于高级工艺品,小至饰品,大到巨型雕刻摆件或是家具。其中最广泛制作为“如意”,亦运用在佛像雕刻上。“因形生意”是大型珊瑚树常见雕刻题材,在故宫博物馆收藏明清珍宝盆景摆件中,以珊瑚枝做主杆,缀以各色宝石。这类盆景摆件因为象征福寿绵长、蓬莱仙树等美好寓意,被希望得道升仙的古代君王贵胄所喜爱。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咏珊瑚》诗。古代文人还喜爱借由珊瑚来形容美女容貌的娇艳,或文章难求、文笔奇佳等。因为珊瑚的稀少、象征富贵、吉祥,在佛家七宝之中有防止灾祸,增长智能,结佛缘的功用而受到大众的喜欢。

 

说到红珊瑚,目前大家公认最有价值的珍宝珊瑚是“牛血红珊瑚”,全世界年产量在100-400吨之间,其中60%来自中国台湾,这种顶级红珊瑚习惯被称为AKA红珊瑚。

 

美丽而稀有的红珊瑚仅生长在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三大海峡周围,台湾开发珊瑚的历史迄今仅有60余年。日据时期,台湾的日本商人开始收购珊瑚,而当地渔民只赚取微薄的成本。后期,台湾地区引进先进加工雕琢技术,又培养本土珠宝设计师,产量逐步增加,直至占据全球珍宝珊瑚产量80%,拥有了“珍宝珊瑚王国”的美誉。

 

邮票中那件吸引人眼球的龙凤心形珊瑚吊坠,光是心形吊牌部分就约有手掌大小,正反各雕刻一龙一凤。上有同等级别的红珊瑚蛋面与质量上乘的翡翠、钻石点缀,下坠数条珊瑚流苏映衬,如此高质量的红珊瑚首饰算得上是出众超群、贵气逼人的。

 

“这件作品有龙凤呈祥,心心相印的吉祥寓意,很适合结婚或喜庆场合佩戴。之前有客人出了好价钱,我都舍不得出手,现在已经是镇店之宝啦!”对于温丽丝的这份“舍不得”,其实是有原因的。“珠宝设计也是要讲缘分的,经常是得到一个很好的主件后,再根据构思找配件。这个时间可能要等上几个月或者更长。这件龙凤配的作品等了很久才把配件全部配上,以后再碰到类似原料很困难了。”

 

由于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所以珊瑚的生长速度极慢,无法人工养殖。红珊瑚属于深海珊瑚,20年长1寸,300年生长1公斤,极为稀有,所以有俗语“千年珊瑚万年红”。也正因此,珠宝设计师更要懂得珍惜材料,这也是在考研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在得到原料后,设计灵感可以海阔天空,动物、植物或抽象或具象,原则是要随形设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打磨和损耗。所以我们看到的珊瑚雕件没有雷同的。

 

红色的AKA珊瑚太过名贵,转而发现还有MOMO红、沙丁红和粉红色的珊瑚,更适合年轻女性。在温丽丝的另一件作品上,粉红色珊瑚随行的稍加打磨,浮雕刻画出浅浅的云纹,下面衬了银托,又镶嵌在紫檀木上,几款形似的组件用绳结连接,配了流苏,精致极了。温老师的助手林泓秀一件素色的长裙,搭配上这件首饰,俏皮又温婉,连泓秀也说喜欢的不得了。

 

在看过温丽丝的珊瑚作品后,我们探讨起珠宝设计原理中的“平衡之美”,主件和配件如何搭配才能产生美感,这点最见功力。

 

“单从一件作品就可以考察设计师对珠宝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整体到局部的把控能力。在珊瑚首饰设计中珊瑚是主件,但是配件、镶嵌工艺和绳结,从色彩、材质甚至到透明度都需要反复推敲、斟酌,不能出于商业利益就毫无章法的组合搭配。”

 

也许是因为占据珊瑚优质原料的优势,温丽丝在首饰设计中多以珍宝珊瑚为主料,因形生意设计祥云、福瓜、蟠魑、龙凤等巧形,再精心挑选出翡翠、碧玺、珍珠、松石等配件,设计出寓意吉祥的饰品。

 

“有的时候,我在设计过程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结果是少了一个小小的陪珠”。主件的珍贵要通过配件来衬托,配件的颜色、材质、大小服从设计主题的构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辩证的方法运用到首饰设计中就产生了视觉和心灵的平衡美。

 

美丽需要相互衬托,各种材质要相互配合,才会相得益彰,带给他人美感和喜悦之心是温丽丝做珠宝设计的初心。

 

 

心手合一·传承美好

 

 

温丽丝从小受到开饰品店的妈妈影响,耳濡目染对玉石、珊瑚等宝石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从那时起至今已经在珠宝设计行业深耕三十余年。作品多次获奖,硕果累累。在她众多珠宝设计作品中除了珊瑚,玉石也是她所钟爱的设计项目。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玉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从新石器时代后期起礼仪用玉的惯例延续几千年,《周礼·春秋·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从商周时期中原先民就有佩玉的习惯。《诗经》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编纂《说文解字》的许慎更是根据玉石的特点提出玉有仁义礼智信五德,至此玉成为德的代名词。玉似乎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性格的,温婉、谦逊、内敛、持重而不乏风雅。玉石之爱普天之下,与谁共鸣?

 

有空温丽丝喜欢去台北故宫和博物馆,细心琢磨古代宫廷中的首饰设计原理和配色技巧。她又收集来老玉、翡翠、花丝、点翠、烧蓝、珐琅等老金银器。每次收到新东西她都会在工作台上摆弄好一阵子,加以巧思创作,将玉石的古朴与多种材质相互映衬,更配合精致的中国编结工艺使人爱不释手。

 

在一件项饰作品中,我发现了珠宝设计师的巧思。双尖盘头金簪和烧蓝蝴蝶银饰都曾经是戴上头上的老对象,如今与一块和田凤形老玉佩重新组合。其中集合了中国古代錾刻、烧蓝、斫玉、绳结等传统工艺,每个组件的历史都在百年以上。透过温丽丝的精巧组合,让原本静静躺在古董箱的老对象重新焕发魅力。和田玉佩的温润与已经没有了“火气”的金簪、银饰......新旧中恍惚时间在此交迭,想象是怎样的女子能带出这份夸张但不浮华的中国韵味。

 

中国编结与各种宝石组件的相互搭配算是温丽丝珠宝设计中特色之一。对此她讲出了二三十年前对于珠宝设计的思考,“那时碰到一些造型美丽的宝石单品或者组件,如果用金银镶嵌工艺来装饰,对一些人可能是比较昂贵的,所以我想用传统的艺术编结把它重新诠释出来。”于是她拜师专门学习中国编结工艺。在无数次的缠、拉、烧、打结的过程中逐渐熟练掌握各种绳结的技巧。

 

如同所有的设计师一样,在灵感出现的瞬间要马上抓住它,温丽丝也是如此,“当我脑海中有新的构想时马上投入其中,非要到完成或告一段落才会停手,这是才发现已经三更半夜,肚子饿得不行。”

 

在珠宝设计中温丽丝强调动手,“唯有亲自动手制作,通过对材料的揣摩、把握、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才能获得更多的灵感和经验。”在培养新设计师时,这点也是她反复强调的。

 

珠宝设计近几年随着华人珠宝设计师在设计比赛及拍卖会上崭露头角后开始被大众关注。珊瑚、翡翠等饰品在大众心中多数认为是遥远和奢侈的。如何让大众感受其中魅力也是温丽丝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

 

古典音乐之所以还能在当今打动听众的内心,是因为即便是古老的作品,在今天,也正在被当下的演奏家不断地重新演绎,注入了现代的情感和当今的理解。

 

在温丽丝的珠宝设计中更多融入沉香、青金石、苏纪石、松石、点翠等不同材质,使用银或K金的镶嵌工艺,在古香古色中孕含现代审美。“我一直希望把传统工艺与当下人的生活结合,我们不要求客人必须在很正式的场合佩戴,有些饰品她们也可以搭配牛仔裤。”

 

 

每一个设计师都是站在过去和未来中间承上启下的,对于未来的可能性,是要取决于你对过往的理解和把握。在温丽丝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找到传统的影子,同时它也是时尚的。对于每件作品她都像艺术家对待雕塑、绘画一样要注入灵魂,每一件作品的背后也都可以感受到她热爱珠宝设计的诚挚之心。

传承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