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生陈文成:尊重历史 有所担当

台生陈文成:尊重历史 有所担当

 

“放在我面前的一张张照片、一份份证据,让我叹息、让我不由自主地落泪。生命原来如此脆弱,脆弱得一文不值。手无缚鸡之力、投降求饶原来也换不来苟延残喘。我生平第一次感觉到恐惧,恐惧历史、恐惧真相、恐惧人性……”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走出来,陈文成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那遍地的尸骨和血腥的照片,陈文成怎么也不能相信1937年的南京,这个当时还被称为“首都”的地方,有长达四十余天的屠杀,城内平民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白天黑夜,都逃不过日本人的尖刀和利刃,也逃不过自己的生命和命运被日本士兵以游戏嬉闹的方式残酷地结束。

 

而这些,都在颠覆着陈文成一直以来的认知。从小在台湾出生长大,在台湾受教育,书本和学校告诉他的是,19世纪中叶开始世界列强对华战争、八国联军冲进了紫禁城,还有那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唯独没有提到的是“南京大屠杀”。

 

而在此时,当这一事件真实的还原在陈文成的眼前时,他有些猝不及防、不知所措,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不仅仅源自眼前所呈现出的残暴和绝望,还有一种被真相掩埋那么多年的恐惧。“为什么人权在贪念和侵略下会消失无踪,为什么黑暗和龌蹉的历史会被掩盖,为什么即使伤口被揭开千万遍我们仍然选择反复纪念反复强调?”一连窜的疑问让陈文成迷惑,也让他感到愤怒。

 

他突然想起了2015年12月,自己曾经在知乎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文中提到因为撰写南京大屠杀纪实书籍,最后饱受日本人残暴中国人的史实所折磨而自杀的华裔年轻女作家张纯如的故事。当时许多人不理解在和平年代,为什么还会有像张纯如这样的人去研究战争,研究南京大屠杀,甚至还为这个而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这一刻陈文成终于明白,“当你越接近真相时,就越希望唤醒一个沉睡的世代。”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战后日本政府并没有正式道歉,其参拜的靖国神社中仍供奉着侵华战争中的甲级战犯。可怜的日本人民也活在一种“集体失忆”中,并不是因为苦难太过痛苦而选择遗忘,而是人为地把它删去。要说(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关系就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 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迄今为止,只过去了短短的79年。”

 

陈文成知道,没有人会喜欢黑暗和伤痛,但是,只有尊重历史、还原真相,才是迈向光明的通道,才是和平的方向。这个愿望,不仅要在那些苦难的幸存者的心里,也要在现代人的心里;不仅要在大陆人民的心里,也要在台湾同胞心里;更要在世界人民的心里。

 

除了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外,陈文成还有一个社会头衔——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大陆事务委员会青年部副部长,在这个职位上,陈文成接收过不同的讯息、也聆听过台湾青年的不同声音。他知道,台湾的现代史也是一部日本的殖民史。日本对台湾统治了整整半个世纪,日本对台湾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漫长而深远。在许多和他一样的台湾人眼中,日本人大多谦逊有礼、内敛克制。而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台湾大多数人对日侵华战争、尤其是其细节和残暴并不是十分了解。一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这段历史并没有被详细描述;二是日本文化和日本人长久来在台湾(人)眼中形成的较好的印象。可是,这些并不是历史可以被轻易抹去或一笔带过的理由,作为曾经、或者父辈曾经备受日军侵华苦难的人们,有权利知道这些历史的真相,有权利去了解去判断这些惨痛和教训,更有权利去纪念去铭记。

 

陈文成说,作为青年人,在“事业”之外,他还要有“志业”,还要有“担当”。

 

这份“志业”是积极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的朴素心愿;这份担当,是关于历史真相的传递,是关于两岸和平、东亚和平、乃至世界和平的宣扬,更是关乎两岸共存共荣的责任。海峡之声南京26日讯(记者:王倩 程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