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蔡英文关上了一扇门,却打不开一扇窗

“小英南北行,抗争如影随形”,台湾媒体如此评价蔡英文执政一周年以来的窘况。近来无论是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还是首度移师蔡英文故乡屏东举办的音乐会,都有民众云集场外抗议。不过一年的工夫,蔡英文已遭全台跳脚抗议,无怪乎岛内有人讽刺说,“陈水扁花了6年才办到的事情(指2006年岛内“倒扁”风暴),蔡英文只花了1年就办到了。”

 

蔡英文施政持续不得人心,这边厢,大陆则继续展现对台政策的定力、耐力与决心,两岸关系“火车碰撞”的风险正在升高。

 

图片默认标题

                              2017"总统府音乐会"《最南方?思想起》5月28日在屏东演艺厅举行,场外却聚集了不少抗议民众。

 

蔡在执政周年内外交困之际,转守为攻、火中取栗,对大陆调门忽然升高,显是为因应压力,有意识地丢话题、转焦点、造麻烦,也表明其两岸政策愈发僵硬、顽固,欲一意孤行地“亲美日远大陆”。

 

一是立场顽固、弃守转攻,争夺“两岸对等博弈”主动权。2016年以来,蔡英文两岸谈话逐渐显露出愈发明朗的深绿底色。蔡接连明示顽拒“九二共识”,断绝了在今年“5·20”讲话或“下半年合适时机”调整两岸政策的想象;用“两岸两张问卷”来回敬大陆,意图制造“对等博弈”空间。试图以“区域参与者”立场与大陆“平起平坐”、见招拆招,更要主动出击,破解两岸“不对称关系”由“单方面主导”的政治现实。

 

二是姿态伪善、似是而非,试图对大陆进行道德绑架。蔡英文提醒大陆要理解岛内“民主民意”,正视区域地缘政治形势中的台湾利多,以“区域大国责任感”担负国际期待,对大陆领导人喊话要有“格局、弹性”,本质上是欲擒故纵地把大陆“拱”上道德高地,使大陆自缚手脚,在一中原则上有所模糊、退让,或放弃武力吓阻“台独”选项,让蔡得有“以时间换空间”的喘息之机。

 

三是转嫁责任、转移危机,借攻击大陆搞“去中国化”。蔡英文调门忽然升高,密集释放硬话,其目的在于:其一,借题发挥、转嫁责任,掩饰其顽固“台独”路线造成的两岸“冷对抗”;其二,借两岸疏离强化“事实台独”和台湾对外关系;其三,转移内政烽火焦点,利用指责大陆止损和拓展“台独”生存空间。

 

图片默认标题

蔡英文上台一年来,民调一直直线下降。

 

面对蔡当局的冥顽不灵和高调挑衅,大陆决心坚定、刚柔并济,站在宏观历史进程和民族担当的大格局下运筹帷幄。

 

一是在高政治领域对蔡当局展现定力、决心。大陆在原则问题上不松动、不模糊、不让步,明示蔡英文两岸问题上没有“模糊空间”,必要时则“以战止战”巩固一中。此次大陆在台湾扣关WHA一事上坚守一中原则,没有被所谓“弹性”蒙蔽,也激起了蔡当局强烈紧张和反弹。此外,大陆高度警惕美、日协同提升与台的“实质关系”,以及台湾借“NGO外交”等名目展开的田忌赛马式政治冒险。

 

二是以战略、发展的理念思考台湾问题。在新历史时期下,大陆思考将两岸关系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历史进程,放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大棋局与地缘政治战略中进行运筹。而由于两岸也有发展模式和治理理念的竞争,大陆也注重在政治博弈过程中,促进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与经济社会融合。大陆的“答卷”绝非来自蔡当局的一厢情愿,而是对历史责任的担当与肩负。

 

三是以人为本,持续加速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为反制蔡英文谋求的“国家与民族双重分裂”,大陆注重精准施策和整体统筹,避免蔡当局将压力转嫁给岛内民众;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力道,持续释放惠台政策,增进两岸民众的认同与融合;同时,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排挤“新南向”,使蔡“经济脱陆”难以为继。“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越南、斐济等国或重申坚定奉行“一中政策”,或裁撤在台“代表处”。岛内舆论忧心,越南等国开了封杀“新南向”第一枪,这样“心向北京、目无台湾”者不知凡几,台湾在蔡治下沦为“隐形地”。

 

总之,蔡英文“5·20”前的两岸谈话可谓本质不变、姿态百变,用浮夸辞藻包装其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旧思维,以及愈发强硬、顽固的两岸立场。其“新意”不过是两岸思维的绿化、僵化,刻意争夺两岸博弈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蔡英文态度的转变基于其对陆美台三角关系的严重误判,显露其两岸政策并不追求改善两岸关系,而是为“柔性台独”护航的本质,为两岸关系增添了新的风险。

 

正所谓上帝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蔡当局似乎对大陆刚性与柔性应对及其背后的深意“无动于衷”。

 

图片默认标题

                                                                       本文作者刘匡宇在台湾问题讲座上发言

 

蔡故意选择在“5·20”当天不办仪式、不做表态,而是躲在官邸里与小朋友同乐,钻进“总统府逃生密道”,以“回到童年”姿态逃避“成人世界”压力;甚至借各种场合为自己辩护,指责“北京打压错失了改善两岸关系的良机”,导致其“预备好的5·20善意”咽回肚子里;再次颐指气使地提醒大陆领导人“(大陆的)旧问卷让它过去、(我的)新问卷上头有新题目”。蔡自我感觉之良好,回避实质和转嫁责任之干脆,以及变本加厉的颟顸、自负和不合作态度,充分展现了其根本无意以善意、弹性互动构建所谓两岸“结构性合作关系”,反而不断释出刺激性的冒进言行,在两岸关系缺乏政治互信、危机管控机制和政治沟通管道的当下,意味着制造风险而非相向而行。

 

蔡英文清楚自己对大陆只能更硬、不能更软,无论承受多大的两岸压力也不能讲出“九二共识”,如果是那样,将意味着其绿营基本盘的崩溃。蔡英文的种种表现不是她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将是未来三年任期内的新的两岸分裂政策的起点。在蔡英文拒不合作的姿态下,两岸博弈将难以摆脱不确定和恶意的诅咒,两岸关系也将由“冷僵局”、“冷对抗”,不可避免地滑向“强对抗”与“热对抗”的方向。

 

蔡英文关上了一扇门,却打不开一扇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匡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海峡飞虹网立场。)

走老路 蔡英文遭讽:把台湾财政送进坟场

2017-06-02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台当局《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草案预计在6月中旬立法部门临时会通过,蔡英文办公室资政陈博志日前批,耗资4200亿(新台币,下同)的轨道建设应该暂缓,“前瞻根本不前瞻”。对此,前马英九办公室副秘书长罗智强认为,蔡英文应仔细想想,别复制陈水扁的老路,把台湾财政送进坟场。

 

陈博志近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蔡当局应该针对前瞻计划的内容项目加以讨论,一个轨道建设要做到形成路网,大概需要花30年时间。但新技术一直在进步,Uber、无人车都已经在发展,现在的当局官员却还在缅怀100多年前的技术。现今若仍用大量铺设轨道的方式平衡区域发展“真的不够前瞻”,贸然推动轻轨很可能债留子孙。

 

罗智强引用相关报道指出,台湾砸4200亿在轨道建设尤其是轻轨,“蔡英文真的想留下可能贻祸台湾财政百年的‘蚊子鬼’吗?”高雄轻轨在兴建时宣称每小时运量可达5000人次才符合营运规模,但现在却一天不到3000人次。

 

罗智强说,这就像是陈水扁时期的“代表作”恒春机场一样。针对前瞻建设计划,不分蓝绿都在骂,蔡英文就算不听别人的话,至少资政、“十年政纲”起草人陈博志的话蔡英文也该听一次,轨道建设未来未必还是交通的王道。(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中国台湾网6月1日讯

展开全文

台民调逾半数不满蔡英文执政 57%不满其两岸政策

2017-06-02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执政一周年所做的最新民调显示,高达52%的台湾民众不满意蔡英文执政的表现,满意度仅有31%。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林全施政满意度更低,仅有28%,不满意度则高达53%。民调还发现,57%的台湾民众不满意蔡英文当局的两岸政策。

 

台民调逾半数不满蔡英文执政 57%不满其两岸政策

 

资料图: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中)。陈小愿 摄

 

此次民调由台湾《卓越杂志》与台湾民意学会合作合作进行。蔡英文就职后所陆续推动的重大政策都列入调查。民调发现,在一例一休、社会住宅、长期照护等政策各有高达七成二、六成六及五成六的不满意度,可见这些被蔡英文当局纳入的重大政策并不获多数台湾民众所肯定。

 

在经济发展方面,有高达六成七的民众表示不满意蔡英文当局在经济上的表现,仅有二成六的民众表示肯定。

 

两岸关系部分,由于蔡英文当局坚持不谈“九二共识”,有五成七的民众不满意蔡英文当局的两岸政策。而蔡英文当局用力最深的美、日、东南亚等各国关系上,也仅获得四成八的民众肯定,高达四成三的民众并不认同。

 

另一方面,民调显示,对于蔡英文在推动年金改革、前瞻基建等政策面向上,虽有五成以上台湾民众给予支持,但对年金改革的内容,到现在仍有五成三民众搞不清,弄不清楚年金改革的内容。蔡英文当局大力推动八年8800亿新台币的前瞻计划,有六成一的民众支持,但却有七成二的民众不了解计划政策内容,显示行政机构在政策沟通上出了问题。

 

台民调逾半数不满蔡英文执政 57%不满其两岸政策

 

资料图:2016年12月25日下午,台湾民众走上台北街头进行“反核食、站出来”游行,反对进口日本核灾区食品,高呼“蔡英文下台”。中新社记者 刘贤 摄

 

整体而言,台湾民众对蔡英文当局在劳工议题、社会福利、经济建设、两岸关系等政策面向上有较多不满,但对年金改革、前瞻基建等议题上仍抱有一定期待。

 

本次调查于2017年年5月4日至6日进行,共计完成1068个有效样本,抽样误差在正负三个百分点以内。

 

针对本次民调,台湾民意学会理事长黄国敏教授则表示,蔡英文当局就职周年成绩单不理想,其中原因很显然是因为施政无法满足民众需求,民众最关心的议题其实逃不开经济与就业两大范畴,但蔡英文当局显然没有抓住人民的需要。

 

黄国敏进一步分析,除了年金改革、前瞻基建,整体经济、薪资、就业往往是民众最关注的焦点议题外,从旅游业因大陆客不来,旅行相关产业生意惨淡的情形,其实不难看出,两岸关系影响着台湾经济发展。

 

黄国敏强调,蔡英文坚持不谈“九二共识”的政策原则,不仅导致两岸关系停滞不前,对两岸经贸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当经贸也停滞的情况下,民众满意度应该很难提升。

 

在处理两岸关系上,黄国敏建议,在处理两岸关系的做法,蔡英文当局应该重新检视面对两岸关系的策略,并且真心倾听民意、了解民意,否则很难提升人民信任。

展开全文

蔡英文坐视台商陷两岸困局

2017-06-01

蔡英文坐视台商陷两岸困局

 

2017年“大陆台商端午节座谈联谊活动”31日在桃园登场,民进党籍桃园县长郑文灿前去致辞。(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台湾海基会盛大张罗的2017年“大陆台商端午节座谈联谊活动”昨天(31日)在桃园登场,怎奈台商要角纷纷缺席,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荣誉会长郭山辉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台协会长均不现身。不仅如此,据台湾《联合报》稍早报道,此前已返抵台湾的王屏生及台企联副会长和发言人,非但未参加海基会董事长田弘茂30日晚于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的返台台商餐会,也未出席海基会31日端午联谊,而是专程与国民党新当选党主席吴敦义及海基会前董事长林中森会面,随后便返回大陆。

 

台湾《旺报》今日文章指出,海基会为热闹举办此次端午台商联谊,在活动前几个月,就充分收集台商“意见”,对台商关切两岸僵局一事,也了然于胸;只是“意见”收集了,“政府”也答复了,但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看来,面对两岸僵局,蔡当局只是不断“另辟战场”示“善意”,却刻意忽略最核心的两岸政治互信问题。

 

文章说,今年海基会的台商端节联谊活动号称人数比去年多,不过真正属于大陆台商协会的出席人数不到一半,几个指标省市的台商会长及历届台企联会长也大多未出席;由此可见两岸关系的晴雨。

 

海基会“费心”做了无用功

 

《旺报》文称,春节过后,海基会连续数个月分区举办五场闭门座谈,广泛收集了大陆台商的意见;在端节活动前一天还主动发新闻稿,归结出台商面临返台投资、大陆经营、期盼两岸关系尽速改善等三大问题。

 

在端节联谊活动中,有与会台商私下感叹,海基会确实“用心”,通过多场小型座谈听取大家意见,还集结成册在5月31日的座谈上发给大家。因此,当天的座谈没有什么火花,因为台商“能讲的都讲了”,而蔡当局“能说的也都说了”。

 

不少台商看在海基会没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顾及情面也不好大肆批评,但是心里都明白,历经一年,大陆始终不接受台湾单方面的两岸定位论述。台商们只能委婉表达,希望台当局能提出替代方案。

 

绕过“一中” 任何“善意”只能打水漂

 

该文透露,在两岸僵局未解之际,海基会端节活动特别安排台商参访华航园区、长荣航天;据了解,这是为了让大家想起在马英九执政时代最后签署的《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台官员私下表示,协议生效前,两岸必须召开工作会议才能具体落实,并认为这不直接涉及海基海协联系,应该“有一点空间”。

 

今年台商春节联谊,海基会先是抛球,邀请海协会长陈德铭访金门,另辟“战场”,看似释出“善意”,但仍未果;紧接着端节联谊,则期盼《飞安协议》落实,借机让两会可以恢复“间接”沟通;如此种种,可以看出蔡当局背后的政治考虑。

 

但无论怎么样的新“善意”,都打不到点上,最终还是绕不开大陆最重视的“一中”核心意涵。《旺报》文末指出,国台办曾批评蔡当局“揣着明白装胡涂”,如今,海基会对台商的“用心”,充其量只能说“朕知道了”,然后呢?(中国台湾网 王思羽)中国台湾网6月1日讯

展开全文

台媒:蔡英文还能当多久“鸵鸟”

2017-06-01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5月31日发表评论指出,对于从背后向她步步进逼的民众,蔡英文选择了当“鸵鸟”。她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前后向民众许下的许多承诺一一跳票,最终让民众明白蔡当局是由一群无能又无心的政客所组成。蔡英文这样还能过多久呢?

 

评论摘编如下:

 

鸵鸟体重笨拙,称为“鸟”而不会飞。它遇到攻击,便疾走逃避,见前有草丛或草堆,便伸出长颈,插入草中,以为它看不见敌人,敌人便也看不见它。这个情况,非鸵鸟独有,人类社会也常见,称为“鸵鸟现象”或“鸵鸟政策”。

 

蔡英文执政至“5.20”满周年,此日应该向民众报告她的政策乃为常态,但是,蔡英文什么都没有做;不仅“5.20”那天悄悄度过,过去一年来的重大日子,如元旦、春节,她都悄悄渡过。

 

鸵鸟现象反映的是,鸵鸟心中害怕,蔡英文的逃避也是因为害怕。鸵鸟害怕背后追来的敌人,蔡英文害怕的是背后向她步步进逼的民众。

 

民众为何向她进逼?道理简单得很,即是因为她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前后向民众许下的许多承诺一一跳票,不仅此也,口称“为民众解决问题”的这个政党,竟还大吹法螺又纷纷许下新的承诺,如描绘“一例一休”的美景,基础建设更若镜花水月、望梅止渴。以谎言养谎言,成为蔡当局的特色。一年以来,民众只觉得日子越来越苦,且前途茫茫,终于明白蔡当局是由一群无能又无心的政客所组成,蔡英文与台当局“行政院”各部会民调下滑如雪崩,源由于此。

 

当鸵鸟的颈子插入草丛,它眼前一片黑,只求不要被发现;蔡英文不和民众对话,背对着民众,心态亦若鸵鸟。

 

有句俗话“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蔡英文的“公婆”就是台湾民众。靠躲、闪,不敢面对,这种日子,“丑媳妇”蔡英文,还能过多久?

展开全文

上台一周年、政策不周延 台民众抗议声浪淹没蔡英文

2017-06-01

“小英南北行,抗争如影随形”,台湾媒体如此评价蔡英文执政一周年之际的窘况。近来无论是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还是首度移师蔡英文故乡屏东举办的音乐会,都有民众云集场外抗议。不过一年的工夫,蔡英文已遭全台跳脚抗议,无怪乎岛内有人讽刺说,“陈水扁花了6年才办到的事情(指2006年岛内“倒扁”风暴),蔡英文只花了1年就办到了。”

 

将如影随形抗争到底

 

历史不消细看,上台短短一年间,蔡英文当局引来的抗议游行频繁,用“遍地烽火”形容毫不为过。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日前举行,蔡英文到场为民进党龙舟队加油,场外却有“国道”收费员自救会高举布条抗议,要求蔡英文对收费员“履行协议”,会长孙秀銮痛批小英“跳票(指未兑现承诺)了却不出来说话”,觉得遭当局欺骗。自救会也扬言,未来将“如影随形,抗争到底”。

 

孙秀銮说,自救会现场举布条、呼口号就是希望引起蔡英文关注,不料却遭到维安人员包围,无法见到蔡英文表达诉求,让他们非常失望,痛批蔡宣称是“最会沟通政府”,却将民众的诉求拒于千里之外。

 

据孙秀銮介绍,去年8月16日,“行政院政务委员”林万亿与时任“劳动部长”的郭芳煜和自救会签署协议,同意补贴947名收费员依年资等条件不同给予,经费由当局与远通电收公司共同负担,不料今年初,“劳动部”却声称因自救会会员与非会员补贴差距过大,当局窒碍难行,设下人数与补贴额度限制,逼使自救会不得不重启抗争。

 

以改革之名滥用警力

 

在屏东举办的“总统府”音乐会也难逃抗议,早在开场2小时前,场外已聚集大批抗议民众,由退伍将军李玉文带领游街抗议。除有军公教退休人员抗议年金改革,另有农民到场陈情。警方除了严密部署拒马,也派出800名警力现场维安,但当蔡英文到场后,抗议民众仍三度与警方爆发冲突。

 

双方僵持不下,警方同意群众代表进入中庭,递交陈情书,抗议活动屏东召集人黄冬辉立即现场宣读反年改、反同婚等诉求,并指称蔡英文是“继秦始皇、隋炀帝后,第三个最大的暴君”。抗议民众在陈情书递出之后仍未散场,而是改为聚集在演艺厅后方,等待蔡英文出现,同时不断呐喊。

 

据报道,蔡英文上台一周年,岛内多家民调数据均显示,民众对其执政满意度如地崩山摧,多跌落至两到三成之间,不满意度则在五成上下摆荡。民调下坠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超过历届民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长期关注并推动基层警察权力的“台湾警察工作权益推动协会”在脸书上对蔡当局喊话,称自从蔡英文执政以来,每次碰到一例一休、婚姻平权、年金改革等民众群起抗议的场面,当局无不动用大量警力来对抗。连昔日在“总统府”内举办的年金改革委员会,中南部的一堆警察都被传唤到“总统府”前支持。蔡当局执政这段期间动用的警力规模与警察数量甚至超过历任“政府”。

 

“台湾警察工作权益推动协会”由此向蔡当局发问,不是号称“最会沟通的政府”吗?别假借改革之名毫无止境地滥用警力!若没有本事沟通,蔡当局施政就要适可而止,不要只会叫警察出来挡!

 

台湾民众的未来在哪里

 

针对蔡英文上任一年,“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政策引发社会强烈反弹,反年改人士日前组织“八百壮士”赴“立法院”外扎营抗议,却未获台当局正面回应。“八百壮士捍卫权益”脸书粉丝专页便于5月30日指出,蔡当局在经济、“外交”、两岸关系都没做好,并质疑“台湾民众的未来在哪里”?

 

由于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民进党执政后,台湾参与国际事务更加困难,对此,蔡英文借由媒体专访,要大陆正确解读台湾去年选举的意义;“八百壮士”则指出,“我们也请蔡英文正确解读民调不满意度过半的民意。”

 

“八百壮士”通过脸书表示,一年来经济持续衰退、街头抗争不断、尊严渐次流失,在“外交”与“国际空间”上,陆续面临“断交”、“撤馆”,尝尽闭门羹;在两岸关系上,制度化协商机制与联系管道中断,直接影响两岸交流、民生经济;在“内政”上,只看到以违法手段清算国民党;以对付敌人的行径推动年金改革,用铁丝网阻绝军公教警;独裁鸭霸(指蛮不讲理),“一例一休”知错不改。

 

“八百壮士”提醒蔡当局,文青话术不能治理台湾,做些实事让民众有感比较重要。这一年来,两岸互信瓦解,对撞升温;官方时见隔空交火,敌对情绪日益显现,两岸关系从冷和走向冷对抗,风险还会不断升高,蔡当局依然束手无策。台湾民众的未来在哪里?“八百壮士”指出,权衡两岸实力对比、区域情势转变,国际政治现实,“难道人民只能呼喊天佑台湾吗?”

展开全文

国台办:台企联和广大台商要敢为人先 勇于担当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2017-05-25

图片默认标题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

 

海峡飞虹消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今天(25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首先谈到了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昨天(24日)在北京举行的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和俞正声主席的讲话,都欢迎和支持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希望全国台企联和广大台商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峰山说,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台办今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我首先发布一条消息:5月24日,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在北京举行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全国台企联会员及台商代表、台湾重要工商团体负责人等400余人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向全国台企联全体会员和广大台商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了出席庆祝大会的台商代表并讲话。习总书记的贺信和俞主席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全国台企联和广大台商的高度重视与深情关怀,也为全国台企联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大陆明确的、一贯的对台大政方针,表明了新形势下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欢迎和支持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的政策主张。一是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持续促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和亲情,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二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希望广大台湾同胞能搭上大陆发展的快车。我们欢迎广大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兴业,将继续为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让广大台湾同胞更深切地感受两岸一家人、两岸一家亲。三是希望全国台企联和广大台商发扬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广泛团结台湾同胞,为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记者提问说,据一些海外的台商反映,去年以来,台湾有关机构强硬要求他们不得参与大陆的交流活动。我想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谢谢。

 

安峰山说,这些呼声反映了海外台商对台湾当局这些做法的强烈不满。台湾当局的这些动作与两岸同胞希望两岸加强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和实际需求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另有记者提问说:跟您请教一下,海基会31号对台商发出了端午节的邀约,昨天在台企联十周年时,很多台商没有表态要参加,有表态的则称两会现在已经失去了功能性,他们不愿意出席。想请问发言人您怎么看?第二个问题,陆委会称,希望台企联不要成为大陆方面胁迫台商做出政治表态的管道,想请问发言人如何评论?谢谢。

 

安峰山回答说:您的两个提问实际上是一个问题,昨天在台企联成立大会上,台企联方面已经对此做出了回应。台企联是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大陆台商民间社团。过去十年来台企联团结广大台商,致力于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协助台商台企更好地发展,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怎样做才会对台商的发展有利,怎样做对两岸关系发展有利,台企联会员和广大台商当然都有自己的判断,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台湾当局应该做的是多去倾听一下他们所发出的内心的声音。

 

国台办:“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认同两岸同属一中

 

有记者提问:发言人好,吴敦义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当天,国共两党领导人互致电文,有关内容受到关注,请问对吴敦义在复电中关于“九二共识”内容的表述,发言人有何评论?谢谢。

 

安峰山回答说,大家都了解,1992年经过两岸双方的授权,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通过商谈和互致函电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其重要性就在于它清晰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表明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从而成为两会协商、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如果大家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查阅国务院台办政府网站有关“九二共识”的历史由来的相关内容。

 

另有记者提问说,两个问题:第一,俞正声主席在台企联成立十周年大会上表示,任何企图改变“九二共识”和支持“台独”政治立场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任何变相的“台独”最终都会失败。这是否表明大陆方面认为岛内当局目前推行的是变相“台独”的路线?而陈德铭会长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蔡英文政府没有期待,发言人是否也持同样的观点?第二,外界有分析认为,吴敦义当选国民党主席后,有关两岸关系的表述模糊空间比较大,大陆方面对此是否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吴敦义提出在国共论坛期间,希望和习总书记会面,大陆方面有怎样的回应?谢谢。

 

安峰山回答说,第一个问题,关于变相“台独”,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讲,“台独”及其分裂活动是台海和平稳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大的威胁,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包括激进的“法理台独”,也包括渐进的柔性“台独”,也包括通过“修宪”或“修法”为名目来搞去中国化的“台独”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安峰山说,至于您提到的关于中国国民党新任主席的相关表述的问题,大陆方面在积极推进国共两党关系方面的立场和态度是一贯的。当前的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我们愿意与国民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继续保持沟通,加强交流对话,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持续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和亲情,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还有记者提问说:吴敦义在当选之后提到国民党如果重新执政,一定会尊重“九二共识”。这个尊重其实大家解读是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加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一个比较偏激的言论,讲如果想要统一的话,可以回到对岸去住就可以实现,何必拖累2300万的同胞。我们想问国台办怎么评价这位新的国民党领导人,“国共论坛”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见面时机,还是觉得再缓一缓会比较好?谢谢。

 

安峰山回答说,关于“九二共识”的认识和立场,刚才我已经做了回答。我们在积极推进国共两党关系方面的立场和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国共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将继续保持沟通,加强交流对话。两党有关方面一直在保持沟通,关于您提到的两党交流的事宜,有确定的消息我们会及时的对外公布。

 

又有记者提问说,国民党新主席吴敦义昨天接受采访时说,他可以承认“九二共识”,但也说双方可以自己解读具体含义。有舆论解读,国民党指的中国是“中华民国”,大陆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请问发言人怎么评价他的说法?这也算承认“九二共识”吗?谢谢。

 

安峰山说:关于“九二共识”的由来以及它的核心意涵,刚才我在回答问题时已经讲得非常明白。我可以再给你重申一下,1992年经过两岸双方的授权,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通过相关的商谈和往来的函电,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而“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两岸同属一中,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国台办: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才是化解僵局的唯一正确途径

 

有记者提问:距离去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已经一年时间,请问发言人如何评价这一年来两岸关系的变化?另外,刚刚提到陈德铭会长在17日受访时表示,对蔡当局已经没有期待。请问这是否能够说明大陆对蔡当局答卷已经没有期待?谢谢。

 

安峰山回答说:我们的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我们将继续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两岸同胞一道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台湾当局应以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为念,去正面回应两岸同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待,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这才是化解当前两岸关系僵局的唯一的正途。

 

另有记者提问说,最近有台湾舆论认为,由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将会导致台湾没有办法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也会导致最终台商会错过“一带一路”的商机,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谢谢。

 

安峰山说,去年5.20以来,由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了两岸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和协商谈判机制中断,使得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也遭到停滞,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广大台商的利益和他们的许多发展机会都白白流失,这些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安峰山说,我们已经多次表示过,欢迎台湾工商界以适当的方式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昨天,张志军主任在出席台企联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在推动相关省市建立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相关的产业园区,并积极的鼓励和协助台商入住,形成新的台资聚集区。我们积极支持台湾企业利用中欧班列把商品销售到中亚和欧洲,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我们也在组织东部沿海的台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去考察,发掘商机,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近两年来,我们已经多次组织台商前往“一带一路”沿线的省区市进行考察,一些台商已经在当地觅得了商机,开始投资经营。今后我们也将继续推动这方面的工作,让广大台商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的机遇。

 

国台办:台湾方面有些人需要改变立场和心态  睁开眼睛看世界

 

有记者提问说,台湾陆委会主委张小月日前声称说自己其实早就认定中国大陆已经崛起的事实,但是台湾不能因此就愿意去投降,愿意做她的一部分,请问发言人对这种言论有什么评价?谢谢。

 

安峰山回答,中国大陆的综合国力大幅增进,国际社会影响力与日剧增,这是国际政治的现实。我想,台湾方面有些人的这种说法显然是出于一个立场和心态的问题,如果能够转变这个立场,心态一变,天地就会更宽。只要能够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就可以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共享发展的机遇,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这才是两岸中国人的福气。

 

另有记者提问说:台湾现在正在举行“汉光演习”,首度模拟了大陆航母的攻击和突袭,请问国台办事前有没有掌握相关讯息?另外,有专家认为这次蔡政府有意提升两岸军事对立,请问两岸现在的关系是否有可能从冷对抗进一步提升为热对抗?请问发言人有何回应?谢谢。

 

安峰山回答说,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台海的和平稳定和台湾的前途与未来取决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台湾当局的“以武拒统”是没有出路的,真正应该做到的是摒弃“台独”的立场,摒弃敌对的思维,回到承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来,才能够真正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还有记者提问:台湾陆委会主委张小月近日提出说,许多国家为了向大陆申请低息贷款,是被胁迫承认一中原则参与了“一带一路”,这和“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不同,所以绝不能接受。请问发言人对这样的言论有何评价?谢谢。

 

安峰山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响应,希望能够从中发现商机,实现合作共赢。而一个中国原则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共识,这就是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现实。我想,昧于现实的恰恰是民进党当局自己。台湾方面有些人确实应该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继续来麻醉自己,自欺欺人。

 

又有记者提问:近日台湾陆委会主委张小月围绕两岸关系有很多的表述,其中提到一点,说台湾不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但是从地理上,台湾本身就不是大陆的一部分,因为中间隔着台湾海峡。请问发言人怎么理解张小月的这番言论?谢谢。

 

安峰山说:地理知识该补补课。我们的立场非常明确,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个历史事实是不容否定的。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是不容挑战的。

 

还有记者提问:第70届世卫大会22号在日内瓦万国宫开幕,世卫大会拒绝邀请台湾地区参加大会,但是台湾卫生部门负责人仍然带队赴日内瓦试图参会,请问发言人有何评价?第二个问题,蔡英文执政一周年,各方民调显示,台湾的民众不满意度攀升,然而蔡当局却强调人民的忍耐不够,请问发言人如何评价?

 

安峰山回答说:您的第一个问题,台湾方面今年不能参加世卫大会的原因,上次发布会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说明。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联合国大会的2758号决议和世卫大会的25.1号决议都体现了这个原则,其权威性不容置疑。世卫组织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按照上述原则来处理涉台问题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希望世卫大会不会受到干扰。

 

安峰山说:您的第二个问题,对岛内的有关民调,我不作评论。政治人物的所作所为老百姓应该都看得清清楚楚,百姓的心中自然有一杆秤。

 

国台办:坚决反对去中国化的“台独”小动作

 

有记者提问说:我的问题是有关台湾当局裁撤所谓“蒙藏委员会”的问题。我们知道台湾当局一直以来将蒙藏问题作为台湾所谓内政来处理,但是近期民进党当局不断频繁与流亡海外的达赖分裂集团勾结,又将蒙藏事务从马英九时期规划的由陆委会管理的业务划给外事部门处理,企图配合达赖分裂集团将西藏问题国际化,对此发言人有何看法?谢谢。

 

安峰山回答说:我们对台湾方面的内部调整不做评论,但是坚决反对借内部调整为名去搞去中国化的“台独”分裂行径。

 

另有记者提问说:我们注意到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日前受访时声称,旧问卷应该让它过去,与其说她没有完成问卷,不如说两岸都面临一份新问卷。而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受访时表示,称对蔡当局已经没有期待,请问发言人这是否可以说明,大陆已经判定蔡英文不会完成那张未完成的答卷?第二个问题,台湾时代力量日前主张将台湾陆委会由目前的“内政委员会”编到“外交委员会”监督的部会当中,并声称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时应与其他国家一样享受同等待遇,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谢谢。

 

安峰山回答说:您的第一个问题我刚才已经回答过了。关于第二个问题,刚才在回答另外一个记者提问时已经说过,对于台湾方面通过内部的调整来搞去中国化的“台独”小动作,我们坚决反对。

 

还有记者提问说:有消息显示台湾地区军方将在7月底前通过更换将领公务手机号码,达成其所谓的预防“共谍”的策略,不知道台办对此怎么看?谢谢。

 

安峰山回答:台湾方面每隔一段时间就炒作一次这样的话题,不知道背后动机如何。

 

国台办:两岸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两岸青年共同打造

 

有记者提问说:我们关注到吴敦义日前当选国民党主席,各界期盼他能迅速整合团结,有台湾学者提醒,国民党应该让台湾年轻人真正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及未来发展,才能往2020年迈进。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另外,据台湾媒体报道,斐济驻台湾贸易旅游代表处已经在5月10日完成裁撤,台湾外事主管部门虽然向对方拜托至少留一两人,但是斐济态度坚决。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谢谢。

 

安峰山回答说:您的第一个问题,确实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两岸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也需要两岸青年的共同打造。我们一直鼓励两岸的青年能够加强交流和沟通,也愿意为广大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目的也是为了让两岸青年能够加强彼此的了解和理解,能够增加对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知。同时,增进对两岸关系的正确认识,能够共同携手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推动者。

 

安峰山说,第二个问题,关于斐济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已经对外表明了我们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原则,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另有记者提问说:根据了解,台湾赴境外人数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增加了1倍,其中来大陆的约为41万人。目前岛内有一种说法,说大陆不断的去“磁吸”台湾人才,主要目的是希望获得台湾的技术,请问发言人对此如何评论?

 

安峰山回答说: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包括人才流动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流动,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欢迎广大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来学习、就业、创业,来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加强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保护,为包括台商在内的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海峡飞虹记者 左妍冰 根据中国台湾网、央视网等提供的内容整理 编辑)

展开全文

国台办:两岸关系性质没有模糊空间

2017-05-19

5月19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就当前两岸关系应询表示,过去一年,台海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日趋紧张,和平发展成果流失,同胞切身利益受损。这种局面完全是民进党当局一手造成的。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回避两岸关系根本性质这一核心问题,损毁了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事实再次证明,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就可以越走越宽广。反之,如果这一基础被破坏,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在两岸关系性质这一事关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的原则问题上,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不容改变,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我们将坚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两岸同胞要携起手来,捍卫基础,遏制“台独”,维护和平发展成果,增进同胞亲情福祉,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展开全文

国台办: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企图都注定失败

2017-05-18

针对台对日交流窗口更名一事,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18日应询指出,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企图都注定失败。

 

有记者问,台对日交流窗口“亚东关系协会”5月17日更名为“台湾日本关系协会”,请问大陆方面对此持何态度?安峰山在应询时作上述表示。

 

他说,外交部已就此表明了我们的严正立场,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我要强调的是,任何在国际上制造事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企图都是徒劳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赵博)

展开全文

学者:大陆方面对“九二共识”的坚持合情、合理、合法

2017-04-29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就不可能健康稳定发展。”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朱卫东28日晚间受访时表示,大陆方面强调对“九二共识”的坚持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当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蔡英文最新涉两岸问题言论应询指出,承认“九二共识”才是化解两岸关系僵局的唯一出路。

 

朱卫东提到,蔡英文这次是在其执政即将满周年,个人声望、执政满意度却呈断崖式下跌的背景下接受媒体采访的。他认为,从蔡英文此次在两岸关系上的言论态度、立场看,表明其不愿再作答卷,亦预示其无意改善两岸关系,下一步也不会再调整两岸政策。未来的两岸关系不确定因素、风险因素仍在增大。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说,明眼人都知道,两岸关系僵局根本原因就在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如果蔡英文继续拒答这份“未完成的答卷”,会付出更大代价。国台办发言人的回应再次表明,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不会迎来新的契机。

 

倪永杰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民众有利。相信会有更多的台湾民众对蔡英文的现行两岸政策表达不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朱卫东说,国台办例行发布会上,发言人曾借用佛经故事来比喻,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两岸关系不可能健康稳定发展。

 

他说,台湾方面不应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大陆会在原则问题上做让步、搞变通,这是不可能的。(中新社电 记者 杨程晨 郑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