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融汇百川、以致大同

近五年来,中国在国际和两岸两个场域中巩固一中框架,坚定“反独促统”,以“九二共识”为纲主导两岸政治关系发展进程,将对台工作着力点置于塑造“两岸一家亲”和“两岸命运共同体”民心工程上,纳百川以济沧海,积跬步以致大同。在两岸深化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两岸关系克难前行,驶向寻求“心灵契合”与和平统一的新航道。

 

 习近平总书记自就任以来,发表了30多篇涉台重要讲话,发展出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对台政策创新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发展了对台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引领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迈向融合发展。

 

 一是用两岸共圆“中国梦”建立起中华民族复兴和两岸前途命运的联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还特别指出,“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这一论述将台湾同胞纳入共谋民族复兴力量之中,深刻阐明了两岸同胞血脉连接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的辩证关系和逻辑连接,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对台工作的总目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来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连战等台湾各界代表人士。

2015年9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来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连战等台湾各界代表人士。

                                

 二是丰富和深化了国家和平统一的理论论述和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大陆发展进步”,阐明了大陆牵引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格局。基于这一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建构出一条从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国家统一实现路径和制度安排论述。在岛内民意成为统一过程重要变量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灵契合”和“三个充分考虑到”,将台湾同胞的关切纳入两岸统一的动力来源和参考指标,是对和平统一理论的丰富与升级。

 

 三是阐明了“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路径与“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辩证关系。两岸和平发展到未来国家统一之间,需要一个过程性的中间阶段。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融合发展”概念。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2017年,“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被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来,“融合发展”内涵不断丰富,进入了将台湾民众作为中国国民与大陆“再一体化”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两岸一家亲”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前序。台湾学者杨开煌认为,提出“融合发展”是在与全台人民直接对话,提供了突破现代化困境的发展模式,是“解救台湾的药方”。

 

 近五年来,随着台湾岛内政治地貌的翻转,“台独”风险的升高,大陆展现战略定力与耐心,采取刚柔相济的态度,处理两岸政治关系;同时坚守底线思维,对民进党当局保持政治高压,遏制其“台独”图谋。

 

 一是“习马会”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岸政治关系达到新高度。这是自1949年两岸政治分立以来,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也是十八大以来大陆对台工作的重心与精粹的集中体现。“习马会”是双方就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重大实践与示范,为今后双方的谈判协商提供了参照模式。“习马会”上,两岸领袖以具“对等”色彩的“先生”彼此称呼,这是基于一中原则和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的柔性安排,也是大陆释除高度善意和弹性。“习马会”前后,两岸“两会”经多次商谈协议,形成了较成熟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机制。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习马会”是两岸关系的里程碑

 

 二是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和成果。第一,明确对“台独”分裂“零容忍”的政治红线。“习马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表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2016年11月的“习洪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不可逾越的红线”,并提出反对分裂的“六个任何”。此外,近一年来,大陆航母、军机绕经台湾海域的远洋演训逐渐常态化,对岛内外躁动的“台独”势力形成了强烈震慑,表明大陆充分的守土意志和能力。第二,大陆还以弹性区间思维维护两岸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表示,愿意“不计过往”,与“承认‘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台湾政治力量交往。即使是“台独理念”深厚的蔡英文上台,大陆仍然给予其公平“答卷”的机会。第三,大陆还不断完善了涉台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具体措施遂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在宪法统御下,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国家安全法》、《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涉台法律规范体系初步形成。其对分裂行为划红线的刚性约束,对“台独”分子形成了强大震慑和限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大陆航母辽宁号绕台演训震慑“台独”

大陆航母“辽宁号”绕台演训震慑“台独”

 

 三是巩固两岸支持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2013年,在印尼“习萧会”期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时任陆委会主委的王郁琦“不期而遇”、简短晤谈,为2014年的“张王会”正式会谈进行先手布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下,双方还建立起首长热线,实现了联系沟通机制的常态化,也为“习马会”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沟通管道。五年来,大陆积极巩固与国民党的政治互信。对于坚持一中理念和“九二共识”,勇于担当政治使命的过渡期党主席洪秀柱,大陆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其任内,国共两党维系了高层会晤机制,延续“国共论坛”并将其升级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对于继任洪的吴敦义,中国共产党也释放明确信号,表达了对其坚守和巩固国共政治互信基础的期望。另外,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台湾统派代表,对其予以高度赞赏和鼓舞的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政治诚意。受此鼓舞,岛内统派力量在蔡当局凶狠打压下,声量不降反升,新统派团体如雨后春笋,带动了岛内“倾统”民意的逆势复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双城论坛”被视为两岸城市交流的典范。2017年双城论坛上,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见台北市长柯文哲。

 

 四是妥善处理台湾涉外事务,巩固国际社会的一中框架。大陆在坚持一中原则同时,以台湾同胞福祉和需求为计,展现了高度善意和弹性,以战略高度主导“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亚投行等国际机制,厚植共同认知和共同利益;约束域外国与台湾发展“实质关系”,不断寻求与主要大国增加共识互信、共管“台独”;反制海外“亲台反华”势力与“台独”合流;巩固国际组织坚守一中原则,但在不违背一中原则前提下,对台湾的国际参与作出因事制宜的灵活安排。近年来,在蔡当局重启两岸烽火的情况下,削减其“邦交”影响力,对台湾所谓“政治实体属性”和“政权合法性”形成了重大打击。

 

 五年来,在党中央“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和“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政策主张的引领下,两岸经济社会的双向、全面交流达到新高度,形成了互利互补、水乳交融的局面,为两岸关系注入了新动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平潭台湾免税市场·彰化馆亮相第96届成都全国糖酒交易会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台湾“创业才女”周奕伶闯荡大陆软装市场

 

一是巩固两岸交流合作的制度化、规模化。首先,ECFA框架运作良好。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的基础上,2008-2016年,两岸“两会”累积签署了23项协议,大幅拓展了两岸交流合作领域,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如今,大陆主要空港均开通到台湾的直达航路,开通直航港口85个;2011-2016年,台湾出口大陆关税优惠达565亿美元。五年来,大陆进一步完善了涉台经贸、金融法律法规,通过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货币清算备忘录》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修正案,形成了两岸经济往来的基础规范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提出“推动两岸金融业合作”,带动了“台银西进”的热潮。2016年,已有14家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3家法人银行、28家直属分行。2017年,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台资银行工作委员会,富邦华一银行成为首个在大陆取得“全牌照”的台资银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富邦华一南京银行是南京唯一的“咖啡银行

 

 二是经济社会双向交流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新动力。其一,平台效应推动两岸关系发展。2012年以来,两岸“两会”长期维持制度化协商,加上作为国共政策平台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作为高层级企业合作平台的两岸企业家峰会和贴近基层与青年的海峡论坛,两岸四大制度化交流合作平台并驾齐驱。同时,“十三五”规划重申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对台合作先行先试区的建设,各省市也不断搭建两岸经贸和文化往来平台,便利两岸经贸资源整合的同时,还为台湾青年提供理性认识大陆的“体验式交流”机会和来陆发展机遇。其二,扩大台湾基层受益面并逐步实现“国民待遇”。习近平主席关切台胞利益,多次强调两岸和平发展红利分配应聚焦青年一代与一线基层,扩大参与面、增加获得感。在大陆加快给予台湾企业“同等待遇”的同时,2017年大陆对台工作会议提出要为台湾民众提供“国民待遇”,在此前台湾居民往来大陆免签注、实施卡式台胞证、扶持台湾青年来陆就读、就业、创业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为台湾民众在陆定居创造条件。其三,两岸经济社会往来驱动融合发展。30年来,两岸经济社会交流长期处于高位,近十年两岸贸易额达年均1598.6亿美元;2015年,两岸人员往来达创纪录的985.61万人次。蔡当局即使以“新南向”“降温”,也难以阻止大陆的“磁吸效应”和两岸产业一体化趋势。这一过程让两岸交流格局更多元、根基更牢固。两岸通过厚植共同利益,逐渐形成趋同的市场体系、生活方式和价值图景,让被分隔已久的两岸民众重新产生“共同体想象”,为两岸社会融合注入了新动力。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匡宇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2017-09-22

台湾嘉宾在厦门发现,商场中的招工信息很多,薪资待遇相当不错,感慨厦门城市发展迅速,短短的20年就已超越台北。

 

在场嘉宾痛批,一个腐败无能的当局最后反噬回来,伤到的是人民。台湾最大的危机就是不晓得自己所面对的危机在哪里,每天自己自我阿Q,有一天就慢慢煮青蛙被煮掉了,还不知道。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相关报道

 

台工商界大佬:每次从大陆回台心情都很不好

 

来源:海峡新干线9月16日报道

 

“独派”大佬吴澧培曾质疑台北市长柯文哲选前自称“墨绿”,选后却变“红”。对此,柯文哲日前接受电视专访吐露真言:台湾目前太虚弱了,自己要加油,否则拖久了会完蛋。

 

柯文哲举例,以前台湾最强的时候,生产总值占对岸的45%、差不多一半,如今却只剩4.6%。他也质问,台湾每年贸易“出超”大陆650亿至800亿美金,“它(指大陆)如果给你缩起来呢?”

 

柯文哲进一步表示,光一个陆客不来就摇摇欲坠、大家都“冻未条了”(闽南语:受不了),所以“讲屁话没有用”。台湾必须先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经济被人抓住,人家把你掐下去就死了,因此不要激怒人家,应该要寻找台湾的最佳机会,“这不是大声就可以的”。

 

柯文哲并重申,两岸暂时不要吵架,台湾太虚弱,“禁不起中共的压力,还是要自己加油”。现阶段台湾软实力还是领先,但硬件真的是输掉,中国(大陆)GDP每年成长7%,台湾岛内每年才1%多,拖久了会完蛋,过去我们已虚耗20多年,“我们应该要咬紧牙关认真一点。”

 

对于台北市长柯文哲认为大陆发展太强大,台湾落后许多的观点,岛内产学界都不否认:两边发展正处于“死亡交叉”,且对岸连软实力都在迎头赶上。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台“工研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前主任杜紫宸就肯定柯是台湾少数愿意承认“相对大陆,台湾正处于落后中”的政治人物。他认为柯指的软实力仍领先,应该是属于社会、文化这类,硬实力则城市发展、基础建设,这点确实都落后,甚至只能排在大陆二线城市的末端。

 

他分析,以大陆经济成长率有6~7%,台湾10年来平均不到2%的发展,两边正面临一个“死亡交叉”,到时差距也会越拉越大。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台湾“商总”理事长赖正镒也直言,说的都是事实!台湾过去20年都在空转,大陆则都在拼经济。赖正镒还说,台湾过去“亚洲四小龙”的地位,早被大陆给打趴,中国大陆外资投资金额有1800亿美元,台湾只有50亿美元。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台湾“工总”秘书长蔡练生则说,他每次从大陆回台心情都很不好,特别是看到对岸从中央到地方都齐心为经济打拼时,对台湾就更感忧心。 他说,中国大陆有很清楚的目标,更重要是订下目标后,都会落实,不像台湾很多计划总是喊了多年后,再回首时,不是还停在计划阶段,就是不知去处,徒留个疑问:“后来怎么了?”所以,这些年来,两岸的差距是愈来愈大。

 

事业跨足两岸的台泥公司副总黄健强也表示,可怕的还不是硬件,黄健强说,大陆软实力也在赶上,近年在环保整治上下很多功夫,淘汰污染、没有竞争力产业,环境维护上也有提升。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柯文哲一席话,背后直指目前两岸僵局唯有改善两岸政策、加强交流才是正道。旺旺中时最新民调也显示,7成3民众赞成台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以改善两岸关系,显示蔡英文主张的“维持现状”两岸政策,已背离绝大多数民意。

 

台名嘴惊叹厦门发展 嘉宾:台最大危机就是自我阿Q

 

不过,对于柯文哲的言论,台湾实践大学博雅学部副教授赖岳谦则解读,面对吴澧培的质问,柯文哲的回答有些“避重就轻”,并未直接回答是否主张“独立”或统一,而是以两岸经济差距、台湾经济发展转移问题。赖岳谦指出,台湾经济好坏与两岸互动息息相关,如果柯文哲真的在乎台湾发展,就必须明确反对“独立”,否则讲了半天,只是回避问题,是否仅是策略性与大陆来往,值得进一步观察。

展开全文

家国梦,两岸情(一)

2017-09-08

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说,“我离开福建到现在,始终关注着台海局势,期待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后来连战向媒体如是形容他对习近平的印象:一位对两岸事务有深入了解、充分掌握的领导人、老朋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会见连战

习近平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切握手

 

事情缘起于1985年6月,习近平在他32岁生日天,到了与金门一水之隔的厦门担任副市长。之后,他担任过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省长等职。直到2002年10月, 50岁的习近平以正部级身份赴浙江履职。习近平在福建整整工作了17年零5个月,他恋爱、结婚、生女都在这里,按他的说法,“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福建度过的。”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牵头研究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是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他到任厦门一年前,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刚刚扩大到全岛。之所以在厦门设特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个绝佳的对台窗口。换句话说,习近平一到福建,就站在了对台工作的最前沿。在他任上,厦门设立了大陆首家台商会馆----厦门台商会馆,福州也建立了第一个以台资企业为主的工业村。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985年,习近平从河北正定县调往福建厦门工作,这是时任厦门副市长的习近平到国外考察。

1985年,习近平从河北正定县调往福建厦门工作,这是时任厦门副市长的习近平到国外考察。

 

1990年5月10日,习近平在福州市对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说,“我们必须意识到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真正把对台工作摆到特殊的位置上来,从而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推动统一大业的进程。”

 

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等招商引资思路,福州引进落地了冠捷电子、中华映管、东南汽车、南方铝业等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项目至今仍是福州引以为豪的领军企业。1994年,习近平亲手打造的“福州招商月活动”,是“5·18海交会”的前身,现已成为福州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但是,那时候大部分台商对大陆尚不熟悉,需要更多的沟通。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特别看重返乡台商的情谊,重要客商来的时候,他都是亲自接见。不少与他打过交道的台商都称赞他低调、亲和、愿意倾听。他在福建工作期间,为台胞做了大量排忧解难的事情,许多台胞都把他视为好朋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993年8月,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左一)在福州市、台江区领导联合接待群众日接待群众。

1993年8月,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左一)在福州市、台江区领导联合接待群众日接待群众。

 

习近平还创造性地在市外商投资企业领导小组中专门建立对台经济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台商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窗口。习近平有着深深的平潭情结。在福建工作时,他曾20次登上平潭岛考察调研,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怀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以来,习近平十分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大力支持平潭开放开发。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首批14个经济开发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开发区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软硬件条件比较落后,管理体制不顺,部门工作效率不高,招商引资成效不彰。有感于此,在1991年2月23日开发区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习近平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

 

而今,这十二个鲜红的大字依然屹立在开发区的大道旁。得益于良好的投资环境,福州开发区接连引进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迅猛。

 

新大陆科技集团就是其中的一家。集团负责人王晶回忆说,1993年底,她和16名技术骨干正陷入创业的困境。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很欣赏他们这批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亲自帮助公司注册,支持企业创立。到省里工作后,他仍多次前往公司视察。

 

如今,新大陆已成为福建省物联网和环保科技领域的技术领军企业,全球五家之一、中国唯一一家掌握二维码识读引擎核心技术的企业。

 

那时候,福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路况很差。有一次,一位台商在去福清的路上差点出交通事故。习近平得知后,立刻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确保台商路上交通安全,同时让市政府派专人陪同,用心服务。

 

当年,福州的企业为了招商引资,经常参加外地的一些展会、寻找商机。1994年,习近平提出我们自己来办展。当年10月,在习近平的直接推动下,首届“福州国际招商月”隆重举行,2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客商参会,前所未有的开放大平台吸引了全球目光。半年后,1995年4月,第二届招商月再次成功举行。从此,每年一届。1999年,福州国际招商月拓展、提升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即“海交会”),由此成为祖国大陆最早举办的海峡两岸经贸展会之一,一直延续至今。

 

海峡两岸汽车业合作的典范——东南汽车,在1995年8月签约,落户闽侯县青口镇。为了洽谈这个项目,习近平在1995年一年之内就会见了三次台湾中华汽车的客人。前中华汽车总经理苏庆阳透露,中华汽车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在创立东南汽车之初,集团面临缺电、缺水、缺基础建设难题。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帮不少台商“发话”、“拍板”,派人协调解决水力、电力供应问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0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省长)在马尾海关调研。

200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省长)在马尾海关调研。

 

1999年,李登辉鼓吹“两国论”,其分裂祖国的言行,给两岸关系蒙上了阴影。当年8月10日,习近平被任命为福建省代省长的第二天,就在福州召开台商代表座谈会。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闽台经济合作,不论两岸关系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将切实依法保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并继续推动闽台人员往来,进一步扩大闽台各项交流。

 

与会台商代表深受鼓舞,表达了他们将在福建扎根发展、永续经营的决心。

 

座谈会后,习近平马不停蹄走访了福州马尾、闽侯、福清等地的大型台资企业,明确表示,福建省对台商来闽投资兴业的欢迎态度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希望台资企业把这一信息转达给广大台商台胞朋友,福建省各级政府领导不但要深交老朋友,还要广交新朋友,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合作。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福建兴旺繁荣的机会越大。”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9·8”投洽会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谈的一番话,至今仍激励着福建人民。

 

闽台近在咫尺,但一湾浅浅的海峡,曾是横亘在两岸同胞骨肉间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十几年前,去趟台湾还不像现在一样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担任福建省长时,习近平曾对台湾“喊话”,希望早日实现两岸“三通”。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央的决策部署下,习近平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积极推动闽台直航,方便两岸民众往来。1997年,福州、厦门港被指定为两岸直航试点港口并正式启动试点直航,结束了两岸48年来没有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

 

2001年1月2日,“小三通”破冰,厦门到金门、马尾到马祖的“两门”“两马”客运直航启动,从此拉开了闽台人员直接往来的序幕。

 

“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我们一贯的主张,它有助于扩大两岸人民交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两岸关系。”在2001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如是说。习近平说,台湾当局开放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地区的直接往来,并非两岸人民共同盼望已久的直接“三通”,只是对原本一直在进行的两岸民众交往和小额贸易“除罪化”,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的需要。台湾当局设置种种障碍拒绝两岸直接“三通”,是违背历史潮流,损害两岸人民利益的。“两岸合作交流是大势所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习近平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出席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接受媒体采访。

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出席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接受媒体采访。

 

2008年,“大三通”实现,闽台海运直航、直接通邮和空运直航正式启动,为两岸关系发展史树立了里程碑。

 

当习近平2002年从福建省长任上调往浙江的当年,两岸经贸合作已经达到新的高度,特别是台商对福建的投资,比上年增长了52.1%,到闽台胞达4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了9万多人次,为历年之最。

 

“两岸交流日,乡愁自解时;海峡有隔阻,不阻云彩飞。”

 

祖籍福建永春的台湾诗人余光中,一首《乡愁》道尽海峡东岸台湾同胞的绵长乡关之思。

 

从1985年6月到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福建工作的十七年多时间,恰恰是福建由曾经的海防前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重要时期。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是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沿区域和大陆对台政策的实验区,习近平在这里积累了不少处理对台事务的经验,尤其为跨海打拼的台商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在当地台商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由于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时就常与来自台湾的政界和商界人士交流,对岛内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早有了解,岛内媒体称他是“知台派”。

 

而习近平对于台湾问题的关注,对于台湾同胞的关心,在他担任中共领导之后有增无减,他仍然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大陆与台湾的交流合作,厚植两岸人民感情,努力增进两岸人民福祉。

展开全文

台媒关注北京“共有产权房”:台胞也能当新北京人

2017-09-22

台媒关注北京“共有产权房”:台胞也能当新北京人

 

据台湾《旺报》报道,大陆在北京、上海推出“共有产权房”,专家认为,此政策设想全面,杜绝炒房乱象,可有效调控房价,在京台胞也符合“新北京人”的身份条件,可与非北京户籍者共同享有3成名额的保障。

 

北京台商协会副会长杜旺龙受访认为,此次政策设想全面,包括未满5年不得转让、离婚不满3年不得单独提出申请,就是防范假离婚和炒房,同时也兼顾到外地人的权益,保障3成名额给“新北京人”,“把各种弊端都限制住,满好的”。他也有意向台协提出书面申请,看是否能建议每个区域都保留一些名额给台湾人。

展开全文

民意助推 两岸和平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2017-09-22

日前,台湾旺旺中时最新民调显示,逾七成台湾民众认为大陆对台湾发展的重要性正不断增加,七成三受访者认为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以改善两岸关系。台湾逾七成民众支持改善两岸关系。可以预见,未来不管蔡当局多么用心破坏,如何用力阻挡,都割舍不断和阻挡不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两岸和平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宽。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陆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两岸的人员往来和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来增进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今后我们会继续一如既往的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和成果,出台各种便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实习、就业、创业和生活发展的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造福台湾同胞。

 

正是在大陆持续出台便利台胞举措,暖心惠及台胞福祉,让广大台胞在享受和享有两岸和平红利中,提升了幸福感,增强了获得感,更坚定了他们助力两岸和平发展的信心与动力,对大陆的善意与诚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搭乘大陆经济快车中把握商机珍惜机遇,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陆便利举措,成为台胞看好两岸关系的强心剂。近段时间以来,大陆持续推出涉及广大台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工作等诸多方面的便利举措,既是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具体行动,更是大陆让台胞享受发展机遇的具体体现。让他们在大陆打拼减少了后顾之忧,提高了拼搏打拼的安心系数。良好的就业氛围和可靠的创业保障,成为广大台胞置身大陆、坚定两岸和平向前的强心剂。大陆无限的商机机遇,稳定的就业氛围,友善的社会环境,让台胞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成就梦想的舞台。台湾高官认为,台湾年轻人想发展就要去大陆。台湾1111人力银行调查也显示,有高达8成的台湾上班族有意向外发展,大陆成为首选目的地。还有,在上海台资企业的招聘会上,800多个职位吸引了上万人台胞参与,足已显现台胞登陆的热情热度。

 

暖心服务保障,成为台胞坚信两岸和平的润滑剂。大陆有关部门和各地都坚持暖心服务为根本,让利台胞,服务台胞,保障台胞,对接他们的合理合法诉求,解决困惑难题,让他们享受到国民待遇和家庭温暖,还让为他们创造“一条龙”、“保姆式”、“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不论是在企业打拼还是就医就学中的难题,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倾力帮扶,暖心服务。在厦门招聘的首批35位台籍乘务员中,他们纷纷表示,从招募一直到受聘,大陆做的各个方面都非常到位,非常用心。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更是从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这成为台商和台资企业也是一大利好。北京近日也发布了五项惠台新政策,涉及台湾同胞在北京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方面。

 

热络交流交往,成为台胞助力两岸发展的助推剂。民间交往作为两岸和平发展的驱动器,不仅增进了台胞对大陆的认知和了解,还强化了台胞自觉助力两岸发展的助推剂。尤其是在蔡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让两岸和平陷入僵局的情况下,两岸交流交往力度不减,热度不降,特别是大陆的快速发展和无限商机,让台胞们冲破阻力,排除干扰,选择到大陆创业发展。台湾工商界与台资企业同有关地方洽签多项投资与经济合作协议,展现了台商对大陆发展前景、投资机会的期待和信心。两岸青少年交流体验式、互动式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多元,指导两岸青年创业就业活动丰富多样,台湾青年来大陆实习十分踊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暑期有4000多名台湾青年学生在大陆各地企事业单位实习。

 

与大陆实实在在的善意和行动相比,蔡当局做的不仅不得民心,还执意在违背民意的一意孤行中,变本加厉,肆无忌惮。所以,奉劝蔡当局应该倾听民众呼声,拿出善意行动,改善两岸关系。

 

勿做两岸发展的绊脚石。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近1.17亿人次,两岸同胞通婚近38万对;商务部历年来批准台商投资项目近10万个,实际使用台资近700亿美元。现在平均每天有近3万人次来往两岸,近百万台胞在大陆工作、学习和生活。蔡当局频频在利用阻挡、威胁、干扰的手段破坏两岸发展,对台湾公务人员、退役将领、民间团体等既祭出重罚又行政严审,不仅违背民意还逆流而东,柯文哲登陆参加“双城论坛”后“政治身价”大涨,对蔡当局的两岸政策是警醒更是警钟。

 

勿做两岸交往的拦路虎。今年上半年,两岸贸易额持续增长,达到了874.9亿美金。大陆批准台商投资的项目有1688个,实际使用台资的金额有11.9亿美金。大陆既为台商台企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还为台胞享受准国民待遇创造条件环境。大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仅给在大陆的台商台企安心打拼放心发展的定心丸,还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多商机。蔡当局除了宣传“红色产业链威胁”,还对台资台商登陆、陆资陆企入岛制造困难,设置障碍,对“一带一路”和金砖机遇视而不见,对民众希望台湾搭乘大陆经济快车的呼声充耳不闻,企图利用“新南向”对抗“一带一路”,这样不仅成为两岸交往的拦路虎,还会加剧台湾经济和发展的边缘化。

 

勿做两岸和平的破坏者。两岸开启交流30年来,两岸和平发展以深入民心,成为大势所趋。同时,两岸和平更是台湾同胞的主流民意,虽然在蔡当局不断的利用“去中国化”搞“文件台独”,这样非但没有达到政治目的,反倒是激起了台湾民众的认同感。蔡当局更改文言文在课纲中比例不仅以失败告终,还遭到了多数台胞的警惕和反对。所以,任何逆流而东的所作所为都会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反对和声讨。蔡当局若想赢回民心,找回支持,就应该拿出善意,让两岸关系重回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造福台湾民众。只有顺应民意,才能实现“维持两岸现状”诺言的具体体现,才是“释放善意”的真实写照。否则,一面要求大陆释放善意却频频煽动民以对抗以恶意回应,一面在“力抗大陆”中打着“主流民意”的幌子误判形势,最终只会作茧自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任何政党、任何个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这一历史潮流,更割舍不断两岸的文化和情感联结,倘若一意孤行只会在强大民意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被民众所声讨和放弃。(中国台湾网网友:贾永辉)

展开全文

台学者:西进台青的美好与留台青年的哀愁

2017-09-20

暑假结束,各个大学陆续开学了。尽管两岸关系低迷,官方往来中断,这个暑假依然有许多台湾的大学生前往大陆参访交流,盛况不减。台湾《旺报》今日发表台湾文化大学台湾发展与大陆研究所教授兼代所长庞建国的评论文章指出,两岸之间如果无法迈向经贸关系正常化,台湾的经济很难好转,青年西进的潮流只会越来越壮阔。我们愿意祝福台湾青年在大陆找到事业前途和美丽人生,却不得不为困在“闷经济”中的台湾年轻人觉得深深哀愁。

 

评论摘编如下:

 

暑假结束,各个大学陆续开学了。尽管两岸关系低迷,官方往来中断,这个暑假依然有许多台湾的大学生前往大陆参访交流,盛况不减。台湾的大学生利用暑假去大陆,大多是参加文教性的活动,参访大陆的大学、古迹、或风景名胜,座谈两岸的教育和文化议题。这种活动形式和内容,在两岸之间已经行之有年。

 

台青西进潮流涌现

 

今年暑假期间,有许多台湾学生去大陆,看的是大陆各个城市和大学为大陆和台湾青年打造的创业就业基地,或者是大陆台商企业和大陆本地企业,谈的是大陆的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台湾青年前往大陆就业和创业的可能。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一个台湾青年注意大陆发展机会的时代正在开启,一股台湾青年西进的潮流已慢慢涌现。

 

事实上,这样的改变从去年就出现了端倪。去年暑假,大陆方面开始比较大规模和有系统地邀请台湾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去大陆实习,实习的单位大多座落在一、二线城市,并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这项措施的效果相当良好,参与实习的台湾学生见识到了大陆城市建设的宏伟,企业经营的雄心,工作同仁的勤奋创新,并与实习单位及其周遭环境建立了一定的人脉连结。这些参与实习的学生回台之后,把他们的见识和感受与同学分享,已经出现了一些传播效应。

 

有鉴于去年暑假的经验,大陆今年显然更用心地经营这些活动,并且配合“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政策指示,扩大规模地办理。于是,以协助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和创业为主题的活动,颇有遍地开花之势,使得两岸之间的旅途上,出现了较过去更多的年轻身影。

 

通过边做边改进,再加上相互比较切磋,大陆各个地方、企业、或学校,对于如何从台湾的年轻世代中招揽本身需要的人才,逐渐做得熟练、精准,把工作逐步做得到位。所以,台湾青年西进恐怕会是个方兴未艾的趋势。

 

为了年轻世代的前途着想,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挡这个趋势。毕竟,台湾本身如果能够提供相同的机会,青年西进大概就不需要担心了。问题是,台湾的“闷经济”至今无解,未来也不见光明,强行将有能力、有视野、有企图心的年轻人困在这个岛上,绝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两岸好经济才会好

 

其实,台湾的“闷经济”并不是没有解方,只要让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正常化,大陆的资源活水就会到来,台湾困局自然就解开了。一个有活力、有前景的台湾经济,自然会把本身的人才留住,还能把岛外的人才吸引过来,消除掉国际间对台湾“将遭遇最严重人才流失问题”的评语。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蔡当局的思维还是不肯面对现实,仍然在渲染“新南向政策”的神话,想要“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经济体的现象”。两岸之间如果无法迈向经贸关系正常化,台湾的经济很难好转,青年西进的潮流只会越来越壮阔。我们愿意祝福台湾青年在大陆找到事业前途和美丽人生,却不得不为困在“闷经济”中的台湾年轻人觉得深深哀愁。

展开全文

港媒:"一国两制"成功经验为两岸和平统一提供启发

2017-09-14

回顾过去三十年两岸交流的发展进程,香港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两岸间交流的平台。香港《大公报》今日(14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香港社会不容有人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破坏社会秩序、扰乱经济发展,不容“港独”为祸香港,更不容“两独”沆瀣一气、分裂国家。民进党企图利用“港独”势力搞乱香港、破坏“一国两制”,根本就是痴心妄想。香港回归二十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繁荣稳定。特区政府致力落实好“一国两制”,不但是为了香港更美好的明天,也是为未来两岸的和平统一提供积极正面的启发。

 

评论摘编如下:

 

回顾过去三十年两岸交流的发展进程,香港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两岸间交流的平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最近出席两岸交流三十周年纪念大会致辞时指出,香港与台湾两地交往合作日益紧密,特别是回归二十年来,特区政府积极推动港台关系稳定发展,政府未来将按基本法,以及中央政府处理香港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立足于促进两地民间交往,在互相尊重前提下,稳妥推进港台关系。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则赞扬“香港特区政府、广大香港同胞始终心系祖国统一大业,关心、支持两岸关系发展,在促进两岸交流往来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并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香港一些激进政治势力与“台独”分子眉来眼去、沆瀣一气,企图把民进党以及“台独”分子的“独”道之处引入香港,扰乱香港经济发展,抹黑“一国两制”,但在香港主流民意的严厉抨击和全力反对下,“两独”的乱港图谋终究无法得逞。

 

三十年前,两岸还没有开通直航,香港便成为台湾民众进入大陆探亲、旅游、经商和投资的主要通道,成为两岸间的交流平台、沟通视窗,以及合作的桥梁:第一张台胞证是由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九二共识”是基于两会在香港进行的工作性会谈达成的;三十年来无数人员和货物经由香港往返两岸。而港台两地交流合作也相当紧密,特别是回归二十年来,特区政府积极推动港台关系稳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回归后,港台关系的性质亦发生重要变化,成为两岸关系的组成部分。香港特区政府处理对台关系必须按照基本法以及中央政府处理香港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大陆方面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因此,香港特区政府也必须坚持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并以此作为处理对台关系的基本原则。

 

过去八年国民党执政时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得以大幅改善,港台关系也进入新里程。2010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协进会”),台湾方面也成立“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策进会)”。两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沟通,在2010年至2015年召开了六次会议,就港台关切的实务事宜进行研究和讨论,达成了多项积极的共识,包括经贸、金融、旅游、空运、公共卫生及食物安全等范畴。然而,去年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520”上台后,迄今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单方面破坏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导致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停摆,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两岸关系一部分的港台关系也必然受到影响。去年协进会和策进会的年度会议就暂停了。由此可见,港台关系生变,责任明显在台当局。

 

此外,值得警惕的是,相较于李登辉、陈水扁和马英九政府时代,蔡英文当局这一年来对香港事务展现了异于寻常的“关心”。在“铜锣湾书店事件”,梁颂恒、游蕙祯宣誓风波中,台湾方面陆委会都表示密切关注。去年蔡英文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亦罕见地谈到台港关系,并表达了对“占中运动”后香港自由民主状况的关注。7月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陆委会又发表所谓“报告”,质疑香港在经济、政制、言论、司法、安全等领域的发展。

 

台当局突然对香港事务产生“兴趣”,表面上是关心香港民主自由发展,但实际上是以此为幌子,干预香港事务,意图借“占中运动”后“港独”势力窜起,与之同流合污,干扰特区政府施政,从而破坏“一国两制”,为“台独”张目。

 

然而,民进党打错算盘了。去年梁颂恒、游蕙祯在香港立法会宣誓就职时宣扬“港独”,且带有“辱华”字眼,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梁、游的议员资格无效,今年7月刘小丽、罗冠聪、姚松炎和梁国雄也被裁定宣誓无效,失去立法会议员资格,上月黄之锋、罗冠聪和周永康因在“占中”期间触法而入狱。

 

由此显示香港社会不容有人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破坏社会秩序、扰乱经济发展,不容“港独”为祸香港,更不容“两独”沆瀣一气、分裂国家。民进党企图利用“港独”势力搞乱香港、破坏“一国两制”,根本就是痴心妄想。香港各界尤其是年轻人,应提高警惕,切勿沦为被利用的棋子和筹码。

 

香港回归二十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繁荣稳定。特区政府致力落实好“一国两制”,不但是为了香港更美好的明天,也是为未来两岸的和平统一提供积极正面的启发。

展开全文

是非曲直请多听听台湾民众的评说

2017-09-08

蔡英文上台以来,两岸关系冷至冰点,民进党不仅没有改弦更张,却还在不断横加指责大陆,“鸭霸”气势器张。近日,民进党籍台湾“立法院”副头目蔡其昌又大放獗词,称“蔡英文很清楚两岸和平稳健地往来与发展,民进党愿意和平往来,相互交流,但中国大陆却拒人于门外”。言下之意民进党很“善意”,是大陆不够仁义,不明真相的台湾民众以为责任完全在大陆方,这真是一派胡言,倒打一耙。

 

一、民进党嘴上喊“和平往来”,但没有半点行动。民进党执政以来,在两岸关系上确实费尽了心机、做足了文章,蔡英文上台伊始即提出“维持现状”,今年4月又抛出了“三新”(新情势、新问题、新模式)想要取代“九二共识”,再到后来赖清德的“亲中爱台”,现在赖其昌又大谈特谈民进党愿和平往来……说实在的,蔡英文当局已经说得够多了,但光打雷不下雨,漂亮的台词后面没有一丁点行动,无非是骗取善良人们的信任,还有就是骗取民众的选票,以达到保住权位之目的。民进党当局不仅没有和平往来之意,而且仅有的交流之门也越收赴窄:今年先后出台了限制大陆省市级台办、曾发表对台不友善言论的智库学者,并且慎重审核党政军等三类人士入岛交流;卸任政务官原来限制离台3年,现在提高到15年,实质上是限制马英九、吴敦义到大陆来交流……民进党“和平往来”说一套做一套,不断造新词,说新句,事实胜于雄辩,到底谁在拒人门外,不是很清楚了吗?

 

二、“大陆拒人门外说”有悖事实。蔡其昌说中国大陆是“大国”,应该要有自信,如果无法展现自信互动往来,这是错失两岸发展的好时机。这些话简直就是罔顾事实,揣着明白装糊涂,请你看看大陆对台政策难道不是始终一贯的、明确的吗?只要承认“九二共识”,台湾不管什么政党,什么人,过去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都可以交流往来。蔡英文当局的“前朝”——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时期,由于两岸共同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两岸经贸、科技、人文、卫生、体育、环保等领域交流全面开展,民间团体、组织往来频繁,旅游观光带动台湾多个产业繁荣,台湾连续8年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台湾民众在两岸交流交往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民进党上台现在两岸关系变冷了,责任在何方,谁都清楚。尽管台湾政权更迭,大陆对台政策仍然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为使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市场向台湾开放的力度更大,鼓励台湾人才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创新,出台了多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火车站、机场实现台胞自助购、取票,值机,依法维护台商合法权益,支持和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创新,做强做大,这一切都赢得了台湾同胞的高度肯定,“大陆拒人门外”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请蔡其昌问问台商、台胞是否认同你的说法。

 

三、请多听听台湾民众的评说。民进党上台绝口不提“九二共识”,死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拒绝与大陆交流交往,死心塌地依美媚日,一门心思“向南看”,推行“转型正义”改革失败,经济滞长,民生萧条,失业增加,物价上涨,政党恶斗,民众怨气、火气、怒气遍布台湾的大街小巷,但民进党不仅将这一切怪到“前朝”身上,还让大陆背黑锅。蔡其昌把两岸关系冷却的责任推给大陆。责任到底在何方?蔡其昌你不要高高在上,脱离民意。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历经国民党、民进党轮替,他们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看得最清,感受最深,他们最有发言权。台湾艾普罗在民调中发现,6成以上民众对蔡当局执政的两岸关系表示不满,更有半数以上民众认为民进党当局不接受“九二共识”不利于台湾发展,另有62.9%的人认为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无助两岸僵局。受访民众认为蔡英文比马英九在两岸关系的表现变差的比例高达51.2%,两岸关系变差到底该由谁负起责任,结果则呈现出台湾当局达50%以上。这些民意,这些民众呼声,这些民众的不滿,蔡其昌你听到了吗?(中国台湾网网友:闵杲)

展开全文

习近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2017-09-20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MAIN201709192344000287258433221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19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参加会见。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气氛隆重热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代表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9时30分,习近平等走进金色大厅,全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习近平等来到代表们中间,同大家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指出,同志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全国综治战线的标杆,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我相信,这次表彰对弘扬正气、激励全国综治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更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职责和光荣使命必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国综治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5年来,同志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手抓保安全、护稳定,一手抓打基础、谋长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防范处置了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习近平指出,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你们中间,有的同志自觉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兢兢业业做好发展和稳定各项工作;有的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鲜血和生命守护千家万户安宁幸福;有的同志勇立时代潮头,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成为破难题、补短板、防风险的实干家;有的同志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一干就是几十年,甘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螺丝钉。你们身上体现了忠诚的政治品格、真挚的为民情怀、良好的职业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你们用辛劳乃至流血牺牲换来了国家安全、社会祥和、人民幸福,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不愧为平安中国的守护者,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习近平提出3点要求。一是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看问题、想问题,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坚决打好防范和管控重大风险攻坚战。二是要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治理规律,把握时代特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三是要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深化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的认识,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治理整体性和协同性,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同时要树立法治思维、发挥德治作用,更好引领和规范社会生活,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落实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体制机制性问题,关心爱护综治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让他们组织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荣誉感、生活上有幸福感,满怀信心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孟建柱参加会见并在表彰大会上讲话。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为核心,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一手抓保安全、护稳定,一手抓打基础、谋长远,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刘奇葆、赵乐际、栗战书、杨晶、王晨、郭声琨、周强、曹建明、张庆黎出席上述有关活动。

 

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并为获奖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全国县以上政法综治单位。中央和地方政法综治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会议。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展开全文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布局了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2017-09-11

“大 棋 局”系列之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布局了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布局了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学习进行时】十八大以来这5年,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国家发展的时和势,作出全局性的谋划部署,以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大手笔大方略,精心布局出一盘发展的大棋。

 

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起将陆续推出“大棋局”系列文章,今天推出首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布局了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2012年11月15日,59岁的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中国新的领航人。

 

5年来,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则如同一枚枚棋子,在新时期的发展这盘大棋上不断谋势、做“眼”。

 

履新一月,起手定式

 

任何战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习近平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当选总书记前,习近平已有着40多年的工作经历。从村到县,从市到省,习近平深刻认识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切了解了中国老百姓的心愿期盼;进入中央工作后,他更是直接参与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实施当中。

 

让我们把目光回望到习近平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第一个月:

 

2012年11月15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第一天,面对500多位中外记者,习近平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1月29日,习近平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强力动员。

 

12月4日,同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时,习近平郑重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指出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同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八项规定”。习近平同中央政治局同志“约法八章”,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指导思想就是要从严治党。

 

12月7日,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考察,他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掷地有声地表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履新第一个月,习近平便在要点起手,确立了前进航标。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正式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

 

2016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是总布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

 

治国理政的大棋定式形成,格局呈现。

 

扭住天元,做活全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犹如棋盘上的天元星,居于“中军”地位。

 

习近平说:“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

 

全面小康,意味着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要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有序运行,同样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习近平的谋划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就如同围绕着天元星做活全盘的三个“眼”。

 

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一“破”一“立”,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源源不断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和命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因此,“四个全面”不是单打一,而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这5年,本届中央委员会召开了6次全会,其中用4次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分别进行专题研究和整体设计。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

 

全面从严治党,是这盘大棋的“手筋”。随着反腐败斗争的节节胜利,2016年11月,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审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文件稿为主要内容,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两个重要文件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上率下,特别突出高级干部、突出政治生态,致力于打造制度“笼子”,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未来重点推进的工作进行了强力部署。

 

先手落子,中盘谋势

 

习近平曾说:“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既注重抓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这盘棋,他频频在关键处落子,下好先手棋,牵引全局大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于全面小康,习近平先手落子在“脱贫”,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落子“精准扶贫”,强调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要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习近平落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战役。

 

对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强调,要“以中国特色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习近平落子“公平正义”,提出“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己不正,焉能正人”,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落子制度建设和“关键少数”,反复强调要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八项规定”开始,数十部党内法规相继制定、修订,针对“关键少数”作出“硬约束”;3轮党内教育,以“关键少数”为重点,在理想、信念上进行集中“补钙”和“加油”。

 

结合“十三五”时期的各项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他落子“创新驱动”“区域协调”,落子“绿水青山”“命运共同体”……

 

每一个落子之处就是一项重要工作的着力点。在习近平的谋划统领下,各项工作相连成线,稳步推进。

 

一盘大棋局已然布下。记者 王子晖 制图 樊珊珊

展开全文

社会各界点赞《大国外交》: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大国

2017-09-05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timg (1)

 

资料图

 

“厉害了,我的国!”“心情澎湃,热泪盈眶!”“被中国力量所深深震撼”“心里觉得好暖,国之幸,民之幸”……

 

2日晚,6集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及各融媒体平台首播完毕,而“大国外交”这一话题的热度却丝毫未减。截至3日晚,《大国外交》在微博平台的话题阅读量已超过5亿,引发讨论超过12.8万。人们纷纷讲述过去五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辉煌成就给自己带来的感动与自豪。

 

祖国强大是人民之幸

 

今天的中国吸引着世界的关注。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大国。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青年教师郑毅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着改革开放近40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强盛国力作为支撑。“看到中国如今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说,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话语权等上升态势明显,建设性作用随处可见,大国外交的能量十分充沛。

 

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而“外交为民”始终是中国外交不变的宗旨。在捍卫我国核心和重大利益方面,中国表明了不容置疑的立场,筑下坚如磐石的底线。

 

专题片中披露,5年来,中国成功组织9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处理100多起中国公民境外遭绑架或袭击案件,受理各类领事保护救助案件近30万起。

 

合肥市民熊宇表示,片中几次迅速高效的撤侨行动令他感动。“强大的国家才有强大的能力保护遍布全球的国人,我为有如此强大的后盾感到骄傲!”

 

合作共赢不断拓展中国“朋友圈”

 

合作共赢是近年来中国外交的关键词,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合作共赢的典型例子。4年来,在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逐渐从倡议变成行动,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负责中欧武汉班列运营的汉欧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武光明说,“中欧武汉班列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者,也是大国外交的受益者。”

 

看到专题片中亚吉铁路建设者在海外投身铁路建设事业的画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国际事业部总工程师余兴说,在海外建设中,他们十分注意招聘和培养当地的铁路设计专业人员,一方面帮助当地解决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能推动中国标准走向海外,融合成为世界标准。“这也体现出我们大国外交和‘一带一路’战略中所倡导的共建、共享、共赢。”

 

厦门市国税局大企业和国际税务管理处副处长孙隆英说,《大国外交》中表现的“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理念,正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题中之意。“期待各国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合作与交流,构建合理、公平、透明的国际税收新秩序。”她说。

 

“习式外交”魅力非凡,“中国暖男”打动人心

 

一位充满魅力的领导人,是一个国家闪亮的名片。

 

2日晚播出的《大国外交》第六集《美美与共》全面展现习近平主席在国际舞台上的领袖风范,首次揭秘那些对外交往中鲜为人知的真情故事,深度解码元首外交的魅力所在。

 

片中的很多细节打动人心。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给曾在华参加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颁奖,看到老战士拄着拐棍行走不便,习近平主席马上快步向前说:“我过去,您别站起来了”;另一位耄耋老人则在接受勋章后,用颤巍巍的手捧起习近平主席的双手印上轻轻一吻……

 

“看到这儿我的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周燕说。“这个吻是一位异国老兵对中国人民时隔70年仍然惦念他的发自内心的感激。中国领导人这种不忘故人的做法令人感动。”

 

习近平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关心也让网民高呼“温暖”。片中,工作人员回忆,外事活动期间,中方翻译坐在习主席身后没法吃饭,习主席会将桌上的面包、甜点直接端给翻译,“你们先垫一垫。”

 

“中国人叫厚道人,英国人叫绅士风度,现代年轻人称为暖男。”网友“山榛溪苓”的一句评论引发了2万多网友的点赞。

 

众多网友表示,“习式外交”的魅力不仅塑造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气质,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让世界感受到了一个重情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国,这是大国情怀的最好体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