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南京大屠杀:两岸记忆、世界记忆

今年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剧发生80周年。80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数以万计的妇女遭到蹂躏残害,三分之一的建筑遭到毁坏,大量中外财物遭到掠夺。它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性和反人类罪恶,也是近代以来日本漫长侵华历史达到巅峰的典型写照。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祭奠南京大屠杀

祭奠南京大屠杀

作为二战时期的著名惨案之一,从南京大屠杀发生之日始,对其记录、揭露和研究的工作就一刻未止。与纳粹屠犹相较,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在场者”更为丰富和复杂。仅以立场而论,即有加害者日方、受害者中方和持中立态度的第三方国家的在场者。他们都为还原这一人类惨剧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日本军人砍杀中国俘虏瞬间1

日本军人砍杀中国俘虏瞬间

从加害者日本方面观察,除了随军记者的现场报道外,当时的军方文件、官兵日记和书信等,大量透露了南京大屠杀的事情。如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阵中日记》,表明他不仅对日军南京暴行全部知情,且因此对日军的军纪败坏感到痛心;第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日记显示了日军的“屠杀令”是怎样一级级传达下去的;普通士兵东史郎的日记,则让我们了解了日军的残忍暴行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自拍照片集封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自拍照片集封面

从受害方中国方面看,南京保卫战参战人员、普通市民等幸存者,事后不久即撰写了惊心动魄的个人亲身遭遇和日军的残暴行径;各慈善团体、市民团体等留下了有关尸体掩埋和处理的原始档案。《大公报》、《新华日报》等报章,也根据目击报告,详细报道了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惨剧的亲历者,战后曾分居海峡两岸。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姚秀英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姚秀英

就第三方而言,依国籍和身份划分,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等国的外交官、记者、传教士、教授、医生等。他们或因职责所系,或出于人道主义援助,选择留在南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21位外籍人士组成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以及由该委员会成立的南京安全区,最多时收容难民20多万人。由于委员会主要成员不仅是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该事件的参与者,有的甚至是受害者。他们的日记、书信和各种报告等,详尽、真实地记载了南京遭遇的苦难历程。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的费吴生,1948年以后长居台湾,并于1967年在台北出版了自传《我在中国八十年》,其中详细记述了他亲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战后,为了清算日军罪行和审判日本战犯,中国政府先后成立了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赔偿委员会等机构,对日军南京暴行展开深入而详细的调查与统计。这些调查资料为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战罪审理提供了重要的罪证依据,最终将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绳之以法。目前,这些档案文献主要保存在南京市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台北“国史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 现代快报讯,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航空抗日烈士纪念馆,步履蹒跚的张翼龙夫妇在现场徘徊了很久。他们在寻找一个名字——蒲良楼。

据现代快报道,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航空抗日烈士纪念馆,步履蹒跚的张翼龙夫妇在现场徘徊了很久。他们在寻找一个名字——蒲良楼。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消息,从2015年10月9日起,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以此视角来看,两岸学者践行新加坡“习马会”“共享史料、共写史书”的倡议,合作开展南京大屠杀史和抗日战争史研究,既是弘扬抗战精神、共同捍卫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誉的需要,也是南京大屠杀历史成为世界记忆、人类记忆的必由之路。(作者: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姜良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

2017-12-14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中国同胞遭屠戮。80年后,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种形式祭奠这场浩劫中的死难者,警醒世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

12月1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人们在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活动上献花。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和各界人士于近日纷纷举行纪念活动,缅怀逝者、守望和平。新华社发(邹峥 摄)

 

加拿大多伦多华人12日晚在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举行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会,这是继9日多伦多地区82个华人社团举行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追思会后的又一场纪念活动。加拿大联邦议员关慧贞、安大略省议会议员黄素梅、安大略省韩裔议员赵成俊,以及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何炜等约300人出席了公祭会。

 

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人们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敬献花圈,为逝者默哀。关慧贞、黄素梅、赵成俊和何炜等分别在会上发言,表达共同的心愿--铭记历史,才有和平。

 

在公祭会现场,祭台上的数百支白烛拼出了“1937·12·13”的图形。加拿大华人、百岁抗战老兵宁仲康带领数十名少年儿童点燃蜡烛,祭奠30万遇难者,祈愿世界永远和平。

 

美国西部时间12日傍晚,在中国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同时,旧金山湾区华侨华人代表以及华文学校师生在旧金山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同步举行公祭活动,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

 

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发起人、旧金山华人社会活动家方李邦琴女士主持仪式。会场气氛庄重肃穆,150支蜡烛摆出“12·13”图案,烛光摇曳。华侨华人代表在公祭活动上通过大屏幕全程观看了中国国家公祭仪式电视直播,并肃立默哀。

 

华文学校的师生在纪念横幅上郑重签名留言。他们纷纷表示,作为炎黄子孙,不会忘记中华民族那段苦难历史,他们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今天的强大国力感到自豪。

 

方李邦琴说,通过与国家公祭仪式同步举行公祭活动,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更加真切,心与心更紧密相连。

 

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

12月13日,在美国纽约,华侨华人代表在纪念活动上打出写有“国行公祭 祀我国殇”的横幅。当日,近十个华侨华人社团的代表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行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活动,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13日,在纽约曼哈顿,近十个华侨华人社团的代表在林则徐广场举行活动,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数十位代表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敬献花圈,静默哀悼。

 

福建公所秘书长曾贤秋说,今天的纪念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真相、牢记历史,“我们希望华侨华人的下一代都记住,今天是勿忘国耻的日子”。他说,侵华日军犯下了残忍的罪行,人们在牢记历史的同时要珍惜和平,尊重生命。(新华社纽约电 参与记者:李保东、吴晓凌、王文)

展开全文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香港各界组织活动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

2017-12-14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香港阴云密布,像是在诉说着一曲无言的挽歌。香港特区政府、社团组织及市民当天组织多项活动纪念这一沉重的日子,告诫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当天,特区政府在香港海防博物馆堡垒大堂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死难者。自2014年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后,特区政府每年都会举办这一活动。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香港保卫战的重要战场之一,海防博物馆当天在白色花圈映衬下格外庄严肃穆,活动场地背景板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几个大字更是提醒着人们这段历史。

 

纪念仪式于早晨9时正式开始。奏唱国歌后,主持人宣读祭词:“今天我们这里聚首一堂,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死难者。”“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了持续40多天的大屠杀。今年是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表明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之后,全体人员静默两分钟,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向死难者致献花圈并签署纪念册,现场嘉宾代表致鞠躬礼。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特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等出席悼念仪式。其他出席人士包括中央驻港机构代表、司法界代表、特区政府高级官员、立法会议员、行政会议成员、退伍军人团体、学生团体等。

 

来自培英中学的马莎莎与40多位同学一起参加了纪念仪式的观礼活动。她表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有责任一起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她之前从课本上学习过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今天参加悼念仪式,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段历史的沉重。

 

在香港中环,“同心护港”等多个民间团体自发组织悼念活动。参与活动的不仅有普通香港市民,还有几位原东江纵队的香港老战士。已过耄耋之年的他们或拄着拐杖,或坐着轮椅前来,在活动开始前与市民一齐高呼“勿忘国耻,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的口号。

 

活动组织者在和平纪念碑前放置了白色与黄色菊花组成的花圈和“铭记历史,勿忘国殇”的横幅。参与悼念活动的人群从9时半起分批鞠躬、默哀。

 

为了让香港市民对南京大屠杀有更深刻的了解,江苏省海外联谊会、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南京海外联谊会等社团在香港江苏社团总会永久会址举办了“共同见证——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览以近200张历史照片、多份文字和视频资料揭示了日军在南京屠杀的暴行,也记录了外籍人士救援中国难民的感人故事。

 

在展览开幕式中,到场嘉宾共同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并献上白花。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唐英年表示,希望这次展览让大家了解到战争的残酷,记住那些为和平作出贡献的人们。同时希望香港年轻人珍视当下、不忘过去、珍爱和平,为国家和香港携手作出贡献。

 

香港澳门南京青年联合会是此次活动的承办方。该会会长牟翔表示,在南京长大的我们深知这段历史并未离我们远去,但不少香港市民对于南京大屠杀还不甚了解。希望这次展览可以成为一个让香港市民、年轻人和学生了解国家历史的窗口,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 周雪婷)

展开全文

郁慕明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民族记忆需两岸共同捍卫

2017-12-14

新党主席郁慕明13日率“创新之旅”新党大陆访问团到访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郁慕明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民族记忆需两岸共同捍卫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在这个特殊时刻来到这里,更加感受到民族凝聚力之重要。对于这段民族记忆,两岸需共同捍卫。”郁慕明说。

 

十余年间,郁慕明多次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告诉记者,“每次来南京,必到纪念馆,重温这段全民族的苦难记忆,提醒自己和台湾人民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他认为,中华儿女可以不记住仇恨,但必须记住历史。年轻一代的两岸同胞,更应通过历史的仪式感,感受凝聚与团结的力量。

 

本月9日至16日,郁慕明应邀率“创新之旅”访问团,先后访问北京、南京、上海,与大陆方面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探讨交流。(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杨颜慈)

展开全文

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2017-12-14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习近平1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仪式。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习近平2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这是习近平在广场仪式结束后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本报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上,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约1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

 

9时58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仪式现场,站在各界代表方阵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18名礼兵肩枪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伫立。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同一时间,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行人就地默哀。

 

默哀毕,军乐团演奏《国家公祭献曲》,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礼兵抬着8个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敬献于“灾难墙”前。80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

 

之后,俞正声发表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的是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庄严表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俞正声指出,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中日两国要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俞正声强调,和平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大家一起坦诚面对历史。为了和平,世界各国人民要同心协力,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俞正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征程上,中国人民将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俞正声讲话后,6名南京市各界代表3次撞响“和平大钟”。随着深沉悠远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凌空飞翔,寓意着对30万死难者的深深追思和圆梦中华的雄心壮志。

 

公祭仪式结束后,习近平走进纪念馆展厅,参观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参观结束时,习近平在签字簿上庄重签名。

 

随后,习近平亲切会见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

 

丁薛祥、刘鹤、刘延东、许其亮、吉炳轩一同参加上述活动。

 

黄坤明主持公祭仪式。

 

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和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东部战区、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和遭受过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亚洲国家驻华使节代表,以色列等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

 

80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留下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展开全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2017-12-14

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称纪念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13日下午,国台办副主任刘结一向纪念馆授牌。该馆成为继中山陵之后,南京市第二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12月13日,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台办副主任刘结一(右)向纪念馆授牌。该馆成为继中山陵之后,南京市第二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为记录战争暴行、祭奠逝去生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建成开放,选址于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三十多年间,纪念馆接待了大量海内外参访者。

 

今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当天,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仪式在此举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12月13日,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台办副主任刘结一向纪念馆授牌。该馆成为继中山陵之后,南京市第二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图为国台办副主任刘结一(右三)等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刘结一表示,这段战争岁月是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抗战的胜利,正是中华民族共同浴血奋战的成果,值得两岸人民共同铭记。在纪念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正是因为这段民族记忆需要两岸同胞携手捍卫。中华民族的未来,也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开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称,作为传承历史记忆的公共文化设施,纪念馆在对台交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纪念馆自建成开放以来,不断加强与台湾各界的交流合作,并先后接待多个台湾参访团。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后,该馆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增加两岸民间交流、增强民族共识、扩大合作的平台,为两岸同胞保存和传递共同的历史记忆。(完)

展开全文

澳门各界举行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2017-12-14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澳门各界人士在路环保安部队高等学校举行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公祭仪式现场哀乐低回、气氛凝重。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公祭墙上用大字标示出“1937.12.13”“300000”的数字,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公祭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澳门特区署理行政长官陈海帆,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主任郑晓松,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叶大波,驻澳部队司令员王文、政委周吴刚来到公祭墙前,代表各界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敬献花篮。随后,全场默哀一分钟,缅怀逝者。

 

澳门特区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中央驻澳机构的代表以及中小学生等350余人参加了公祭仪式。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入侵南京,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为纪念遇难同胞,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2月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新华社澳门电 记者 郭鑫)

展开全文

美籍在华专家:逃离阴影 日本需就南京大屠杀真心致歉

2017-12-14

英文《中国日报》12月13日刊登美籍记者兰迪·赖特(Randy Wright)撰写的文章《反思南京大屠杀:逃离阴影》,文中痛斥日本二战时在南京犯下的滔天暴行,呼吁日本向德国学习,承认错误向中国真心致歉。原文编译如下:

 

12月13日是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想80年前,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对几十万无辜的中国老百姓犯下屠杀、奸淫等血腥暴行,我的心情十分悲痛。

 

南京大屠杀是一起集体暴行,侵华日军在长达数周的时间里犯下数不清的暴行。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以惊人的规模展现出人类内心隐藏的兽性以及放任兽性发展的恐怖。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丑陋的事件之一。

 

我从来没有当过兵,也没有参加过战役。但多年来阅读军事历史书籍让我知晓了战争的可怕、国家的贪婪、人性的残酷、和平的脆弱,以及生命的价值。如此循环生生不息。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句警世之语:“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

 

我真希望不是这样。纵观历史,君王霸主为了土地、财富、宗教或政治权力而互相残杀,用仇恨憎恶的言语实现个人的野心。而结局,或早或晚,总是相似的:血流成河。

 

如南京大屠杀一般的惨案令人不安,它令人难以承受、伤疤难以抹平。逃避和漠视的态度相当于把真实发生过的历史降格为纯粹的抽象概念,相当于选择性地忘记。

 

而铭记才是治愈的开始。真相的苦涩可以治愈人类的灵魂,对于那些曾经的侵略者,比如日本人更是如此。他们对受害者施以非人的暴行,漠视只会让他们自己也失去人性。

 

在日本,有一些人似乎很难进行深刻反思,他们只想要战争走开,他们选择了一条路径,目标是尽可能地保存颜面。过去这些年来,日本人口口声声的道歉根本不是真心实意的,相反,只会让苦涩难以消散。

 

日本应当向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看齐。1970年,勃兰特冒雨在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承认纳粹德国给犹太人带去的深重苦难。日本应当学习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的姿态,当以色列领导人试图将犹太大屠杀的罪责转嫁给一名伊斯兰教士时,默克尔态度明确地表示:“我们全体德国人都非常清楚,纳粹的种族狂热导致文明崩塌,即犹太大屠杀。”默克尔的发言人说:“这段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我们知道,这一反人类罪行的责任在于德国,并且都是我们自己的罪责。”

 

同样,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也都是日本的罪责。

 

这些空洞的语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吗?我不这么认为。日本道歉也不仅仅是一个让中国好受一点的问题。日本要走出历史留下的阴影,必须坦诚、坦率地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以净化自身。

展开全文

一定要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访日本侵华战争历史学者森正孝

2017-12-13

一定要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访日本侵华战争历史学者森正孝

12月12日,在日本静冈,日本侵华战争历史学者森正孝在家中阅览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书籍。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现在我们打开日本的网站搜索‘南京大屠杀’时,就会搜出不少类似‘这是中国人捏造的流言’‘是虚假的’等内容。”日本侵华战争历史学者森正孝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面带忧虑地说,“我深感日本的现状值得警惕,因此更加希望能够充分揭露这段历史真相。”

 

森正孝指出,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很多,但其中大部分观点毫无历史学或社会科学依据,只是反复散播谣言。对于此类无稽之谈,历史学家本可无视。事实上,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历史学家也确实是无视这些主张的。但到后来,他们对这些主张却不能再视而不见了。

 

森正孝说,过去“南京大屠杀否定论”只是少数人捏造的谎言,但现在政治家和记者等群体中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声援这样的主张,肆无忌惮地公开声称“南京大屠杀并不存在”。极右翼团体“日本会议”就主张南京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等历史事实并不存在,而现在日本国会中有200多名议员是这一团体的成员。“这样的现状令人感到惊讶和警惕。这些人认同右翼散播的谎言并公然发声赞同,这对现在的日本来说可谓是最严峻的问题。”

 

森正孝指出,现在网上有很多日本年轻人受到右翼思想影响,成为所谓“网络右翼”。在日本网站上搜索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七八成都是否定其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他更加希望能充分揭露这一历史真相。

 

森正孝在揭露日军侵华战争罪行的道路上已经跋涉了40余年。随着亲历战争的一代人越来越少,战争逐渐被日本人淡忘,森正孝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他说,战争亲历者的故去是无法避免的,将战争体验传递给下一代人只有靠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遗憾的是,日本教科书上的加害历史不断被删减,而且近来这样的趋势愈演愈烈,学生们了解战争真相的机会正逐步被剥夺。

 

森正孝认为,日本在传承历史真相方面应学习德国。德国的学校教育正视历史,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参观、学习,德国街头也有很多与纳粹暴行相关的纪念碑、纪念物,年青一代可以通过这些了解自己的祖辈曾做过什么。“我认为,这在日本并非不可能做到,比如建立战争博物馆、纪念馆,让孩子们在社会教育中了解加害历史。我也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社会教育,会去各种地方演讲,讲述自己亲身调查的内容,并为大家播放我制作的电影。”

 

在森正孝看来,对中日民间交流来说,历史问题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抛开这个问题,友好关系根本不能成立。他说,包括中国人和朝鲜半岛民众在内的亚洲人民都没有忘记过去的历史,为了有一天可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好关系,日本人也必须了解历史真相,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前辈过去究竟做过什么。

 

目前,森正孝在日本静冈大学教授和平学课程。“如何向下一代人更好地讲述历史真相是个重要课题,也是我的重要使命。虽然我年纪也不小了,但会继续坚持下去,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新华社东京电 记者王可佳 邓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