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官方冷对抗 民间热交流----2017年两岸关系回顾

2017年两岸关系的特点在高政治层次上兼具“冷和平”和“冷对抗”的特点,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则出现了深度交流、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岛内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绩效日益不满,台湾认同出现了下降迹象。台湾当局力图拉近台美、台日关系,但在国际社会上陷于更加孤立的地位。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月29日上午,第十二届台商论坛在江苏省淮安市开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郑栅洁致辞时说,当前,两岸经贸合作已经密不可分,同心发展才是大势所趋。

 

8月29日,第十二届台商论坛在江苏省淮安市开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郑栅洁致辞时说,当前,两岸经贸合作已经密不可分,同心发展才是大势所趋。(新华网图片)

 

2017开年,蔡英文取消行之有年的元旦祝词,其在年终记者会有关两岸问题的谈话,比2016年5月20日“就职演说”和“双十讲话”明显退步,不再重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以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多少含有“一中”意味的模糊表述,重弹不屈服、不对抗的老调。在2017年5月初接受东南亚媒体采访时,蔡更直接用“中国”指涉大陆。在接受《联合报》采访时,提出大陆应该思考两岸的新情势,两岸以善意共同解答新问卷,发展出结构性合作关系的新模式。

 

陆委会主委张小月参加5月19日的记者会时辩称“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你说不是国际关系,人家就说是国内关系,你说不是国内关系,人家就说是国际关系,所以不要陷入两分法”。张小月还说,蔡英文在接受专访用英语讲“中国”,不代表两岸政策改变;“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说是有深意的说法云云。

 

蔡张一直不改的就是仍然以模糊说法包装“九二共识”内容的老套路。

 

由于台湾当局拒不明确接受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两会协商谈判机制与国台办、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继续停摆,导致两会无法签署新的交流协议,及时处理两岸交流中衍生的问题(例如李明哲案),难免影响两岸民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但2017年两岸经济贸易的增长在数字表现上还不错。台湾是大陆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大陆则是台湾最大的岛外投资目的地。大陆对台湾青年前来求学、求职和创业的政策力度加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有了明显的进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公积金

 

随着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联系的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大陆近日出台《关于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同胞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有关问题的意见》。《意见》规定,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同胞,均可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相关政策的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人民网图片)

 

2016年,大陆居民赴台人数由2015年的436万人次减少为361万人次,2017年有所回升。两岸贸易及其占台湾对外贸易的比重近年有所下降。不过,2017年1到9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413.5亿美元,同比上升11.1%。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315.6亿美元,同比上升8.8%;自台湾进口为1097.8亿美元,同比上升11.8%。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漫画

(资料图片)

 

台商进入大陆的投资近年也有所增加。2017 年1到9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651个,同比下降2.4%;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4.1亿美元,同比下降9.0%。但若涵盖通过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自由港的第三地转投资,大陆实际使用台资金额38.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

 

蔡英文上台后的施政绩效与多数民意存在明显的落差,出现巨大的“民主赤字”。从在劳工“一例一休”问题上的拍板定案,到以退休金改革污名化军公教人员,从五大创新产业的倡导到基础建设前瞻计划强势推出,屡屡反映出蔡当局的政策失误。

 

根据TVBS在2017年中的民调数据,对于蔡英文就任一年来的施政表现,台湾民众满意度为28%,不满意度为56%,明显低于前几位新选举产生的领导人的主政周年满意度,包括李登辉(37%)、陈水扁(41%)和马英九(38%)。对蔡英文的信任度问题,有44%的受访者表示信任,45%不信任。52%的受访者对蔡英文未来施政表现没有信心,表示有信心的比例只有40%。在两岸关系处理上,有52%的受访者不满意,34%满意;对于新南向政策的推动,满意者占31%,不满意者占41%;而对于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推动,42%的民众不满意,满意的只有26%。高达62%的受访者不满意蔡英文当局在政策沟通上的表现,明显高于表示满意的28%。TVBS的民调数字显示,对蔡英文满意度由其上任一个月时的47%之高点,下滑至就职半年时的26%,一年内下滑21%。20-29岁年轻族群对蔡英文的满意度虽然仍有40%,但低于不满意度(43%)。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支持率

(资料图片)

 

政党倾向方面,民进党认同者满意度由就职一个月时的79%下滑到62%。中立民众的满意度由37%下滑到17%,不满意度则由11%上升到64%。 针对蔡英文上任以来推动的各项新政策,民调显示,认为蔡英文总体政策走向正确的比例,由就职时的56%逐渐下滑到一周年时的38%;而认为走向错误的比例则由就职时的8%增加到目前的36%。其他民调机构的数字也反映了蔡英文当局的满意度急剧下降的大趋势。

 

导致蔡英文民调明显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深绿人士不满她未能积极推动“台独”;泛蓝和中间选民则是因为她不能妥善处理两岸关系。虽然民意对民进党当局的支持度持续下降没有马上转化为对国民党支持度的上升,但民众对两党政党认同度的差距相应缩小,以及岛内持台湾认同的比例有所下降,持重叠认同的比例有所上升,反映了岛内两种政治倾向的升降过程与政党轮替的微妙关系。根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民调报告,在李登辉执政中后期和马英九执政的大部分时期(2008-2014),台湾认同的比例急剧上升;而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和马英九执政末期以及民进党第二次执政时期(2014年底以来),台湾认同的比例反而下降。这一吊诡的现象反映了岛内民意对执政党政策取向“反其道而行之”的牵制功能。

 

在2017年5月20日国民党的党主席选举中,吴敦义在第一轮投票中就获得过半选票,得票率52.24%,谋求连任的洪秀柱的得票率19.20%,郝龙斌16.03%,其余三位候选人的得票率合计11.18%。在国民党气势不好的情况下,党主席选举出现多人激烈竞争的局面,未必是一件坏事,反而说明国民党还有可为之处,也意味着国民党内选举竞争的常态化。

 

回头看来,2016年国民党在洪秀柱的领导下偏向“深蓝”路线,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当一个政党处于败选后的颓势,缺乏可以分配的足够资源,只能依靠其基本支持者,加强政党的凝聚力。这跟民进党在2008年大败之后走街头路线,出现所谓“暴力小英”乱象,有几分相似。但随着选举政治空窗期的逝去,党内公职人员势必要求回归中间路线,争取更多中间选民的支持。洪秀柱和吴敦义的不同政策取向,不仅仅是个人因素使然,而且还折射出国民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需求。

 

与此同时,政治色彩偏绿的无党籍台北市长柯文哲于6月间再次访问上海,为低迷的两岸政治气氛增添了一些活力,使国、民两党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表现在民进党和部分“独派”人士的强烈反弹以及国民党新任党主席吴敦义对双城论坛的拒不评论。随着“英派”政治光环的褪色,民进党内“新系”和“非新系”对2018年和2020年两场选举的卡位之争渐趋激烈。2017年11月庆富公司承包猎雷舰制造弊案的爆发,反映了民进党内政治人物争夺高雄市长候选人的激烈程度。2017年岁末,台湾检调单位以涉及违反“国家安全”为由,将新党发言人王炳中等人强制带走约谈,引起新党、国民党等泛蓝政党的不满和抗议,社会上出现“绿色恐怖”的疑虑。

 

2017年台湾在国际社会更为孤立。继圣多美·普林西比于2016年12月与台“断交”后,斐济等台湾的“非邦交国”减少或中断了与台湾的非官方往来。巴拿马也于2017年6月与台“断交”。台湾卫生部门未能获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的活动。台湾议题在中美领袖的高峰会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由于两岸在政治上持续紧张,出现部分“武统”的声音,大陆军机和军舰多次绕台,震慑岛内的分裂势力。但这并不影响民间社会在经济和文化上持续交往。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创业论坛

由《旺报》主办的“第二届两岸青年创业论坛”20日在台北举行。论坛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岸青年共同讨论未来融合与发展(中国台湾网图片)

正如中共19大报告所强调的,“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础上,与台湾政党和团体交往、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的基础,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林冈撰稿,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