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期待更上一層樓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18-01-26 | 來源: 海峽飛虹專稿 |
2017年,兩岸經濟關係受到兩岸關係冷對抗、蔡英文當局在島內頑固推動“去中國化”等多重挑戰。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停擺的情勢下,市場和民間力量成為推動兩岸經濟關係繼續發展的主要動力,大陸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經濟的蓬勃發展給兩岸經濟關係注入了新的動能。展望2018,兩岸經濟關係仍將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2017年,蔡英文當局刻意迴避島內各界對深化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的要求,在經濟領域全面推進漸進式臺獨政策,力推 “5+2”新興產業,並投入大量資源實施新南向政策,企圖增強其經濟自主性,降低對大陸依賴。這都對兩岸經濟合作產生了嚴重負面影響。
兩岸應互信合作(來源《經濟日報》許滔 畫)
但由於大陸新經濟快速發展,在貿易領域,2017年兩岸的貿易總額同比增幅突破兩位數,且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是兩岸貿易金額提升明顯。據大陸海關統計,1-11月,兩岸貿易額為1793億美元,同比增長達11.7%,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為394.1億美元,同比增長8.1%;自臺灣進口為1399億美元,同比增長12.8%。臺海關統計顯示,前11月兩岸貿易總額(含香港)為1643.6億美元,其中臺對大陸出口為1174.7億美元,同比增長15.9%;進口為468.9億美元,同比增長13.1%。年內,大陸仍保持臺灣第1大貿易伙伴地位,臺灣地區仍為大陸第7大貿易伙伴和第6大進口來源地。
二是臺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繼續提升。據臺統計,在半導體、機械產品出口大幅增長帶動下,今年1-11月,臺對外出口同比大幅增長13.1%,對美國、歐洲、日本、東盟出口分別增長10.1%、10.3%、6.0%和14.5%,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增速更快,高達15.9%,將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推高至40.8%。同時,臺灣對大陸進口依存度也不斷提升,大陸繼續成為臺灣最大進口來源地。據臺方統計,前11月,臺灣進口同比增長12.6%,其中自大陸進口增長13.1%,佔比升至19.9%,保持第一大進口地區。
2013年6月21日下午,兩岸兩會領導人正式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在投資領域,2017年兩岸的相互投資繼續深化發展。
一是互相投資金額持續增加。首先是臺商對大陸的投資方面,據大陸商務部統計,1-9月,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專案2651個,同比下降2.4%;實際使用臺資38.3億美元(含通過英屬維爾京、開曼群島、薩摩亞、模里西斯等自由港的第三地轉投資),同比上升37.0%。當前,大陸是臺灣最大的島外投資目的地。其次,大陸對臺投資金額增多、專案減少。據臺投審會統計,2017年1-11月核準陸資赴臺投資件數為129件,同比減少8.5%,但同期投資金額有所增加,為2.58億美元,增長12.5%。
二是臺商投資繼續向“一帶一路”熱點地區和中西部地區轉移。據臺投審會統計,江蘇省仍位居大陸臺商投資首位,於1991-2017年11月共吸引臺資530.6億美元,超過廣東317.4億美元、上海255.8億美元。同時,受惠於大陸“一帶一路”建設以及給與臺胞同等待遇等利好政策影響, 浙江、福建、四川吸引臺資速度加快,增速分別為117%、47.35%、225%。
2016年12月6日下午,由新華網與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工商時報》共同舉辦的“兩岸新經濟論壇”在京舉行。
兩岸關係冷對抗對兩岸人員往來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大陸赴臺人次逐年下降,2016年相比2015年下降16.07%,2017年1-11月同比繼續減少24.51%,當前約為248.5萬人次,大陸雖仍為臺灣第一大客源地,但佔比已降至25.8%。 臺灣民眾赴大陸增速亦放緩。據臺方統計,前11月臺灣民眾赴大陸游客人數為362.9萬人次,同比增長6.72%,增幅下降1.3個百分點。
2017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2017年11月6日在江蘇南京舉行
但由於如兩岸資訊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等兩岸民間重大交流合作平臺繼續舉辦,兩岸民間經貿往來得以進一步加強,吸引了眾多臺灣知名企業積極參加,並達成多項共識和合作成果。同時福建、廣西、四川等“一帶一路”熱點地區積極為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各種機會,共享發展紅利。此外,臺青赴大陸發展的意願也在不斷增強。據臺灣《聯合報》最新調查顯示,有40%的受訪民眾願意赴大陸就業,較2016年大幅增加九個百分點,其中30歲以下年輕人的赴大陸意願由去年的30%增長為53%,創下歷年新高。
展望2018年,受到全球需求回溫與原材料價格穩步回升的影響,全球經濟得以同步擴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近期的預測展望報告中,持續上調2017年與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與貿易預測。全球經濟的復甦會為未來兩岸間貿易與投資的發展帶來幫助。雖然兩岸經濟合作也將會面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兩岸關係格局演變深化等一系列挑戰,但隨著大陸新經濟的蓬勃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製造2025”的深化推進,將為兩岸經濟合作深化提供更強大、更持續的動力。在十九大精神指導下,大陸進一步加強了推進國家和平統一程序的實力和信心,兩岸的經濟社會關係也必將朝著融合發展的方向奮勇前進。(作者系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陳錦涵 此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