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五大路径

中国宣布推出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等在内的四项重大开放举措,并提出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这体现了中国推动新一轮更大力度对外开放的五大主要路径。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指出,中国现阶段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正当其时。一方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能降低外商投资面临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大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投资与创新激励。同时,提高内资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经为建立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政治保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条件已经成熟。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已达关键窗口期。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叶辅靖等三位专家也联合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要把大幅削减服务业准入限制和全面放开制造业作为重点,特别是放宽银行、保险、证券、汽车、船舶、飞机等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

 

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叶辅靖等指出,当前,外资企业更看重中国投资环境的法治化、便利化,期望在市场准入、行业竞争、法律实施等方面与内资企业享受平等待遇。在此形势下,中国吸引外资必须从优惠政策为主,向制度规范和投资环境友好为主转变。

 

专家认为,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开放高地建设为主要抓手,在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等方面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同时,发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新机构功能,通过上层建筑调整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改善提供更加有力的促进和保障。

 

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基于创新链理论,可以将创新分为四个环节:提出新创意、基于新创意获取知识、形成原始产品和市场化推广。叶辅靖等专家指出,中国当前在创新链条上仍然主要处于后两个环节,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处于前两个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把中国在应用创新和市场推广上的优势与发达国家在原始创新上的优势有机结合。同时,也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有效激励中国逐渐向创新链的前两个环节提升,实现由全球创新体系中的“跟随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的转变。此外,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主动扩大进口

 

主动扩大进口是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方式。有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中国本土企业在核心技术、创意、营销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扩大特色优质消费品进口,有利于满足中国民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提升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扩大进口高端设备、先进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有利于优化中国生产要素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供给质量。从合作方看,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为合作方特色优势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推进“一带一路”共同建设

 

有关专家指出,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将在顶层设计框架下,按照市场原则实施一批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项目,有效实现各参与方的利益共享和经济融合。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加强规则构建功能,在规划协同、经贸规则制定、融资安排、安全保障等领域完善健全一系列机制性安排,着力打造成本和风险共担的责任共同体,为构建更为公平合理透明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进全球化深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庞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