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海峡论坛十年:精彩、创新与融合

初夏的鹭岛厦门,迎来一年一度的两岸民间最大的盛事“海峡论坛”。此次论坛适逢第十届,近万名来自台湾岛内的同胞齐聚厦门和福建各个城市,一同交流同时也一同为民族的复兴尽一份心力。

第十届海峡论坛开幕 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扩大

第十届海峡论坛6日开幕

海峡论坛十年,同时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第一次参与。汪洋主席在开幕式上再次强调愿意分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更进一步强调在巩固通邮、通商和通航的成果上,加大力度促进两岸同胞通学、通婚和通就业,可谓是“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的逐步完善。现场的广大台湾同胞,也再次有感于大陆对台湾“说到做到”的政策,现场无不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十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 汪洋出席并致辞

第十届海峡论坛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致辞

海峡论坛十年,此次最为精彩的是各个分论坛交流层面之广,兼顾到广大台湾社会各个阶层。从青年、青少年、妇女、职工、残疾人士、两岸婚姻、两岸侨联、两岸小区、两岸公益、两岸公益、体育到智库学者等多样化的交流研讨,两岸与会人士都透过自己切身的经验进行交流互动,共同研拟形成一个符合两岸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新共识。这其中不得不提的莫过于“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的分享,两岸同胞以参与海峡论坛亲历的故事为切入点,透过自己的文字,讲述自己与海峡论坛的结缘故事,其中《一段海峡亲情的维系》的故事由台湾青年郑博宇讲述,他说自己2015年从学生转变成创业公社港澳台部总经理的一切,因为唯有“进入、融入、找出路”才能真正在大陆筑梦踏实。郑博宇表示,他一直认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应当依循务实的发展脉络,任何发展都应该凭自己的能力去争取;他告诉现场的嘉宾,自己出生平凡,不是富二代、政二代。曾经也在台下,但如今能够讲述自己的大陆故事,是靠自己的努力,因为他坚信着“人可以不平凡,但不能甘于平凡的溃败”。郑博宇的故事,不只是面向现场的台湾青年,更面向全台湾的青年述说,大陆就是台湾青年发展筑梦之地,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

刘结一:涂鸦大赛承载着两岸青年对共建美好未来的向往

“打破界限”两岸涂鸦大赛举行

图片默认标题

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开幕

传承中华姓氏文化 共述“两岸一家亲”

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知识竞赛举行

海峡论坛十年,比起过去九年更为创新之处,莫过于透过网络征选的台湾“首来族”,凡是没有来过大陆和福建的台湾同胞可以优先报名,这样的机制更体现了“海峡论坛”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性建制,为每年超过数以百计的两岸交流活动起到了一个积极正向的带头创新机制,使得海峡论坛的活动更能深度辐射制台湾岛内更多乡亲,让想来却从来没有来过大陆的台湾同胞得到了一个参与论坛的机会。

第十届海峡论坛大会文艺节目

两岸小学生表演创意合唱《梦想星光》

海峡论坛使两岸同胞更加的融入彼此,因为海峡论坛让更多的广大台湾同胞来到大陆,真正认识大陆进而在大陆发展就业生活,海峡论坛这个平台是两岸同胞的,十年只是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传承更久,期待海峡论坛能够持续成功的举办下去,让广大的两岸同胞彼此融入,一起在新时代里真正体现“两岸一家亲”之理念。最后还是要说,两岸同胞都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在此次的海峡论坛中两岸同胞也都将继续以创新的方式一起交流一起携手向前,一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列集思广益,“海峡论坛”就是个最佳最棒的平台。(作者系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台湾学生罗鼎钧)

“登陆”台青“首来族”:走走看看也寻找发展的机会

2018-06-11

 

“登陆”台青“首来族”:走走看看也寻找发展的机会

 

    台湾青年在漳州高新区物联网示范园区体验。何凌霄摄

 

在台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的福建漳州,数百名两岸青年10日正展开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周的参访行程。在“登陆”台青中,有不少是“首来族”。

 

“这是我第一次来漳州,也是第一次到大陆。”来自台湾中台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林廷安前来参加两岸青年交流周活动,有着自己的期待,“我想了解这边的文化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跟我们在台湾有什么差异。”

 

连日来,林廷安和同伴们一起参观考察福建漳州高新区物联网示范园区、漳台族谱对接馆等。他表示,希望多学习、交流,等回到台湾,再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他最想去参观文庙,观看祭孔典礼。

 

在两岸青年交流周期间,他们要走进闽南师范大学与这里的学子座谈,在长泰瞻仰福建省最大规模县级文庙并举行祭孔典礼,探寻闽台乡村旅游合作实验基地——龙人古琴文化村,相聚漳州江滨南岸共植“两岸一家亲、漳台亲上亲”纪念林,以及参观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知名台企天福集团、漳州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等。

 

在漳台族谱对接馆的参观中,第一次来到漳州的台湾高山族同胞郭䤾说,来到这里,能感觉到文化、生活习惯跟台湾还是很相似的。

 

“登陆”台青“首来族”:走走看看也寻找发展的机会

 

台湾青年在漳台族谱馆参观、寻根。何凌霄 摄

 

“在一些方面比台湾更加便利,比如支付的方式、交通的出行。”郭䤾一语道出自己“登陆”的初体验,“来到这边,就想好好交朋友,互相交流。”

 

第十届海峡论坛首度开放网络报名,方便没来过大陆的台胞来参加活动。台南成功大学的刘志瑄第一次来大陆,就通过网络报名参加本届海峡论坛的两岸同名村联谊活动。

 

“在大陆吃的第一餐饭,就发现很多菜都是台湾家常菜。”刘志瑄情不自禁地感叹,“两边的味道几乎没什么区别。”

 

“登陆”台青“首来族”:走走看看也寻找发展的机会

 

台湾青年合照留念。何凌霄 摄

 

逛了厦门的中山路后,刘志瑄觉得城市建设非常漂亮,“看了就会想在这里自拍发社交媒体。”看到中山路上满街都是熟悉的台湾珍珠奶茶等“台味”,刘志瑄喜出望外,“两岸潮流、口味都是一样的。”

 

与刘志瑄不同的是,来自台湾新北淡江大学的“首来族”仲恒亚,第一次来参加海峡论坛,选择参加台湾人才就业创业暨实习见习厦门对接会,“希望看看能否有实习见习的机会。”

 

为什么考虑来大陆实习见习?仲恒亚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学习的专业就是两岸贸易专业,大陆市场广阔机遇大;第二,很多毕业的学长在台湾月薪最高都不超过4万元新台币(不到人民币9000元),在对接会现场看到很多岗位工资都可以达到一万元到一万五千元人民币;第三,希望能借来大陆发展的机会,到大陆各省份走走看看。

 

让仲恒亚没想到的是,此次对接会有近19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岗位2600多个,其中有90多家用人单位推出1280个实习见习岗位,与去年相比增加近1倍,占此次对接会提供岗位总数的近一半;厦门还推出台生暑期实习计划,为台生来厦门发展搭建更多助力通道。

 

寻找发展的机会,成为越来越多台青“首来族”的“登陆”理由,也为当下兴起的台青西进潮作出了注解。

 

在海峡两岸(漳州)青年产业经济论坛的主题沙龙上,台湾投资机构代表、犇远资本集团合伙人戴伟衡向“登陆”台青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接地气’,不要形成台湾人自己创业的“围城”;要扩大视野,多交朋友,与大陆的团队多接触多交流多合作,一同去开拓更大的市场。(中新网厦门6月10日电 作者 陈悦 何凌霄)

 

展开全文

【海峽兩岸】海峡论坛聚共识:“台独”伎俩注定失败

2018-06-10
展开全文

台商三代曾冠颖:从“两岸一家亲”到“两岸一家人”

2018-06-11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MAIN201806110838000230815022729

 

曾冠颖在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中国台湾网 袁楚 摄)

 

“我2012年受邀参加第四届海峡论坛,在那时候认识了我太太,她现在就坐在那里。”曾冠颖向记者介绍他太太,脸上不禁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2018年6月,第十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曾冠颖受组委会邀请参加,这已经是他第六次参加海峡论坛。“我叫曾冠颖,现在在漳州长泰马洋溪经营茶产业,招牌叫‘联邦调茶局’。我不是007,而是003,因为我是第三代台商。”曾冠颖在“海论十年、精彩无限”海峡论坛故事汇上幽默风趣的开场介绍自己。

 

台商三代人接力创业

 

刚过30岁的台湾青年曾冠颖从台湾到大陆已经14个年头。而其家族在大陆的奋斗史则可追溯到他的爷爷、爸爸二代。三代人接力在长泰打拼,从最初种植台湾水果,到现在种植台湾茶。

 

“我爷爷到漳州市长泰县这块宝地种植台湾优质水果是台商第一代,也是在第一产业发展。我父亲是台商二代,在这块宝地上种植茶叶从事茶叶加工,进入了第二产业。我是台商三代,现在往第三产业发展。”

 

时间要追溯到1996年,曾冠颖的祖父到福建漳州创业,进行台湾优良水果的种植,开始了曾冠颖一家与漳州数十年的不解之缘。2004年,曾冠颖的父亲也来到漳州,开始了中年创业、产业转型。刚刚初中毕业16岁的曾冠颖也随父亲来到漳州,成为了长泰一中的首位台籍学生,这也是他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

 

“初到大陆,因为学习内容和环境的差异,我甚至躲在被窝里偷偷哭过。”说到这里,曾冠颖不好意思的向记者笑了。好在后来,在同学、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曾冠颖渐渐的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所以我对‘两岸一家亲、闽台手足情’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

 

从“两岸一家亲”到“两岸一家人”

 

曾冠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太太张文娟的相见、相识和相知的故事。2012年曾冠颖参加海峡论坛,当时他在展会参展,在厦门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张文娟对曾冠颖展出的“东方美人茶”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曾冠颖便向当时的张文娟介绍了“东方美人茶”名字的由来。恰好当时的曾冠颖对电子商务领域颇感兴趣,但是因自身涉猎不深,所以无法切入。随后两人对于茶和电子商务领域有了更多的探讨、交流,最后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而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两岸情侣。

 

在后面的日子里,他们各自发挥专长,在茶叶生产制作和营销这事业中互相协助,公园梦想,同时感情也在不断加深。到了2015年,曾冠颖以台湾“东方美人茶”为基础,创立电商品牌“雅席敬品”,并在两岸打开了销路。同年年底,曾冠颖与张文娟喜结连理,在海峡论坛结下的情缘,从“两岸一家亲”变成了“两岸一家人。”

 

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曾冠颖的创业路越走越顺利,他便常以自己创业的故事鼓励自己在台湾的朋友把握机会,到大陆就业、创业。2015年在自己婚礼后的隔天,曾冠颖就带着台湾的亲朋好友参观,向他们讲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登陆”14年来,曾冠颖看到祖父开垦荒山的辛苦,见证父亲进行产业转型的努力,也看到了大陆飞跃式的发展。他认为,这一切都在引导和鼓励台商进行产业升级。

 

“有了这么多好政策,我们的创业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曾冠颖表示,“31条措施”的出台,对于想要到大陆来就业、创业的台胞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谈到对来大陆创业,曾冠颖表示,希望想要创业的台胞们能够真正的到大陆生活一段时间,考察好创业环境,再决定自己的创业方向。

 

对于茶园以后的发展,曾冠颖毫不掩饰的讲,发展电商只是他目前的一个阶段。他的妹妹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他梦想着将茶叶与中医药结合,并持续推动茶园基地发展观光旅游。“我期待尽早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务实推进,签署正式合约;也相信借此海峡论坛的东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努力和成绩。”曾冠颖期待产业升级的机会,为两岸提供交流平台,让两岸更融洽。(记者李奕均 张亚静)

展开全文

台湾主流媒体热议海峡论坛:台当局应抓住善意契机

2018-06-09

6月5日至11日,第十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如期登场,受到台湾民众及媒体的高度关注。台湾《中国时报》、《旺报》、《联合报》、《工商时报》等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尤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更成为台媒解读剖析的焦点。

 

《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指出,汪洋6日在海峡论坛发表的重要讲话,谈及两岸关系,强硬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也不乏温情喊话,表明大陆会持续扩大台湾民众受益面。评论认为,汪洋讲话不只凸显大陆对台方针仍是“软硬两手”,更在表态北京并未放弃两岸和平之路,台当局应抓住善意契机,把握对话之窗尚未紧闭的当下,努力推开两岸和解大门。

 

《联合报》连续发布多篇报道文章,并在要闻版头条位置刊载有关汪洋致辞内容的报道,在标题中特别强调“重申一中原则”“台籍、陆籍一视同仁”“要让台胞有更多获得感”等关键词。

 

台湾《旺报》指出,以民间为主体的交流,是海峡论坛的重要特色,这种亲身接触城市乡村风貌与体验大陆人民日常生活,亲历亲闻、真实面对、不设防且深入的感受,对第一次到大陆或是对大陆不够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疑虑的台湾民众,能有效凝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

 

评论指出,就今年议程安排来看,主题论坛部分特别聚焦于青年群体和基层民众,以“两岸青年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的各项会议或论坛活动最多;另一个亮点是强调两岸基层交流,首次由大陆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就治理与服务的问题进行研讨,再实地考察交换意见,活动的安排上可见更接地气,更贴近台湾基层民众思考的设计,一方面让台湾的强项优势所在得以分享,满足了自信,二方面找到台湾青年基层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机会,“对了胃口”的海峡论坛,相信能为两岸一家亲的情感累积做出具体贡献。

 

针对福建官方6日在海峡论坛发布的《福建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简称“66条惠及台胞措施”),《工商时报》报道指出,“66条惠及台胞措施”会吸引台企与台青,要继续关注落实情况。相信两岸经济融合将持续前行,盼台当局能设法改善两岸关系,让台湾分享更多的两岸经贸利益。(中国台湾网6月9日讯 高旭)

展开全文

走过十年 期待未来——访海峡论坛参会嘉宾

2018-06-08

“福建推出促进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66条措施,这将吸引更多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工作学习。”台湾彰化青年林宜贤说,这些措施不仅帮助台湾青年解决“登陆”的一些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显示了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和诚意。

 

5年前,林宜贤进入北京银河金桥投资有限公司工作。去年他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在海峡青年先锋汇等活动中担任评委和嘉宾。今年他再次相约海峡论坛,参加两岸青年人才论坛。

 

“现场遇到许多老朋友,也结识许多新朋友。”这个生于1988年的台湾小伙子在微信里记录道。通过论坛,他深刻感受到大陆特别是福建对台湾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加大。祖籍福建漳州平和的他为之高兴,“可能不久的将来会看到更多台湾朋友或同学来福建就业。”

 

台湾创客、福建索佳艺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儒钦今年参加了海峡青年论坛活动。这是他第八次参加海峡论坛。“海峡论坛一路走来,民间互动越来越热络。今年我碰到两岸及港澳很多社团负责人,大家聚在一起切磋技艺、洽谈合作、畅谈梦想。”

 

作为福州台商,李儒钦此次最关注的也是福建的“66条措施”。措施一推出,他就在微信里转发,并评价道:“饱含诚意、富有乡情、含金量高、先行先试力度大”。

 

“金融、文创、影视、高科技,台胞从事的很多行业,‘66条措施’都涉及了,台胞们在这里购房、办社保、子女就学等也有安排,这份细致周到令人感动。”李儒钦忍不住在微信里代言“福建欢迎您”。

 

“青年是未来。十年来海峡论坛为两岸青年沟通交流搭建了绝佳平台。” 致力于两岸青年交流的台湾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简称“杰青会”)理事长陈长风说,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就业创业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海峡论坛上,陈长风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有个台湾小伙子,放弃台湾工作,来大陆就业,一开始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起薪只有6000元人民币左右,但小伙子勤劳肯干,两年后被阿里巴巴集团挖走,税后年薪达到40万元人民币。“这样的例子需要让更多台湾年轻人知道。”

 

在陈长风看来,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已经做出选择。今年初杰青会发布赴大陆实习信息后,短短几个月已经有1500多名台湾青年留下资料,表示感兴趣,其中五六百人已经登记报名。“期待海峡论坛可以让两岸更多青年携手打拼,增进情谊。”参加了多届海峡论坛的陈长风说。

 

“两岸民间交流太重要了。”新党主席郁慕明在论坛大会上表示,自己从第一届到第十届都没有缺席过。每年自己都带青年朋友到大陆各地进行文史、科技体验,让他们了解历史文化,知道身为中华儿女的责任,这正如海峡论坛主题所强调的,“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郁慕明说,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会,打造了一个“扩大范围”“向下扎根”的平台。两岸民众通过海峡论坛交流,可以充分体会到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新华社厦门6月7日电  记者许雪毅 刘欢 刘斐)

展开全文

汪洋出席第十届海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2018-06-07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 马晓叶):第十届海峡论坛6日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汪洋指出,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骨肉相亲、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进行交往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做到这一点,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都不会存在障碍。“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

 

汪洋指出,两岸经济联系密切、互补性强,扩大深化经济合作、促进经济融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愿意优先同台湾企业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将认真落实《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相关政策方面对台企实行与大陆企业一视同仁的待遇。

 

汪洋指出,密切人文交流、促进心灵契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牢固纽带。我们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大交流中来,将认真落实惠及两岸同胞的各项政策措施,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尤其要为两岸基层民众、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汪洋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两岸交流合作得天独厚,这种双向利益需求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有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全民族共同愿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只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等在发言中表示,两岸关系形势越是严峻,两岸同胞越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开大门、走大路。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进一步密切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在巩固通邮、通商、通航成果的基础上,大力促进通学、通婚、通就业,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论坛开幕前,汪洋会见了出席论坛的部分两岸嘉宾和主办单位代表。汪洋勉励他们共担民族大义,共享发展机遇,共促交流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奉献更多心力。

展开全文

海峡论坛感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2018-06-08

第十届海峡论坛大会6日在福建厦门举行。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各界人士都借助各种场合,表达关心广大台胞在大陆生活的是否安心、是否如心、是否顺心,呼吁希望大陆给予一些照顾和关照。

 

有这样的担心和疑虑,是人之常情。既不用岛内有些学者政客带着有色眼镜信口雌黄,也不必大肆放大和曲解回避台胞在大陆创业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

 

因为,不管是创业打拼还是工作生活,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难题,不如愿、不顺心、不尽情的事情,或多或少的存在,不仅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无法避免。

 

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对在大陆的广大台胞,都在尽心尽力的加以完善和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些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便利举措正在变成货真价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两岸有着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天然情感和文化联结,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团体都不能让我们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隔断。

 

过去、现在、未来,“两岸一家亲”的情怀不会变。即便彼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有不同,但相同的文化、血脉都将让我们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携手奋进。

 

不管是台湾同胞的期待,还是台湾同胞的担忧,大陆都听在心里看在眼里,善意不变,亲情不改,说到做到,同等待遇共享机遇,永远在路上。

 

当担忧变成安心,疑虑变成信任,两岸同胞彼此心连心、肩并肩、手牵手的一幕幕感人事件,注定让两岸中国人越走越近。

 

不管是李登辉在岛内执政时代的“两国论”,还是陈水扁时代的“一边一国论”,以及蔡英文当局的“去中国化”,都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中”、两岸同为中国人的事实。血脉之情,家人之心,终将打败一切数典忘祖之徒,摒弃一切分裂分割之事。

 

从台湾这个“小家”回到大陆这个“大家”来生活工作,虽然有距离上的远近,但是家的温暖与亲情,并未因为距离变化而变化。两岸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任何力量都否定不了;两岸同是炎黄子孙,任何力量都割舍不断;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两岸和平发展顺民意合民心,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两岸交往交流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力量都威胁不了。

 

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在大陆锲而不舍的务实善意和浓浓亲情中,台胞在大陆生活只会越来越安心,工作只会越来越顺心,创业只会越来越舒心,打拼只会越来越放心,圆梦只会越来越开心。(中国台湾网网友:文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