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进博会”真切反映中国开放历程及其世界意义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8-11-09 17:22:08 | 来源: 新华网 |
“二三十年前,美国人来到上海,还可以当当老师,给中国人讲讲市场与竞争力的问题。今天,全世界都来上海分享最新发展成果和经验,中国变化真的很大。”
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产业国际竞争力合作论坛上,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前主席、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国际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杰弗里·伯恩斯坦的这番话,道出一位外籍人士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真切感受。
伯恩斯坦1994年就来上海从事商贸工作,说一口流利中文。1998年,他看好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投资注册了一家独资企业,从美国进口卡车零部件,作为贸易中间商,沟通中美两个汽车市场。
“仅仅从我的经历看,早在20年前,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就很普遍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美国有舆论还在指责中国政府只允许外商参与兴办合资企业?”伯恩斯坦说。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企业在华权益得到更充分的法律保障。伯恩斯坦的外商独资公司获得了与中国国内商业批发企业同样的市场准入待遇,可以经营多类商品并进行跨行业、跨地域销售。
近年来,随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进口贸易快速增长,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海外企业直接与中国客户打交道,长期当惯了中间商的伯恩斯坦反而遭遇了一些挑战。特别是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兴起,中国买家和普通消费者可以直接选择海外商品和服务。
“市场就像大海,可以无限扩大;市场主体越趋多元,效率就越高;在物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开放和创新,可以释放无限价值……这些体会和领悟,是我在上海经历不同阶段对外开放过程中积累的重要收获。我相信,它们不仅是企业取得成功的经验,也应该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各国共识。”伯恩斯坦说。
与伯恩斯坦一样,首届进博会带给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最大的触动也是“开放”。对照进博会展厅里来自全球知名汽车厂商的多款新能源车、概念车和跨界车,曾亲身参与上海多项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研究论证的王战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的开放仅仅局限在具体项目的开放,在是否引进德国大众桑塔纳汽车上,还有一些人持反对的态度……”
王战追忆,上世纪90年代,上海通过浦东开发开放,进入区域性开放阶段。10年间,国企改革走完“波澜壮阔但平安转型”的历程,同时建成了高水平的石化、钢铁、汽车、造船和信息技术产业五大基地,“对外开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改革都是通过开放倒逼实现的”。
近5年来,王战走访了“一带一路”沿线的约30个国家,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像当年的中国一样,希望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出口市场,换取外汇。首届进博会作为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正好为这些国家搭建起进入中国大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快速通道,未来有望成为沿线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便捷有效的抓手。“而上海则因举办进博会,将进一步巩固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枢纽的地位,担负起更重大的开放与发展使命”。
在墨西哥驻上海总领事馆已担任3年商务参赞的亚历杭德罗·萨拉斯,17年前曾来上海参加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他向新华社记者表达亲身感受:多年来,中国越来越敞开大门,友好对待世界各国朋友,在自身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为更多国家创造市场机遇。
“我感觉中国的开放是放眼全世界,包容性更强。首届进博会就是这样一个实例,它正将许多国家和地区连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萨拉斯说。(新华社上海电 记者吴宇、石龙洪、任垚媞)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国防部:解放军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独”分裂幻想2025-07-08
- 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两岸体育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赋能,以技逐梦!《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开赛发布暨首场机器狗任务赛在武汉举行2025-07-08
- 国际锐评丨螳臂当车!赖清德“台独”谬论撼动不了国际社会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变”88周年赖清德当局缄默无声 台湾舆论:历史不该被忽视不见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