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阻挠台青西进 台当局如何挡得住人心

头顶24K薪资的“天花板”,面对无法实现“一代比一代强”的现实,深陷岛内政治纷争的漩涡,遭遇“空心菜”的“空头支票”带来的一次次期待落空——如今的台湾青年充满了自我价值无法彰显的落差与困惑。“草莓族”“闷世代”“青贫族”……他们又何尝不想撕去这些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他们需要出口,需要舞台。

 

大陆的发展进步和机遇无疑对台湾青年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出台“31条惠及台胞措施”、取消台湾居民来大陆就业许可证、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等一系列逐步落实“同等待遇”的政策举措,也让他们渐渐放下西进的顾虑。2018年3月台湾《远见杂志》公布的民调显示,18—29岁的台湾青年中,有59.6%选择了“愿意”赴大陆发展,同时,也有61.6%表示“会因惠台新政而增加赴大陆发展意愿”。

 

百般阻挠台青西进 台当局如何挡得住人心

 

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学者梁颖接受采访 庄杨筱/摄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青年学者梁颖对1627位台湾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问及“是否愿意赴大陆开展青年交流”时,表示“愿意”的学生比例高达95%,但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六成从未来过大陆。为何心已动而身未动?梁颖表示,当台湾青年“把来大陆发展放入选项”时就强烈感受到,一边是大陆的“磁吸力”,一边是台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

 

为了阻挠台青西进大陆的步伐,台当局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方面陆委会日前称在厦门海沧区就业的台胞社区主任助理所谓“原则违法”,施以每人10万元新台币的罚款;台陆委会研拟下半年发布行政命令,规定领取大陆居住证的台湾民众须主动申报,否则就要开罚;此前,台当局还曾声称一些台湾青年参加中国银行的招聘“违法”……

 

一面是大陆务实的善意,给力的政策,一面是台当局不断以处罚、恐吓的方式增加台青登陆发展的所谓社会成本。台当局的百般阻挠,真的挡得住人心?

 

对于台当局的伎俩,在大陆发展多年的台湾青年,北京首钢基金创业公社港澳台总经理郑博宇打了个比喻:“他们会一直告诉你‘鱼有毒’,但只有真正来到大陆发展的台青才能告诉你,‘鱼是什么味道’‘到底好不好’。”

 

百般阻挠台青西进 台当局如何挡得住人心

 

台青郑博宇被授予第三十三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每一个西进大陆发展的台青都是最好的“代言人”,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想要挣脱困局的台湾青年:大陆的竞争很激烈,但大陆的舞台也很广阔,今天你要来这里,就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5月5日上午,郑博宇刚刚被授予第三十三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甘当两岸交流桥墩,助力更多基层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这是郑博宇的座右铭。

 

在宁波大学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启明看来,许多在大陆努力打拼,获得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等荣誉的台胞台青也正在以此为目标,身体力行。 

 

百般阻挠台青西进 台当局如何挡得住人心

 

宁波大学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启明接受采访 庄杨筱/摄

 

“他们就是‘榜样的力量’。”邓启明说,2017年以台湾大学学生身份到大陆交换、实习的李政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李政轩曾告诉他,以前台湾人到大陆发展是不被看好的,但现在反而会被视为“有本事”;如今到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不仅集中在大城市,也愿意到广大乡村寻求发展机会。

 

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西进大陆,“用脚投票”,当他们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时,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也愈发清晰。这其中就有一部分人,选择更早地迈出西进步伐,先“登陆”就学打牢基础,再就业、创业实现梦想。

 

据台湾媒体统计,至少有10所台湾知名高中申请赴陆的毕业生数量从2017年的个位数大幅增加到2018年的30人以上;2018年台湾学生到大陆高校读书的人数是2017年的5倍。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林承铎来自台南,已经在大陆学习、工作二十年有余。致力于两岸高校交流的他深感如今台生西进交流的迫切,“两岸高校对接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因为岛内越来越多学生希望申请到大陆交流,台湾本地的学生希望学校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大陆发展的这几年,郑博宇也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选择走出来,“我们庆幸做了这个选择。如果我们在台湾,那会不会就是每天充斥着负面资讯,充斥着冲突对立的信息,这对我们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台当局阻挠两岸交流,阻挡台青西进,挡得了人,挡不了人心。正如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日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时所说,民进党当局不愿意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走好,出于一党之私,今天限制这个,明天处罚那个,处处与台胞利益作对,处处破坏台胞好事,这样的做法不得人心,也不能得逞。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厦门5月5日讯(记者 庄杨筱 朱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