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用4分14秒报道了这位媒体人的事迹

7月10日,《新闻联播》播出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片人周泉泉的事迹。今年6月,周泉泉在采访途中被落石击中因公殉职,年仅46岁。

 

《新闻联播》用4分14秒报道了这位媒体人的事迹

 

离世时的周泉泉穿着比自己脚大6码的作战靴

 

6月6日那天,央视《夜线》栏目副制片人周泉泉带队前往广东珠海担杆岛采访。因为节目需要,摄制组要进一处山洞勘察。进洞前,周泉泉提议摄制组来一张合影,没想到,这成了她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新闻联播》用4分14秒报道了这位媒体人的事迹

 

周泉泉(右一)生前最后一张合影

 

进入山洞后,周泉泉被一块落石砸中头部,倒在了地上。

 

“她旁边的那个指导员以为她滑倒了,以为她饿了、中暑,因为天气特别热,特别热。一看她出血,哎呀,坏了。”周泉泉的同事蔡郁回忆说。

 

尽管驻岛官兵等各方都给予了全力抢救,周泉泉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而殉职。离世时,她的脚上还穿着比自己的脚大6码的作战靴。

 

这双40码的作战鞋是驻岛战士临时借给周泉泉的。因为当时拍摄团队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但是周泉泉的鞋子不太方面走岛上的路。于是驻岛战士就找来一双最小号的鞋子给周泉泉穿。

 

曾经,盗矿匪徒将威胁电话打到她的家里

 

周泉泉出生在青海格尔木,因为当地泉水较多,父母给她取名泉泉。周泉泉的父母都是军人,她从小也很向往成为一名军人。

 

《新闻联播》用4分14秒报道了这位媒体人的事迹

 

1996年,周泉泉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参与创办《读书时间》栏目,开始了她的记者生涯。

 

《新闻联播》用4分14秒报道了这位媒体人的事迹

 

2006年,周泉泉与团队来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对盗挖金矿及盗猎野生动物现象进行调查采访。可可西里腹地海拔5000多米,都是戈壁荒滩,天气变幻莫测,路途极其凶险。车辆经常被困,吃泡面、住帐篷、上厕所,对于队伍中唯一的女性来说,样样都是困难和挑战。

 

《新闻联播》用4分14秒报道了这位媒体人的事迹

 

周泉泉在可可西里采访

 

那里的盗矿匪徒持有武器,极其猖狂,甚至将威胁电话打到周泉泉北京的家中。

 

“她当时有过害怕,她觉得歹徒竟然能知道自己家的电话,那查自己的住址应该也很容易。”周泉泉的同事张越回忆说,“她担心威胁到家人的安全。但经过短暂的思虑,她还是坚持完成了内参调查的拍摄。”

 

“她总跟我们说,不管环境有多恶劣,我觉得我们都能克服。为了拍摄什么牺牲都可以。”周泉泉的同事付伊铭回忆说。

 

她是“定海神针”“全能女战士”

 

7月8日,在中央电视总台举办的周泉泉同志典型事迹记者会上,周泉泉的亲友上台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周泉泉的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新闻联播》用4分14秒报道了这位媒体人的事迹

 

为了确保参与《热血边关》的学生们的安全,周泉泉总会提前测试里面的危险体验项目。比如有个倒滑的项目要求体验者头朝下顺着一根绳子从四层楼高的地方滑下去,组里的一些男同事都不敢尝试,周泉泉却自告奋勇去测试了。跟着边防战士巡逻时,她就和大家一起吃河水煮的夹生面条、住几根棍子一张塑料布支起的帐篷。

 

在同事李文娟的印象中,周泉泉永远都像上紧了发条似的不知疲倦:“为了应对节目艰苦的拍摄环境,泉泉每天都跑5到10公里锻炼身体;她能骑着共享单车从东三环骑到怀柔。”

 

“不像个女生”“胆儿大”“定海神针”“全能女战士”……在周泉泉亲友用来形容她的的词语中,没有“柔弱”。

 

《新闻联播》用4分14秒报道了这位媒体人的事迹

 

在收拾周泉泉的遗物时,大家在一叠书信中发现,周泉泉多年来一直悄悄资助着两个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在同事眼里,她就是这么乐于助人。采访过程中认识的一位藏族小伙,家人患了重病到北京治疗,周泉泉尽心给安排好。

 

《新闻联播》用4分14秒报道了这位媒体人的事迹

 

周泉泉资助的孩子写给她的信

 

周泉泉的笑容定格在46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精神饱满地工作。承担急难险重,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周泉泉眼里,这是一名记者的职责和使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