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美军频频染指台海,意欲何为?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本土持续蔓延,美国军机、战舰的身影却频频现身台海领域。据台湾“中央社”4月25日报道,一架美国海军P-3C反潜机航经巴士海峡,由东北往西南朝南海方向飞行。报道称,这是美国军机4月以来第12次航经台湾南方外围空域。此外,30天之内,美军战舰还三次穿越了台湾海峡。

 

美军频频染指台海,意欲何为?

 

与对外军事输出的“霸气外露”相较,美国国内呈现的却是另一番光景。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6日17时,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过96万例,死亡54614例,疫情防控不利导致美国国内矛盾日益突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军成为聚集性疫情暴发最严重的群体之一。美国国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晨,美国各军种共有3919名现役人员感染新冠病毒。此外,有40艘军舰出现疫情,占海军全部297艘舰船的13.5%。目前,美国海军正处于历史上可用航母最少的时间点,仅“杜鲁门”号可用。而美空军疫情同样严峻,本土69个空军基地中已有56个发出了“疫情警报”。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军却频频染指台海,究竟意欲何为?

 

转移国内失控局势

 

美国因疫情引发的国内矛盾已经剑拔弩张,亟待纾解。另外,今年适逢总统选举年,伴随疫情形势的持续恶化,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率也已由涨转跌,尤其进入4月后,经济活动停摆效应持续发酵与积淀,已严重冲击到美国民众对特朗普的认可度。

 

因此,美国此时需要延续其依靠外交强硬政策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传统。可以预见的是,由于疫情对总统选举的不利影响,美未来在台海持续加强军力部署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为了迎合选民偏好,美国两党在大选周期中,对外一般都持强硬立场,而对中国更是首当其冲。美国《政治报》24日曝光了美国共和党为选举精心炮制的“反华剧本”,预示着“反华”将成为美国总统大选的重要议题之一。可见,美军多次现身台海除了承担转移国内矛盾的任务外,或还肩负着拉抬总统选情的“重任”。

 

安抚盟友稳定国际地位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理受到全球瞩目,也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然而,美国这次交出的抗疫“成绩单”令人大跌眼镜,也使别人对美国的应对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美国不断在台海甚至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规划各种军事行动,并刻意开启军机的识别器或通过新闻稿直接宣传,都是在传达一种信号。

 

一方面表达政治宣示,意在巩固与盟友的合作关系,以表示:既定的印太战略将持续推进,不会战略收缩。尽管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美国仍有能力对其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发出政治警示,其他国家,尤其是“具有竞争性”的国家彰显其军事实力及其在疫情背景下的军事能动性。

 

新一轮遏华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伴随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及其影响的不断深化,美国新一轮对华围堵的战略布局已全面开启,台湾仍是其手中的一枚重要“棋子”。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台屡屡勾连,炒作政治文章,近来美方频频在台海“秀肌肉”,增强在台海的军事存在,无疑也是其强化“台湾牌”在整体战略部署中的应用,与中国在台海周边形成对峙之势,同时向全力配合美国遏华政策的民进党当局表示安抚与激励。

 

美军频频染指台海,意欲何为?

 

当然,从国际政治关系走向和美军在台海的实际表现来看,美军近来频频染指台海更像是一场高调的“走秀”,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美国并不想使台海真正进入军事冲突,只是借此升高与中国的谈判筹码。(特约作者 李雯心)

解放军战机再次飞近“海峡中线” “两个罕见”引发岛内关注

2020-03-18

环球时报援引台媒报道,大陆多架战机3月16日晚在台湾西南方海域贴着所谓的“海峡中线”飞行,台空军多架战机自嘉义及台南基地升空“警戒”,在岛内引发高度关注。

 

解放军战机再次飞近“海峡中线” “两个罕见”引发岛内关注

 

台湾防务部门对此回应,对于解放军此次航训,台军空中侦巡战机“适切应对”,实施“广播驱离”,意在安抚民心。然而,有两个“非常罕见”的现象引起了台媒的高度关注,一是此次飞行训练的时间发生在夜间,大陆战机进行夜航训练的情况非常罕见;二是大陆方面绕台航训的频率较高,相当罕见。

 

今年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实施战备巡航,成体系出动驱护舰、轰炸机、歼击机和预警机等多种武器装备,检验多军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空中兵力经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巡航飞行,并进行针对性实战科目演练。2月10日,台媒称多架解放军战机,几乎循前一日的路线,从西南海域穿越巴士海峡。2月28日,台媒再次曝出解放军歼11、轰-6等多型号战机联动飞越“海峡中线”。绕台训练的频发引起民进党当局的高度紧张。

 

笔者认为,在两岸气氛紧绷之际,解放军连番绕台的军事行动起到了两方面的积极效应。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宣示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所谓“海峡中线”是美军协防台海期间虚拟的中线,后演变为避免擦枪走火的“两岸默契”,不存在任何文字与口头的承诺,连共识都算不上。2019年3月31日,解放军空军派出两架歼-11战机飞越“海峡中线”。此后,飞越或贴近“海峡中线”的训练更加常规化,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决心与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力挫“台独”气焰,击碎“台独”幻想。此前一段时间内,美国在台海的军事活动也比较频繁,2月12日1架美军MC-130J型机、2架美军B-52轰炸机分别在台湾西部的台湾海峡中线、台湾东部空域飞行。美军一架P-3C反潜机13日上午又出现在台湾鹅銮鼻外海。此举助长了“台独”势力“挟洋自重”的信心与气势。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的形势下,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势力打起“以疫谋独”,“趁疫台独”的政治盘算,不断操作“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议题。解放军连续的军事活动有助于击碎“台独”的“心理防线”,力挫其试图借助美国“护航”不断挑衅一中的嚣张气焰。(特约作者 李雯心)

展开全文

台海和平掌握在两岸同胞手中 “台独”终将身败名裂

2020-01-19

赢得连任的蔡英文接受英国媒体采访口出狂言,再次发表“台独”言论,笔者认为,蔡英文此举不顾台湾的未来和台湾同胞的福祉,以及台海和平稳定,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必须对蔡英文的“台独”言论保持高度警惕。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对此表示,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妄图挑战这铁一般的事实,只能碰得头破血流,落得身败名裂。

 

从蔡英文这三年多的表现看,尤其是两岸政策,已经让两岸的和平发展遭受重大冲击,台湾网友甚至讽刺蔡英文,说她是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神助手”。大陆的网友在一次组织投票过程中,也希望蔡英文能够连任,因为只有她连任中国的统一才能早日到来。

 

对于两岸和平而言,“台独”的声音和力量阻挡不了两岸统一的步伐,也改变不了两岸统一的趋势。

 

因为台湾的稳定和台海的和平,不是掌握在台湾某个政党或者某个团体手中,而是掌握握在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手中。不管岛内哪个政党上台,哪个政党赢得了大选,在两岸统一的进程和步伐中,他们都是小丑。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只是闹剧罢了。

 

倘若蔡当局认为赢得了选举,就可以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上玩火,误判形势,定会粉身碎骨。正如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所言,民进党当局领导人不要自我膨胀,误判形势,进一步制造台海紧张动荡,把台湾带向危险的境地。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如磐石,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深入开展,两岸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越来越大,台湾同胞到大陆学习、工作、创业、打拼也越来越成为常态。我们有万千的理由相信,事实也充分证明,两岸统一牢牢掌握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手中。所有的中国人都希望两岸早日统一,唯有两岸早日统一,台湾同胞才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和福祉,台湾的未来才会充满阳光与力量。(中国台湾网网友:贾永辉)(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展开全文

台媒:台海若动荡台湾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2020-03-09

台媒:台海若动荡台湾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台湾“大华网络报”9日发文指出,改善两岸关系不仅是所有在台外商的期盼,更是所有台湾工商农渔各界的强烈要求。最具代表性的“工业总会”及“商业总会”每年都在向执政者提出的建言白皮书中,呼吁恢复两岸协商及推动合作互利。众所周知,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乃经济活动和工商发展的基本条件,这是执政者对所有海内外工商人士的基本责任,然而蔡当局始终一筹莫展。

 

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今年一月蔡英文胜选后的两天,台湾中小企业总会也立即呼吁加强两岸交流。不过现在看来,岛内各界的这项希望非但无法乐观,甚至还朝着相反方向而去。“反中抗中”是蔡英文与民进党一年来在选战中的主诉求,并透过犀利的宣传手段来促使多数民众相信这样有助“保台”。在一般情况下,胜选者会在选战激情过后设法调整原本的激进作风,但是蔡英文反而公开以所谓的“中华民国台湾”姿态来面对两岸关系,以致台海情势愈趋悲观。

 

疫情发生后,原本可以借此表达两岸重启合作心愿,也被蔡当局操作成进一步“反中仇中”的机会,加上一些岛内媒体和绿营人士的添油添火,两岸的敌对氛围更为扩大,使得台湾工商业者所期盼的两岸关系之改善,都更加看不到希望。其后果无疑就是两岸经贸互利尤其台湾获利的减损,受此影响最大的正是最应受到照顾的基层民众和蔡当局引为自豪的年轻选民。

 

如果蔡当局自恃四年来美国国会通过多项“友台”法案而无惧和大陆升高对抗,终究台湾会是台海动荡最直接的受害者。执政者对此形势实在不能视而不见。蔡当局挟着高票连任之姿,再藉这次疫情来推动两岸“脱钩”,会加剧台海的动荡,给台湾制造更多安全上的麻烦。(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