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个城市建立1700多家,这个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何值得推广?

编辑:张旭|2020-10-28 09:56:53|来源:文汇报

30多个城市建立1700多家,这个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何值得推广?

 

刚刚发布的2019全民阅读报告显示,温州纸质图书人均年阅读量为6.75册,比全国多出了2.1册。

 

这一喜人的数据背后,得益于一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城市书房的出现。这是24小时不打烊的阅读场所,为社会公众就近阅读、夜间阅读、随时阅读提供方便,把图书馆办到市民身边。

 

30多个城市建立1700多家,这个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何值得推广?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结合实际建立了1700多家城市书房,呈现出面上开花的良好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城市书房已经成为当地文化名片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已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城市书房的模式为何值得推广,未来还有哪些可能?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共文化专家齐聚温州,共同探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发展。由十个城市发起的“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同时成立,拉开了全国各地城市书房联动共享共建发展的新序幕。

 

30多个城市建立1700多家,这个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何值得推广?

 

30多个城市建立1700多家,这个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何值得推广?

 

据透露,城市书房这种类型的公共阅读空间最早是从2014年前后开始出现的,比如温州的城市书房、张家港的图书驿站、江阴的三味书咖、深圳罗湖区的悠·图书馆以及扬州的24小时城市书房等。在最早的这一批城市书房当中,温州首创而且首先使用了“城市书房”这个名称,如今这个名称在全国已经被普遍使用。

 

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看来,城市书房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中国创造,是打通公共阅读最后一公里的新突破。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城市书房高度关注了设施布局的服务半径和覆盖面积,这些因素过去在我们国家过去的图书馆设施建设当中关注不够。其带来的结果就是由我们过去常说的把老百姓吸引到图书馆,变成了把图书馆办到老百姓身边,创造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方式。

 

而在硬件建设、选址、设计和日常管理等方面,也打破了以往由政府统包统缆的做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热情。比如,温州市已经建成的城市书房,90%是由企事业单位或者街道社区提供场地。上海嘉定区的“我嘉书房”吸引了近百个主体以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 据统计,30个“我嘉书房”建筑总面积达到7685平方米,开架图书共计18万册。2019年,“我嘉书房”接待了读者近170万人次,借还图书逾24万册次,举办活动近700场。

 

30多个城市建立1700多家,这个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何值得推广?

 

在空间品质的变化上,城市书房亦是革命性的。各地的城市书房不仅成为居民、游客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文艺栖息地,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被各类旅游APP推荐为网红打卡地。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商业适度融合,还推出城市书房+酒店、城市书房+咖啡吧等新型业态,受到经营者的欢迎和市民的高度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书房已由城市向乡镇延伸,比如温州市已建成63家城市书房的延伸版百姓书屋,推进了城乡公共文化同质一体化的发展。

 

“城市书房的建设充分地体现了全球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理念,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创新,而且也是世界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创新。”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程焕文表示,期望城市书房能够登上国际图书馆界的舞台,向全世界图书馆界展示、宣传和传播,成为全球公共图书馆界竞相学习的榜样。

 

30多个城市建立1700多家,这个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何值得推广?

 

图片: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提供

 

作者:李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