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取得“开门红”,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顺利推进

编辑:左妍冰|2021-04-30 10:55:08|来源:海峡之声网

2021年4月29日下午,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举行。

 

天和取得“开门红”,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顺利推进

 

新闻发布会现场(郑颖/摄)

 

今天11时23分15秒,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准时点火起飞,11时31分,天和核心舱准确进入预定轨道。12时36分,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任务成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

 

天和取得“开门红”,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顺利推进

 

文昌发射场指挥控制大厅(郑颖/摄)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我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组成基本构型,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驻留,支持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航天医学试验、航天新技术试验。总体目标是在2022年前后,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能力,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天和取得“开门红”,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顺利推进

 

中国空间站(图片来源:网络)

 

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取得了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开门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表示,天和核心舱作为载人飞行器,将为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核心舱密封舱配备3个独立的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就餐区域配备食品加热、冷藏、饮水设备和可收放餐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为航天员在轨锻炼提供条件。采用了情景照明技术和WIFI通信技术,可轻松便捷控制照明设备开关、查询站上物资存储情况、与地面视频通话。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朱光辰说。

 

此外,在载人环境控制方面,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能够实现舱内氧气再生、二氧化碳等人体代谢产物的处理和有害气体的去除,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大量减少了氧气、水等消耗品的上行携带量。配置有主动温控流体回路,也就是空调系统,保证空气温度、湿度和仪器设备工作温度在适宜范围内,确保驻留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天和取得“开门红”,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顺利推进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王珏(左一)、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右一)(郑颖/摄)

 

天和核心舱总长16.6米,舱体最大直径4.2米,起飞质量为22.5吨。拉大活就需要用大车,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是在长征五号基础上为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需求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近地空间拉大活,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

 

作为大型低温火箭,长征五号B火箭系统构成复杂。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王珏表示,“火箭突破了大推力直接入轨技术、20.5m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等多项重大关键技术。此次任务将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火箭在应急轨道设计、可靠性增长研究项目应用方面采取了47项改进措施,提升了火箭执行空间站工程任务的可靠性。”

 

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任务,现已圆满完成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和天和核心舱发射,今年还将陆续实施2次天舟货运飞船和2次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季启明透露,目前,执行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飞船和火箭,已于4月中旬前陆续进入文昌和酒泉发射场,正在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总装测试工作。问天、梦天实验舱及其配置的科学实验机柜、应用载荷正在加紧开展研制,参加后续任务的天舟飞船、神舟飞船以及三型长征运载火箭均在按计划进行生产总装和测试。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4个航天员乘组和备份航天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空间站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等各项训练。保障飞行任务的测控通信、着陆场系统的任务准备工作也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4月29日 文昌讯(记者 郑颖)

标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