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穿越海峡的美好祝愿串起两岸一家亲的温暖

虎年春节,海峡两岸的各界人士通过各种平台互相拜年,送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和问候。一个又一个新春祝福,穿越海峡,串起了两岸一家亲的温暖,道出了两岸同胞浓浓的情缘。

穿越海峡的美好祝愿串起两岸一家亲的温暖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在大陆通过视频给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拜年。随后,白先勇先生又通过视频回以问候,希望以俞玖林为代表的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小兰花”班的演员们艺术更上一层楼,将昆曲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传承下去,让昆曲艺术继续在21世纪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光芒。

 

甘肃省广河县的中学生们通过视频,为远在台湾的阿嘉姐姐送上新春祝福。中学生们回忆说,去年十月赴北京参加研学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当时我们走在拥有600年历史的紫禁城中,听着阿嘉姐姐讲述紫禁城的历史,说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我们希望长大后,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祝阿嘉姐姐过一个温暖的春节,平安喜乐,一路惊喜,虎虎生威,虎年大吉又大利!”

穿越海峡的美好祝愿串起两岸一家亲的温暖

从大陆回台湾过年的阿嘉正在台湾隔离。收到广河县学生们的祝福后,她透过“宝岛帅女生”微信视频号回复了学生们的问候,并献歌一曲。阿嘉说,看到学生们的短视频后,感觉好像有人来探望我一样,让我的隔离生活多了很多温暖。阿嘉说,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肩负的使命,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可以用好时代的工具,让全世界来认识我们。她对学生们说:“(你们)马上要大考了,祝大家大考顺利,加油!我们一起向未来!”

 

彩虹天使咖啡屋创办人李绍嬅,在台湾通过视频给北京咖啡屋的志工(即:志愿者)和听障师傅们拜年。她说:“很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还能够牵手往前走。”收到视频祝福后,听障师傅们和志愿者也在视频上给李绍嬅和她的家人拜年,言语中充满了对她的思念和祝福。志愿者康老师说,北京下了很大的雪,特别希望北京的雪能飘到台北,让李绍嬅和家人感受到北京冰雪的美丽。听障师傅云峰说,有机会一定会为李老师创作一首歌。

穿越海峡的美好祝愿串起两岸一家亲的温暖

2011年,李绍嬅从台湾来到北京。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绍嬅接触到听障孩子,从此开启了她与听障孩子的不解之缘。从最初去康复中心做志愿者,到开设彩虹天使咖啡屋帮助听障孩子们自食其力,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这位“天使妈妈”从未放弃。在李绍嬅和两岸志愿者、听障师傅们的共同努力下,彩虹天使咖啡屋经营得有模有样,点心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她的爱心故事。

 

台湾青年洪苡伦正在上海实习,他与远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工作的段茹通过视频互送新春祝福。洪苡伦说,每当看到桔梗、北沙参这两味中草药,都会想起与段茹姐姐交流中草药知识的那段时光。段茹向洪苡伦介绍了喀喇沁旗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情况,并诚挚邀请洪苡伦有机会再到赤峰做客。洪苡伦和段茹的这份情缘源于2021年9月,当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的台湾青年洪苡伦来到有着“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之称的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参观,与参与接待工作的段茹结识并成为好朋友。

穿越海峡的美好祝愿串起两岸一家亲的温暖

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在农历虎年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两岸同胞的祝福和互动仍在继续。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说,两岸同胞今年的送祝福活动既体现了团聚,又表现出了互联网情感传播的特点,最能引发彼此的共鸣。他说,“海峡两岸人民的相互问候,勾起我们浓浓的民族情怀和家乡情怀。两岸一家亲这个话题,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情感,这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一种情感期待,具有强烈的情感动员和联结作用。”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要好好过年。这是中国人之间最深的默契、最真的祝福。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大家都能感受到彼此那份浓浓的牵挂和祝愿。它穿越海峡而来,带着满满的乡愁和最美好的期许,串起了两岸一家亲的温暖。(作者:马晓叶)

 

在各地过年的台青发来视频,给两岸同胞送上新春祝福

2022-02-09
展开全文

【两岸新发现】画年画、看春晚、迎立春、庆冬奥——两岸同心贺新年

2022-02-08

来自台湾的插画师雪梨在北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她赏年画,看春晚,还体验了趣味冰上运动,感受浓浓的年味。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这天正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春”有冬去春来,万物起始的美好寓意。雪梨绘制了喜庆吉祥的年画,庆祝春节和北京冬奥会的“喜上加喜”。在各地过年的台青也发来视频,给两岸同胞送上新春祝福。

展开全文

厦大台研院院长李鹏向台湾学界拜年:相信今后会走得更近更亲

2022-02-08

厦大台研院院长李鹏向台湾学界拜年:相信今后会走得更近更亲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农历春节期间,无数真挚的祝福跨越海峡。在学术圈,视频拜年已成为两岸学者间互动的新方式。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月4日,海峡导报抖音号发布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向台湾地区学者拜年的视频,期盼两岸尽快恢复学术交流。

 

李鹏教授在视频中表示:“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全体师生,向在台湾的各位好朋友拜年了。衷心感谢台湾的各位学术先进、各位好朋友,长期以来对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关心、支持与厚爱。”

 

李鹏教授表示:“这两年的新冠疫情,虽然暂时让我们无法面对面,但是我想恢复两岸学术交流,是我们两岸学者的共同心愿。我也相信,疫情过后,两岸的学术交流会尽早尽快恢复,我也相信我们今后会走的更近,会走的更亲。”

 

在视频末尾,李鹏教授再次送出祝福:“在此也恭祝台湾的各位学术先进、各位好朋友在虎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我们大家都生龙活虎,虎虎生威!”2月6日下午,李鹏教授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两岸学术界的直接交流由于新冠疫情和岛内政治氛围的影响,更多的是用视讯方式,有部分学术活动甚至直接取消了。中国人向来讲“见面三分情”,面对面交流减少,隔着一层屏幕,情分难免受到影响。

 

不过,两岸学界虽然无法直接见面,但是过年期间依然会通过微信等通讯工具互相拜年。

 

李鹏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今年春节期间,自己通过微信已经向岛内数百位学界友人拜年,个别互相熟悉的学术先进,自己也拍了简单的拜年视频。两岸学者互相也都在过年期间发起表情包互动。

 

展望未来,李鹏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厦大台研院已经准备好在疫情过后第一时间争取恢复与台湾地区学者的互动交流。厦大台研院过往每年都会举行二十多场交流活动,研究院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也都非常期盼与台湾方面的学术先进见面交流,疫情过后,这些活动都会恢复起来。

 

厦门大学是开展对台研究最早和对台交流最频繁的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七十多年前台湾光复之后,厦大毕业生就曾满腔热情赴台参与重建。1945-1949届厦大毕业生赴台就超300人,助力台湾跻身亚洲四小龙的“十大建设”中,有六项由长汀厦大学子主持或参与主持。

 

据厦大台研院方面介绍,该院与台湾地区和国外的学术交流密切,在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每年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开设涉台问题讲座数十场,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二十多场。

 

厦大台研院还是海内外高校中成立时间最早、师生规模最大、学科专业最全、研究成果最多的涉台研究学术机构之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别区域研究基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级“2011计划”,也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和教育部高校高端智库联盟单位。

展开全文

清华学子苏雍竣的“新春家书”:最想念台湾的家人和香肠

2022-02-07

2022年2月1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就读研究生的台湾学子苏雍竣,用闽南话给家人拍了一段“新春家书”,感动了许多大陆网友。

 

 

“我家人也很感动。”苏雍竣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他已经近两年未能回台湾了,今年春节期间,他要在北京担任冬奥会志愿者而无法回家,所以他决定和在台湾的弟弟一起合作拍摄,想用视频“云过年”方式留下一个纪念,而视频里每个字都是他的真心话。

 

“阿公阿妈,爸爸妈妈,抱歉今年因为在北京参加冬奥运动会的志愿者,无法回家过年,请原谅您不孝的儿子。但我在这里,并不孤单,有同学、老师,还有全世界关注冬奥的人陪我一起过年,甚至连校长都来探望我们呢。而我今年也即将毕业了,小时候总是妈妈给我们红包,她总会在上面写下给我们每一个孩子的祝福。今年我长大了,换我包给妈妈红包,妈,你总是特别担心我身体,给我买各种的补品,但你真的别担心,我都有好好照顾自己,也谢谢妈妈一直为我们每一个人祈祷,我也一直为妈妈以及我身边每一个人祷告,我相信,分离是暂时的,我们终将团圆。”清华就读的台湾学子苏雍竣全家福。

 

清华学子苏雍竣的“新春家书”:最想念台湾的家人和香肠

 

清华就读的台湾学子苏雍竣全家福。

 

这是他写给家人的一段话,情真意切,而他妈妈的回应也朴实感人,体现了一位母亲的坚毅、智慧和对孩子的爱。

 

“亲爱的雍竣平安:在疫情下你说要去北京,我舍不得你去而哭了好几天,已经两年的过年你都没跟我们一起过年了,在这特别的日子虽不能相聚在一起,要看顾保守你的身心灵,在这时代的跌宕起伏中赐你聪明智慧能力信心,能经得起考验,祝你新年快乐!”

 

五年前,苏雍竣曾到北京参加辩论赛,也曾到过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这些经历让他萌发了到大陆发展的想法。2020年,他决定到大陆读书,但因疫情肆虐,故此母亲和家人都特别担心。

 

“我到大陆以后印证了我在2020年疫情当下仍决定来清华读书的决定一点也没错,不仅疫情防控严谨到位,更让我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与舞台。”苏雍竣称, 为让家人放心,他会经常发一些照片和视频,让家人更多了解自己在大陆的真实生活。

 

“时间久了,他们也就会比较放心了,也知道我在大陆生活得确实很好。”苏雍竣说,他到大陆读书后,经常会去大陆很多地方走走看看,也会经常拍一些反映大陆真实生活的短视频。 苏雍竣担任2022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他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清华学子苏雍竣的“新春家书”:最想念台湾的家人和香肠

 

苏雍竣担任2022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他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我希望能透过自身的努力,让大家能看见大陆真实的样子。”苏雍竣称,今年作为冬奥会志愿者,主要参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客流引导的志愿工作。

 

“这将是我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段经历。”苏雍竣称,即便因此不能回到台湾和家人一起过年,相信依然值得。

 

“特别想念大家,尤其是台湾的一些味道,例如最想念可能就是台湾的香肠,台湾香肠虽然不是什么特别料理,但记得在每年过年的餐桌上,不管是阿嬷或是外婆家,那是一种家的味道。”苏雍竣在视频中回忆称。

展开全文

新华时评:同庆中国年,两岸盼团圆

2022-02-07

新华时评:同庆中国年,两岸盼团圆

 

首都街头张灯结彩,充满浓浓的年味。图为1月30日拍摄的北京市复兴路夜景。(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壬寅新春,神州大地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里。虽然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无法返乡过年,却因“云端”相守,让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温情不减。从农历小年开始,一场两岸同胞自发的“云端大拜年”如和煦的春风穿越海峡,直抵人心。两岸同胞自拍自制了拜年短视频,在网络平台发送,与无法团聚的亲朋好友互致问候、互送祝福,表达了热烈真挚的乡情思念与企盼团圆的美好心愿。

 

新华时评:同庆中国年,两岸盼团圆

 

图为96岁的大陆新闻学泰斗方汉奇向台湾98岁的新闻学大家李瞻拜年的视频截图。

 

在这场穿越海峡的新春祝福里,有96岁的大陆新闻学泰斗方汉奇先生向98岁的台湾新闻学大家李瞻先生拜年,“相期以茶”、共约百岁聚首;有87岁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牵挂定居厦门的弟弟,盼疫情过后“牵手同回山东菏泽老家”;有福建东山县书画院院长与金门好友忆往昔,祈愿“关帝爷”与“风狮爷”护佑两岸百姓平安;有参与录制大陆春晚的台湾歌手萧敬腾用闽南话拜年,表示“陪大家过年是很幸福、很骄傲的事”;还有不少留在大陆过年的台商台青,向岛内亲人恭贺新春,温情告白“见屏如面,亦是团圆”……一声声问候,诉说两岸割不断的血脉亲情;一句句祝福,凝结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这场纯民间的网络拜年,生动描绘两岸同胞彼此牵挂、时刻思念的动人画面。

 

新华时评:同庆中国年,两岸盼团圆

 

图为老台胞高秉涵(左)与定居厦门的弟弟高秉涛(右)互致视频。

 

海峡共新春,祝福暖神州。连日来,这些拜年短视频备受关注,从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大陆主要商业社交平台,到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网站,一遍遍刷屏、一次次热搜……众多网友的热推、热评,如股股暖流汇聚成温暖海峡的热潮。“给台湾朋友点一首《常回家看看》,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回家看看!”这句高点赞的网友留言,道出了无数大陆同胞的心声。在万家灯火的新春佳节,浅浅一湾海峡隔不断亲情与思念。当卸下风尘、停下劳碌,天南地北的人们把酒言欢,笑谈新年憧憬与期待时,不能缺席的正是对家国团圆的渴盼。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春节凝聚着两岸亿万家庭美满祥和、共享盛世的“小心愿”,更寄托了同根同源的两岸中国人实现真正团圆的“大梦想”。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春节是静待春暖花开的节日,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中国人除旧布新的愿望。岁岁年年,家人总要团聚,游子终将归来。穿越海峡的“云拜年”折射了两岸中国人深藏心底的“团圆梦”。让我们循着梦想的指引,携手同行,早日实现海峡两岸完全统一,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