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台湾青年创业起飞的“新风口”

乡村振兴,台湾青年创业起飞的“新风口”

 

台湾青年学者周宏宇,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办公室的运营负责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年前大陆推出“农林22条”,为台胞台企参与大陆农林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同等待遇。一年以来很多台胞青年以不同形式参与其中,成为两岸融合发展实践中一只重要的“生力军”。

 

乡村,是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乡村振兴,便是中国新一轮经济起飞的“风口”所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更成为了两岸共同发展的主轴与热搜词之一,智慧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乡风文明等领域都成为讨论热门。

 

参与国家大事的机会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办公室运营负责人,台湾青年学者周宏宇博士对记者表示,大陆发布的“农林22条措施”,正是从同等待遇出发,“让广大台胞有机会,平等地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之中。”

 

他认为,“在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台胞参与大陆乡村振兴其实有着天然的条件与优势。”

 

一方面,是台湾农业与大陆有着天然的互补性,精致农业发展成熟;另一方面,在乡创、乡建方面台湾有先行优势,台胞更容易获得相对成型的理论和经验。

 

此外,基于大陆的互联网新经济,“网红直播电商带货”等新业态,是台胞青年最易上手的创业捷径,为他们参与乡村振兴,开拓了广阔的新空间。

 

陪伴式乡建

 

周宏宇博士目前兼任着福建省乡村振兴咨询师,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台胞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个案。

 

来自台北的杨于萱是台青代表之一。作为一名乡村营造师,她在厦门海沧区东孚街道过坂社区长期“驻村”。

 

杨于萱的工作,就是借鉴台湾的社区营造理念,像“寻宝者”一样,一头扎进乡野,开展调研、文化挖掘、策划方案、人才培养,“为村落凝聚起精气神”,让村庄“真正活络起来”。这种长期落地式的服务,被称为“陪伴式乡建”。

 

而另一位台湾规划设计师曾芝颖,则参与了闽清县“梅城印记”老街的设计和改造。保留老建筑、老字号的同时,通过文创“活化”老街,让乡村变成独具特色且有温度的村子。

 

曾芝颖还邀请台北特色街区——大稻埕特色街区的青年代表到当地交流,在保护古厝的基础上,将咖啡馆、酒吧、直播电商等业态引入街区。

 

起飞的“新风口”

 

“当前台胞参与乡村振兴的其实还不算多,由于乡村振兴的实践,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有技术门坎,而且在经营上耗时较长,看到成果有时间上的滞后性。”

 

但周宏宇仍然看好台胞参与乡村振兴的前景,“在两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台胞参与乡村振兴是符合国家政策的,未来可能有更多的政策风口。”想要参与乡振建设的台胞,可以通过民间渠道联系沟通,或借由各省市台办为窗口进行咨询。

 

他也提醒,“在社区营造这一块,提供陪伴式的服务,对地方政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若台青创业符合标准,可以申请高达五十万的扶助资金。

 

我们认为,乡村振兴正成为台湾青年创业起飞的“新风口”,成为两岸融合发展新实践的“试炼场”。

 

真诚地希望广大台湾同胞,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到祖国大陆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来,为自己的人生开启新篇章!(华夏经纬网4月1日讯 记者 李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