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传承五四精神,在奋斗中激扬青春

编辑:马晓叶|2023-05-04 15:01:11|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这次获奖,深感荣幸。” 2023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台湾青年李方中说,希望承担起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展现青年人的担当,也期待在促进台湾青年在武汉发展方面做得更多更好。

 

今天(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广大青年要共同弘扬并传承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在奋斗中激扬青春。这个奋斗的过程,必须包括广大的台湾青年同胞。因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中,台湾青年同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挥洒着青春汗水,施展着聪明才智,绘就了一幅幅奋斗的画卷。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冲破岛内重重阻力、克服各种困难,来到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为了表彰台湾青年做出的贡献,2018年,大陆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措施”),内容包括: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可参加当地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评选。这一惠台措施的出台,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台湾青年都有机会参评荣誉奖项,包括青年五四奖章。

 

获得青年五四奖章的台湾青年或团队,有的奋战在经济科技发展前沿,有的投身于防疫抗疫一线,有的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有的耕耘在教书育人的讲台,有的奉献于公益事业......在不同的行业中,他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

 

台湾青年:传承五四精神,在奋斗中激扬青春

 

台湾医师陈柏叡参加义诊活动。东南网实习生 金鸿宇 摄

 

陈柏叡是在福州工作的台湾青年皮肤科医师,他荣获了第18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已经在福州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陈柏叡认真地对记者说,他本人人生中的两次“弯道超车”都成就于大陆的时代机遇。第一次是在2002年,陈柏叡参加并通过了大陆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生。完成学业后,他与一位大陆姑娘喜结良缘,成了“福建姑爷”。第二次是在2010年,福建省率先实施事业单位招收台湾毕业生,陈柏叡有幸成为福州市事业单位聘用的第一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台胞,进入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工作。十几年过去了,陈柏叡医师的工作表现受到福州社会各界的认可,而他自己总是在用感恩的心回馈大家。在福州台商协会的支持下,陈柏叡当选了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医疗服务委员会主委,有机会帮助更多的台湾同胞解决就医难题。

 

台湾青年李伟国因为自身的努力奋斗和对社会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过诸多荣誉。2019年,李伟国获得北京市“海淀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获得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这是台胞首次在四川省获得如此殊荣。201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伟国放弃了在台湾稳定的房地产事业,毅然选择到北京打拼。2017年,他就从一个就业者转型为创业者,以合伙人兼总经理的身份加入为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进行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华灿工场•北京空间”。2018年初,因看好大陆西部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李伟国又将事业拓展到四川。同年9月,四川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鼓励台胞到四川求学生活、实习就业和创新创业。借助政策红利,也是在当地政府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李伟国10月份就正式开园了“华灿工场•成都空间”,成为大陆西部最大规模的双创孵化器。今日的华灿工场已经拥有北京、成都和珠海三处空间。奋斗的脚步从不停歇,如今,李伟国又和几位朋友一起在成都注册了一家公司,主要从事乡村振兴产业,也是为了将台湾的乡村发展经验带到大陆。李伟国说:“大陆向台湾同胞敞开大门,希望与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我就得想尽办法让这扇门开得更大一点,将道路铺得更平坦一点。”

 

台湾青年:传承五四精神,在奋斗中激扬青春

 

图为台湾青年、华灿工场总经理李伟国。(李伟国供图)

 

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对青年群体提出了殷切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台湾青年大有可为。(作者:如之)

习近平与青年书|“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2023-05-04
展开全文

编者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倾心关切青年成长,他常走到青年中间,同青年谈心,并多次在讲话、座谈、书信等交流中,鼓励青年群体追求梦想、勇于奋斗。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推出“习近平与青年书”系列策划,与您一起从总书记给青年的回信中,感受切切关怀与殷殷期许。

 

习近平与青年书|“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天天学习“因为中国梦,我们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2013年4月28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全体同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们向总书记汇报了参与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和野外考古实习的所思所想。

 

四天后的5月2日,同学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回信中,总书记对他们提出这样的期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习近平与青年书|“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不懈奋斗,是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最常用的寄语,承载了他对青年群体砥砺奋进,在拼搏的青春中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殷殷期许。总书记曾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在总书记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全体同学回信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奋斗是青春应有的姿态,行动是青年最好的磨砺。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用深邃的历史眼光为青年一代讲述奋斗精神的接续传承和时代价值。

 

青年应如何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用朴素的话语,为青年指点迷津:“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习近平与青年书|“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考察。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考察。站在红旗渠青年洞前,总书记说了这样一段话:“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这背后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青年洞被称为“红旗渠咽喉工程”,因凿洞民工由优秀青年群体组成,故取名为“青年洞”。当时,由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在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上凿出“天河”,将红旗渠渠线延伸了最艰难的616米。青年洞也成为青年建设者奋斗青春的见证。

 

如今,新时代的青年们也在用青春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新冠肺炎疫情突来时,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青年成为主力军。他们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续写“载人航天”精神,探索未知、开拓创新,不断攻坚克难,书写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们奋勇拼搏、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在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时,总书记肯定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在回信勉励中国冰雪健儿时,总书记满怀期待:“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孟利铮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蔡纯琳 宋春燕 范立君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收起全文

总书记心中的新时代好青年

2023-05-04
展开全文

百年前,一批热血澎湃的青年擎起真理的火炬,开辟经天纬地的事业。

 

百年后,无数意气风发的青年担当历史的重任,投身民族复兴的征程。

 

时光流转,时代巨变,青春一脉相承。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一)做有理想的青年

 

一叶红船,在风雨飘摇中启航。1921年夏,浙江嘉兴南湖,他们神情坚毅,目光坚定。

 

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如惊雷划破暗夜,给暮霭沉沉的旧中国带来希望的光芒。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正是毛泽东当时的年纪。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鲜花绚烂。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上,青少年代表佩戴着闪耀的团徽、鲜艳的红领巾,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

 

志在千秋业,多为青年计。“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从小到大,上过无数堂课。其中一堂,让来自澳门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李启宇终生难忘。

 

2019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此前半年多,李启宇的同学们给习爷爷写了封信,没想到很快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回信,落款人:习近平。

 

“笔友”间难得的见面,一番话意味深长——

 

“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断流的古老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我们才能更深刻理解现在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

 

志,气之帅也。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马克思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民族的未来。

 

2013年5月4日,党的十八大后第一个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主题团日活动。

 

裴先锋的发言充满着朝气和锐气。这名“90后”农村孩子,通过勤学苦练,短短几年就成为技术过硬的电焊技师,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得焊接项目银牌,实现了这一赛事中国人奖牌零的突破。

 

谈及自己的成长体会,裴先锋说:“练就国家建设需要的过硬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总书记赞许道:“你通过奋发努力,成就的青春事业与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高度契合,这样事业的光谱就更广阔,能量也会更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为新时代好青年的人生理想指明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正因如此,当面对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总书记总是在历史的坐标上指引青年一代之于国家民族的意义:

 

“你们这批人,生逢盛世,此其时也,你们将成为‘两个一百年’的股肱之臣、栋梁之才。要撑得住。这只中国龙啊要有骨干、要撑得住,她才能够更高地腾飞。”

 

“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二)做敢担当的青年

 

跨年夜,华灯初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如约而至。

 

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赞颂青春、寄语青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穿越历史风云,责任担当始终是进步青年的鲜明特质。

 

家住武汉东湖新城社区的谢小玉,青春记忆里有终生难忘的一笔。世纪疫情突袭,回家过寒假的她,成为社区最年轻的志愿者。

 

在最艰难的时刻,谢小玉见到了前来看望他们的习近平总书记。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亲切地问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稚气未脱的年轻人:“你有没有20岁?”“做志愿者苦不苦?”

 

迎着总书记温暖的目光,谢小玉坦言:“我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从谢小玉身上,总书记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无畏担当:“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疫情汹汹,“95后”社区医生甘如意冒着寒风冷雨、穿过白昼黑夜,独自骑行300公里,返回“风暴”中的武汉;

 

决战脱贫,不满30岁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扎根大山,开启“心中的长征”,谱写了无悔的青春之歌;

 

火情告急,四川木里年轻的森林消防员们奋不顾身,用青春的忠诚阻挡蔓延的山火,将战斗的英姿定格在凉山万顷林海之中;

 

…………

 

只要国家和人民一声召唤,总有青春的身影,向困难的纵深挺进。

 

“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卫戍边疆安宁,这位年轻的军人用生命保卫了家国的尊严。

 

班长孙涛记得,他和陈祥榕有过一段对话:“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怎么这么‘大’?”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

 

2022年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青春之火,为民族而燃烧;青年之心,为祖国而跳动。

 

2023年3月5日,在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80后”的魏巧代表向总书记讲起自己返乡创业的经历。

 

这位来自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年轻理事长,6年前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乡村,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

 

“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是青年人干事创业的舞台。

 

林海田野、海岛边疆、车间厂房……放眼中国,奋力打拼的青年身影忙碌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鼓舞着青年人的心:“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责任担当,舍我其谁!”

 

(三)做能吃苦的好青年

 

2022年盛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展厅内,总书记在一面偌大的照片墙前驻足。黑白的光影,定格着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和一段筚路蓝缕的岁月。上世纪50年代,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感召下,无数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儿女,挥别故土上天山。

 

他们在戈壁荒滩上,吃着窝头就盐碱水、睡着没门窗的地窝子,爬冰卧雪、人拉肩扛,城市拔地而起,青丝成了白发。

 

“你们是从艰苦奋斗中走过来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面对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

 

青春的记忆,永不褪色。

 

1969年新年刚过,辗转火车、卡车、徒步,不到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陕北。

 

十里山路,挑沉甸甸的两捆麦子长时间不换肩;寒冬腊月,第一个跳到粪池里去起粪;打坝夯石,满手掌的水泡磨出了血也从来不“撒尖儿”……在黄土高原深处的梁家河,知青习近平什么活儿都干,什么苦都吃,是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回望那段日子,他说: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

 

青春,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这是青年习近平常常思考的人生命题。

 

1987年,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对刚从厦大毕业的青年人张宏樑这样说:“我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学。上了这个高中和大学,对老百姓才会有很深的感情。你们一定要下基层,才能培养出对老百姓的感情,才能提高自己,干出实事,做出实效。”

 

“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在风雨中抗倒伏、立得住。年轻人在基层墩一墩,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1990年五四青年节那一天,即将离开宁德调任福州的习近平对前来交接工作的同志提议:“我们地委班子交接也搞个创新吧,今天不在办公室交接,到基层去!”

 

于是他们便在飘着细雨的清晨出发,辗转多地看企业、看工厂、看乡村,向百姓问实情、听心声、话离别……在坦洋村,习近平同当地干部群众袒露心扉:“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功夫茶,人走情常在。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永远贴在一起的。”

 

那一年,习近平37岁。

 

2022年夏天,四川宜宾学院求实会堂里,习近平总书记被热情的学子们围拢着。

 

即将毕业的刘江告诉总书记自己还当过兵,总书记关切地问:“在哪儿当的兵?”

 

“武警新疆总队巴音郭楞支队博湖中队。”

 

“在那边待了几年?”

 

“两年。”

 

“有这个经历很好,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总书记称赞道。

 

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迎风踏雪来到内蒙古阿尔山边防哨所,同边防线上巡逻执勤的官兵一起站岗,招呼年纪最小的吴景伟站到自己身旁合影;

 

临近春节,来到北京前门石头胡同看望快递小哥,得知大家年三十才能返乡过年,动情地称赞他们“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

 

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肯定他们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选择,鼓励广大青年“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鼓励,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在基层艰苦劳动、服务人民、磨砺自我。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言语谆谆,承载着最深的期许。

 

(四)做肯奋斗的青年

 

青春的韵律,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

 

从“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的思考,到“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时代场景变换,中国青年的奋斗印记始终清晰可见。

 

1939年5月,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2018年5月,北大燕园内的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篇《永久奋斗》中的讲话,寄语莘莘学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2013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来到青年朋友们中间,同大家共话青春。

 

“登顶世界高峰,探秘神奇的大自然,是我从小的梦想。”作为中国首位成功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陈晨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感受。

 

“我非常敬佩你。”听了陈晨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感触良多,“对珠穆朗玛峰,我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20岁出头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四川学习农村发展沼气技术,办完事后,在大雪封山时登上峨眉山,十分艰险,下山时到小饭馆吃担担面,人家已经尊我们为英雄了。”

 

总书记接着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选择“佛系”,就无法攀登事业的高峰;选择“躺平”,就难以领略极致的风光。

 

2021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天地通话”,为这场对话保驾护航的“80后”“90后”也“火”出了圈。

 

几个月后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到了这个细节——“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三四十岁,但都是重要岗位的担当者。”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

 

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墨子”“天问”“嫦娥”,寄托着民族复兴梦想的事业中,处处可见青年人的身影。

 

青春无边,奋斗以成。

 

北京冬奥,非凡的“冰雪盛会”,身披五星红旗的“00后”小将苏翊鸣明亮如火。

 

“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夺冠后的苏翊鸣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刻苦训练、突破自我、实现梦想的奋斗历程。

 

“翊鸣同学:你好!来信收悉。”不久后,苏翊鸣收到了温暖的鼓励,也收到了沉甸甸的期望,“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许岁月以不朽的荣光。

 

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正因一代又一代“青春之我”接续奋斗,才有今日“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深情告白,才有今时“平视世界”的自信底气。

 

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新时代青年更须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记者朱基钗、黄玥、董博婷、齐琪、张研)

 

(朱基钗、黄玥、董博婷、齐琪、张研)

收起全文

“劳动模范”李伟国: “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

2021-02-01
展开全文

“劳动模范”李伟国: “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

 

2020年,李伟国成为首位获得“四川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台胞青年,这让他备感振奋与鼓舞。资料图片

 

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跨过浅浅的台湾海峡,来到大陆充满生机的广袤土地。或求学、或就职、或创业,他们虽然经历不尽相同,但心中都有一颗火热的种子。辛勤耕耘、扎根融入,他们在大陆寻梦、逐梦、筑梦、圆梦,唱响奋斗之歌,不负青春韶华。

 

而他们与大陆青年之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校园里,他们是同窗;职场上,他们是同事;创业中,他们是同伴。伴随着两岸交流的大潮,两岸青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越走越好。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台青追梦大陆”,深入采访活跃在祖国大陆各地的台湾青年,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鼓励并期盼更多台湾青年抢抓机遇,“登陆”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编  者  

 

听台湾青年李伟国介绍自己的经历,记者突然有种感觉:这个小伙不喜安稳、不怕折腾。

 

来大陆发展之前,李伟国在台湾有着很好的起步。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台北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凭借才干快速升迁,年薪不菲,但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天花板。“我可以预期自己5年甚至10年后的样子,心里忍不住一阵不甘。”2016年5月,经过对未来发展的反复思考,李伟国最终决定舍弃在台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到北京发展。“大陆市场比台湾大很多,很难猜到自己未来会怎样,这样的人生更有挑战性。”

 

就这样,李伟国开始“折腾”自己。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龙湖地产北京分公司资深置业顾问。“公司招我时也不太有把握,不确定我能胜任哪些工作。我说愿意做第一线销售,先接地气,起薪低也没关系。”那段日子,李伟国烦躁过、焦虑过,压力一点也不小。两岸市场规模的差异、表达方式、商业习惯、市场氛围的差别,都需要一一适应。慢慢地,他的耐心诚恳赢得客户信任,销售业绩上来了,上司也夸他“敬业、靠谱”。他说:“在这段时间里,我最宝贵的收获是对大陆的真切体验,这是用钱买不到的。”

 

2017年4月,李伟国的事业迎来转折。他加入由中民国投(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立的华灿工场,成为这个创业孵化器的总经理。“很多台湾青年对大陆市场是渴望的,但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也会因为两岸体制差异,产生认知上的差距。”李伟国加入的华灿工场,是基于推动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成果转化,在民革中央大力支持下成立的,目标是帮助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解决在大陆创业过程中缺钱、缺人、缺资源等痛点问题。

 

3年多时间,李伟国的事业飞速发展。2018年,华灿工场从北京拓展到四川成都;2020年,广东的华灿工场珠海空间开始对外运营。3个实体空间共逾1.1万平方米,公司还在台北设有办事处,未来计划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开展布局,服务更多有意来大陆发展的同胞。李伟国也因其奋斗和贡献,获得诸多荣誉——2019年获得北京“海淀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成为四川省首位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台胞,这些都是对他工作的极大肯定。

 

“截至目前,华灿工场累计孵化企业超过700家,其中台企62家。54位台湾青年在华灿工场实习、就业,接待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嘉宾约4500人。”在北京、成都、珠海3个城市来回办公,李伟国的生活“累并快乐着”。为了便利工作生活,李伟国在四川办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这让我实现了出行、住宿、餐饮等网上预订、取票的自由,真的太方便了。”

 

热心两岸交流的李伟国还是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他说台湾媒体上有一些对大陆的负面报道,导致不少岛内民众不了解大陆的真实情况。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操弄让两岸交流蒙上阴影。不过,即便如此,这段时间他们还是收到一些台湾青年想来大陆寻找人生机会的咨询,而且决心还不小。“两岸青年期盼交流合作的真切愿望,谁也挡不住。我会建议他们先来大陆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利弊,也会提示风险,绝不‘忽悠’。如果对方下定决心要来这边创业,我们会全力帮助他落地。”李伟国说。

 

“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轻轻松松的。”李伟国表示,不管多艰难,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到大陆创业仍是一件充满诱惑力的事情。他形象地将此比喻为“学游泳”的过程,“刚开始大家都会呛水,但只要方法得当、懂得坚持,你就能学会游泳。”

收起全文

【海峡两岸】我是海峡建设者 陈柏叡:我在大陆实现“医生梦”

2022-10-04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