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叡:我随郁慕明、王炳忠开启了一趟中华文化深度寻根之旅

编辑:马晓叶|2023-04-26 09:08:13|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我叫沈宏叡,是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读研的台湾学生。我又是自媒体人,喜欢在各大网络平台分享我对两岸时事、两岸交流活动的感受,努力为两岸同胞往来注入正能量。今年清明节,我荣幸地跟随新党前主席郁慕明、台湾青年王炳忠一同前往陕西参加癸卯(2023)年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活动,开启了一趟中华文化深度寻根之旅。

 

沈宏叡:我随郁慕明、王炳忠开启了一趟中华文化深度寻根之旅

 

今年清明节,我前往陕西参加癸卯(2023)年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活动(作者供图)

 

4月初,我们从北京西客站出发,搭乘大名鼎鼎的“复兴号”高铁前往陕西西安。“复兴号”是我们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平均时速在350~400公里及以上,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它一般是以时速350公里的速度持续行驶,早就成为中国高铁闪亮的“名片”。中国速度让我感受到了民族复兴的意义,就连我们此次西安之行也因此增添了特别的含义。公祭典礼活动当天早上五点半,天还未亮,我们就从西安乘坐小巴向黄帝陵出发了。抵达典礼现场后,我竟然见到了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武大靖。我高兴地与他合影,激动之情充满心间。

 

上午九点五十分,公祭典礼活动正式开始。全体人员肃立,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击鼓鸣钟之声庄严肃穆,气势恢弘之壮观令我肃然起敬。这是我第二次到黄帝陵。第一次来黄帝陵是在2017年,那时我是台湾高校的交换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借着十一假期,我与台湾的几位交换生结伴到陕西旅游,黄帝陵是我们那趟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记得当时我特别寻找并瞻仰了“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向台湾先烈先辈们的思乡之情致敬。今年再访黄帝陵,意义则更加重大。因为在清明节缅怀先祖之时,我能够亲临公祭现场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表达中华儿女的无限景仰和无比感恩。慎终追远是我们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黄帝陵更是华夏儿女情感血脉、中华民族坚毅团结的精神象征。

 

在公祭典礼现场,听到祭文“仰我初祖,生而神灵。长而敦敏,业峻功崇……反独促统,大势之趋,两岸民心所望;一国两制,繁荣稳定,港澳路满朝阳……”,我一下子联想起1946年台湾光复一周年时,为了表达台湾同胞回到祖国怀抱的民族感情和认祖归宗的情怀,台湾岛内各界15位知名人士自发组织了“台湾光复致敬团”赴祖国大陆拜谒黄帝陵的活动。可惜途中遭遇连日暴雨,道路阻隔,“致敬团”未能如愿抵达黄帝陵,只能选择在陕西耀县中山中学体育场举行遥祭并诵读祭文:“脱离日寇统治,重归祖国怀抱一周年之期,特从万里海外飞归我中华民族发祥故土秦陇之郊,志切趋陵,继为雨阻,相距两百里,未厥前行,仅以心香祭品遥祭于我民族远祖轩辕黄帝陵。”这场祭典活动向全世界庄严昭告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拳拳之诚,表达600多万台湾同胞重归祖国怀抱、认祖归宗之意。“致敬团”成员之一、岛内耳熟能详的著名爱国抗日志士林献堂先生说:“光复后已觉有可爱护的国家、可尽忠的民族,永不愿再见到有破碎的国家、分裂的民族。”每每回忆起这段历史,我心中就更加坚定了反“独”促统的志向。我感觉我此次参加祭典活动,就是在完成台湾先烈先辈们的遗愿,继续走完他们魂牵梦萦的寻根之路。这样光荣的使命会让我、让我们台湾青年更有责任,更有力量,也会激励我们与大陆同胞一起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沈宏叡:我随郁慕明、王炳忠开启了一趟中华文化深度寻根之旅

 

我在华清宫欣赏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长恨歌》的表演(作者供图)

 

此次西安之行,我还参访了延安,感受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在华清宫,我欣赏了再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表演《长恨歌》。在大唐不夜城漫步,放眼望去到处是身穿汉服的女生。一时兴起,我们打开抖音,开心地直播起来,与众多网友共同体验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我想,这不仅是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是激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者:沈宏叡)

中华文化架起两岸同胞连心桥(日月谈)

2023-04-14
展开全文

近期,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热情高涨,来大陆参加线下交流活动的台胞越来越多,尤其是文化交流持续热络:两岸青年踊跃参加“中华文化研习营”、体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联手创作音乐舞台剧等文艺作品……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展现两岸文化交流新脉动,不仅丰富了两岸同胞的文化生活,更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和连结,表达了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愿望和心声。

 

海峡两岸,一脉相连。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早已在台湾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浸润于台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春节辞旧迎新、元宵看灯会、清明寻根谒祖、中秋思团圆,妈祖、关公、保生大帝等源自大陆的信俗在岛内香火不息,源自大陆各地的美食遍布台湾大街小巷……这些无不说明,台湾民众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和根脉,具有浓浓的中华文化情怀。

 

两岸同胞,手足情深。一直以来,大陆方面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两岸文化交流平台,致力于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弘扬中华文化。支持两岸文化界人士合作举办各类交流活动,鼓励两岸同胞开展基层人文交流,推动两岸同胞共同保护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支持两岸文化机构和青年艺术家共同讲好中国故事,落实落细文化领域惠及台胞措施……一些活动和平台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在两岸产生广泛积极影响,对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和心灵契合、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民进党当局自上台后在岛内大搞“去中国化”,企图割断台湾与大陆的血缘联系与文化情感,抽掉台湾社会的“中国魂”。他们一方面公然篡改历史,阉割和扭曲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历史连结,去孔子、去孙中山、去郑成功、取消遥祭黄帝陵,甚至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另一方面,他们推行所谓“本土化”教育与文化政策,大幅删减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比例,渗透“台独史观”。一些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因此受“台独”思想毒害,国家、民族认同出现偏差甚至存在错误认识。

 

民进党当局的这些倒行逆施,遭到岛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和抨击,岛内各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不容青史尽成灰”,用多种形式传播历史和真相,唤起台湾民众的觉醒。许多人默默投身两岸文化交流,推动台湾青年赴大陆参访,与大陆同胞合编抗战史料,更多人身体力行弘扬中华文化,读古诗、写大字、弹古琴、唱京剧、绘国风,享文化盛宴、品中华美学,希望中华文化在推广、交流、传承中发扬光大……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中国人,这是流淌在血液中、镌刻在基因里的。“两岸一家亲”是任何政治力量都无法拆解的历史文化根基。无论台海局势如何风云变幻,无论民进党当局如何扭曲事实、设置阻碍,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始终澎湃向前,两岸同胞始终保持人文往来不停、文化交流不断。人们发现,只要两岸同胞多交往,彼此加深了解,“台独”谎言就会不攻自破,“台独”骗术便难遁形。只要台湾同胞讲中国话、写中国字、过中国节,“台独”势力的所谓“去中国化”终将是闹剧一场。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受中华文化滋养哺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这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同胞心灵契合、实现祖国统一的文化根基和强大精神动力。只要两岸同胞从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架起一座座连心桥,不断激发凝聚力、向心力,就一定能达至心灵契合,并共同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收起全文

“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让大家为之心动”

2023-04-18
展开全文

“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让大家为之心动”

 

“班春劝农”典礼现场。

 

遂昌县人民政府供图

 

“‘班春劝农’是中华节气文化的精髓,这个仪式在浙江遂昌传承了400多年,作为中华儿女,就是觉得很喜欢!”4月14日,盛大的“班春劝农”典礼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院原文创部门总经理、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何春寰在现场这样表示。

 

再现经典场景

 

作为第九届浙江遂昌汤显祖文化节的重要活动,“遂昌‘班春劝农’非遗活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启示研讨会”14日在遂昌关雎文化园举行。来自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二十四节气研究等领域的两岸专家学者齐聚浙江遂昌,就全面活化提升“班春劝农”非遗活动的现代化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你看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正是。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这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劝农”一折中的唱词。遂昌举行的“班春劝农”典礼,传承再现了《牡丹亭》中的“劝农”场景。

 

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为奖励农桑、劝农人勤作农事,举办了“班春劝农”仪式。2016年,“班春劝农”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节气民俗活动代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造文创品牌

 

来自台湾的何春寰在遂昌深耕多年,就“班春劝农”非遗品牌的历史沿革、文创延伸做了扎实的调查研究,撰写了1000多页的调研报告。“今年的典礼特别震撼人心、催人奋进。这种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让大家为之心动。”何春寰表示,“班春劝农”非遗品牌提升活化应以汤显祖作为最佳代言人,以春牛图中的芒神与春牛作为永久代言形象,“都能够让这个文创IP更有想象力、扩大影响力”。

 

参加研讨会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刘晓峰表示,“班春劝农”在古代劝的是农业,在当代应该扩展到“三产”,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它的“一年之计在于春”。顺应时令,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华儿女以中国人的活法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这就是非遗活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启示”。

 

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唐志强表示,在遂昌“班春劝农”典礼现场感受到了身临其境的震撼,祭祀神农、颁布春令、鞭打春牛的整套民俗仪式是别处看不到的非遗盛景。他认为,二十四节气文化认同是两岸中国人最重要的人文纽带之一,我国台湾地区民众和大陆人民一样,都很重视每一个节气,中国农博馆今年将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推动和台湾地区农业文化、民俗文化界的广泛深入交流。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一乡一品传播中心总监、中华农耕文明24集纪录片《节气里的中国》制片人吴兴民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时代的“时间智慧”,遂昌的“班春劝农”就是微缩的“节气里的中国”。“班春劝农”非遗活化,就是要用中国符号、中国典藏来传递中国声音,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收起全文

陕西举行癸卯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2023-04-05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