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成家人 功夫论文化 少林师傅:武术不是学打架而是重在自我修炼
编辑:王瑞颖|2023-07-21 11:27:20|来源:大公网
少林功夫导师释恒胜自6岁起随父亲学习武术,随后正式进入少林寺,经历过“凌晨5点摸黑跑山、做不好要被师傅打屁股”的习武岁月。后来和几个师兄弟来到英国并在当地开设武术学校。没想到这一待,就是20年。
外国人对武术颇为热爱。但初到英国的释恒胜,却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不会英文。上课时要怎么交流呢?释恒胜一开始只能用手势比划,不会的词就用中文注音,然后记到本子上,靠死记硬背,慢慢适应环境。 随着时间推移,释恒胜和学生们日渐熟悉,释恒胜教他们功夫,反过来学生给他补习英文,“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今,有些学生已跟随释恒胜学武超过10年。释恒胜告诉记者,除了学习武术,现在大家还会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从最初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朋友和家人。
和泰拳、综合格斗等强对抗性项目不同,释恒胜教授的少林武功、太极,更多是一个内在自我修炼的过程,武术是文化的展现,不是简单的“学打架”。释恒胜的学生有的之前学过泰拳,就发现这里教的内容和搏击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自我修养,也能感受到背后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国功夫的同时,更多了解中国文化,释恒胜在教授武术动作时,也会将一些招式的中文名告诉学生,“象是马步、弓步,拳术如罗汉拳、小洪拳等,我会教给他们中文的读法,慢慢地他们也都会讲一些中文的词汇了。”
在英国扎根20年,释恒胜一直在尽自己所能用功夫传播中华文化。释恒胜说,他的梦想是“让世界各国的孩子和大人都了解中国功夫,让大家更了解中国文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