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峡两岸禹羌文化特色村寨交流会 看川台携手推动乡村文旅融合之道
体验羌民族进寨仪式。(中国台湾网发)
中国台湾网7月7日讯 6月30日下午,参加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的台湾青年研学团和妇女儿童参访团一行近百人,相聚四川北川石椅羌寨,围绕“禹脉贯川台 羌寨绘同心”主题,以文化为媒共话乡村振兴,以歌舞传情共抒同胞亲情。
陈爱军分享发言。(中国台湾网发)
交流发言环节,两岸嘉宾围绕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积极建言献策。石椅村村委会主任陈爱军分享了发展乡村文旅背后的两岸情缘。他表示,石椅村的民宿发展,就是借鉴了自己去台湾学习乡村观光休闲农业模式后,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现在,大家来石椅村,可以感受我们的茶文化和禹羌文化,我们有了自己的茶叶观光工厂,可以开展深度的茶文化研学,还可以吃住游在石椅村,感受禹羌文化特色村寨的美好”。陈爱军表示,民宿项目落地不到一年,石椅村的旅游就新增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也从每年不足10万元,快速增长至30万元。“除了看得见的经济效应,还把村里的年轻人留了下来,人才的振兴会带来乡村更好的发展”。
不仅是台湾乡建乡创的做法融入四川乡村振兴项目,台湾“新农人”也渴望抓住四川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机遇,让巴山蜀水的好风景变提振消费的新场景。
李璐分享发言。(中国台湾网发)
台企台丽(四川)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李璐将台湾蝴蝶兰种源和育种技术带来成都,“四川蝴蝶兰销售仅次于广州,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她表示,在政府大力支持文旅发展和提振消费的政策护航下,企业将生产大棚升级为观光大棚,开门迎客的当月,门票销售就超过了10万元。当前,四川省委第十二届七次全会的召开,也给李璐吃下了“定心丸”,“我们不止要打造‘花神节’,还想依托演艺经济,增加乡村客流量,让村民除了参与农产品种植和初级加工,更成为旅游服务业者”。结合此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李璐也期盼与北川在禹羌文化等方面开展文创文旅产业的合作。
台湾青年翁鼎钧痴迷伏羲文化,首次到北川体验大禹文化,让他感慨中华文化璨若星河。他呼吁台湾青年多来大陆寻根祭祖、饮水思源。他还希望借助文创交流、学术交流、旅游观光,增进两岸青年文化认同,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羌族舞蹈《花儿纳吉》。(中国台湾网发)
台湾妇女儿童参访团现代热舞《战马》。(中国台湾网发)
台湾青年吉他演奏。(中国台湾网发)
交流会后,北川羌族青年与台湾同胞热烈互动,轮番带来羌族舞蹈《花儿纳吉》、现代热舞《战马》、二胡独奏《第六二胡狂想曲》、羌族合唱《兄弟姐妹手拉手》等精彩文艺汇演,全体大合唱《我们都是一家人》将氛围推至最高潮,留下了同胞间文化互鉴的精彩瞬间,结下了跨越海峡的真挚情谊,也展望了川台携手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的美好愿景。(中国台湾网、四川省台办联合报道)
大合唱《我们都是一家人》将氛围推向高潮。(中国台湾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