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献汇刊三编》发布和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台湾文献汇刊三编》发布和出版座谈会13日在京举行。(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中国台湾网北京11月13日讯(记者 李宁 李锐)11月13日,由福建师范大学、九州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台湾文献汇刊三编》(100册)(简称《三编》)发布和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仇开明、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卫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党组书记刘良辉、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郑家建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仇开明。(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仇开明在致辞中指出,《台湾文献汇刊三编》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丰富的文献证实了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完整的谱牒印证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以详实的档案记录了历代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有效治理。此次出版《三编》,既为我们进行涉台学术研究,客观、全面地认识台湾社会历史变迁,打下了坚实可靠的文献基础,也为我们理解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史料。希望这套文献史料能够成为涉台学术界深入研究台湾问题的重要宝库,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台湾历史的重要窗口,成为两岸同胞共同追溯历史、启迪未来的重要材料。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卫星。(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王卫星表示,《台湾文献汇刊三编》不仅是一项学术工程、文化工程,更是一项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的基础工程。我们要以《台湾文献汇刊三编》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两岸学术机构、文化团体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鼓励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这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持续丰富和完善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文献体系,为增进两岸同胞思想沟通与情感融合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和文化滋养。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杨毅周指出,《台湾文献汇刊三编》系统汇集了散佚于两岸及海外的珍贵台湾历史文献,其中多为首次面世的孤本、稿本、抄本及家族文书,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理论价值。他表示,《三编》的出版,是对“台独”错误言论最有力的回应。该丛书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学术工程,更是一项凝聚民族情感、筑牢文化认同的基础工程。期待《台湾文献汇刊》系列持续发挥连接两岸同胞心灵、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作用。

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党组书记刘良辉。(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刘良辉表示,《台湾文献汇刊三编》作为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的重要成果,对于深刻揭示台湾地区的发展变迁与两岸同胞的血缘联系,印证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增强两岸同胞的历史观认同,以及有力反制“台独”历史谬论等方面,均具有特别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将继续支持此类文化工程,通过学术合作、青年交流等多种形式,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贡献福建力量。

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郑家建。(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郑家建指出,福建师范大学长期致力于台湾文献与两岸关系研究,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台湾文献汇刊》及其《续编》《三编》正是学校深耕对台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人才与科研综合优势,不断拓展台湾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推出更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精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现场。(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福建师范大学方宝川教授代表编委会介绍了《台湾文献汇刊三编》的编纂缘由、体例特点、主要内容及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三编》是继《初编》《续编》之后,海峡两岸台湾历史文献整理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它的出版不仅为客观、全面、深入地研究台湾历史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更以铁的事实印证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深刻的历史意义。

赠书仪式。(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活动现场举行了赠书仪式。福建师范大学向中国国家版本馆赠送《台湾文献汇刊三编》(100册)。

《台湾文献汇刊续编》图书。(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据悉,福建师范大学曾于2004年、2016年相继在九州出版社出版《台湾文献汇刊》(100册)和《台湾文献汇刊续编》(100册),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此次推出的《台湾文献汇刊三编》(100册)延续以主题性专辑为纲的编纂体例,注重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共设“南明郑氏”“平台治台”“诗文别集”“舆志风俗”“书院科举”“谱牒家乘”“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档案”七个专辑,收录涉台典籍150部、历史档案434件,进一步填补了台湾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领域的若干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