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接地气“语言”拉近与台湾民众距离
编辑: 许子晨 | 时间: 2014-06-27 10:53:30 | 来源: 东南网 |
25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抵达台湾,他用一句闽南语“大家好”,开启了他的首次台湾之旅。
65年的路,走了3个小时。这条“路”之曲折,之艰难,从1949年至今,还没有人能找得到出口。所以,这一次,张志军要用他独特的方式,去探索前路。
“他的身段很柔软。”在海峡论坛两岸特色庙会上,台湾导报记者林献元通过近距离观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林献元说,张志军与台湾摊主的对话,反应很快,有急智,也有幽默感,“博感情的方式很赞”。在那一次的庙会,他甚至现场跳起高山族舞蹈,舞步合拍,表情愉悦,仿佛就是一个临时起意的大陆游客。
如果说庙会上的接触是一次热身的话,到了台湾的张志军,更是把这种亲民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汐止,他抱起托育中心的幼儿,送幼儿一个熊猫玩具,感叹说“我还没有孙子”,显露出慈祥的长者风范;在厚德活动中心,他与人群搭手合影,祝跳舞妈妈们“今年20,明年18”,像众人熟悉的邻里街坊;在五股维格凤梨酥梦工场,他大方试吃凤梨酥,还用闽南语大赞“好呷”,真性情表露无遗;在乌来,他穿上泰雅族服装,融入欢乐的人群……肢体的接触,眼神的交流,远比用嘴说出来的话要让人感受更深切。这一次,张志军用他丰富的“语言”、独特的人格魅力,拉近了与台湾基层民众的心理距离。
这种张氏“语言”,是台湾民众“听”得懂,并乐意倾听的。
接下来,他还将走向田间地头,并将大家的眼光引向雾峰林家,这个流淌着抗日爱国热血的大家族,引领大家追忆两岸共御外辱的历史,发掘民族共同的记忆。
这样的身体力行,举重若轻,是最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润物无声。
张志军27日参访高雄行程
08:40 参访中都湿地
09:15 与高雄市长陈菊会面
11:50 参访小林村、杉林区木瓜果园
15:30 参访佛光山
17:00 参访义守大学并与学生座谈
19:30 国台办与陆委会茶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主旨讲话2025-05-13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2025-05-13
- 海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在京召开2025-05-13
- 中方: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2025-05-13
- 第3届“彩云之约”海外台胞云南行系列活动在昆明启幕2025-05-13
- 祖国好,台湾才能好——两岸学者谈中国式现代化与台湾未来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