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亟待打破“拦路虎”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9-24 09:46:58 | 来源: 新华社 |
新华社专稿:从中国广西南宁市和云南昆明市为起点,纵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以新加坡作为终点,正是“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地理轮廓。近年来,中国和东盟一直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载体。然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互联互通标准不统一、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成为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拦路虎”。
在上周结束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有关专家对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建设进行了讨论。有观点认为,经济走廊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经贸合作、产业合作与相互投资、金融合作、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发展,形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新增长极。同时,经济走廊的建设还将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
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尚存诸多制约因素。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表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关各国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发展侧重有所区别。”经济走廊涉及的几个国家中,既有经济发达的经济体如新加坡,也有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如马来西亚和泰国,同时还有发展水平较为欠缺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人均收入水平有较大差距。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分析,沿线个别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存有疑虑,在加强与中国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同时,处也存在对外交和政治上的戒备。
此外,互联互通的标准不一给经济走廊建设带来困扰。如铁路有准轨和窄轨之分,不同轨道标准之间的转换影响了国际铁路联运的效率;再如交通规则和法则不同,中国、越南和老挝的公路交通实行右侧通行规则,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则采取左侧通行规则,给跨境运输的交通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马加力说,资金是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又一制约因素。经济走廊建设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量很大,“然而一些国家政府筹措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尽管中国可提供较多投资和融资,但整体来看资金短缺。”
有关人士建议,破解当前这些难题尚需建立各项机制,如要建立沿线各国政府领导的互访制度、高层磋商交流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协调机构;构建区域合作项目对接机制,形成跨海、跨国、跨市的项目合作与产业衔接的格局;加快沿线国家边境口岸的电子口岸建设,深化沿线各国海关、检验检疫合作,统一查验标准和程序,推进沿线海关和检验检疫互认,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式通关”。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追寻共同抗战记忆 感受三湘发展脉动——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活动综述2025-08-13
- 福建沿海地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7周年 国台办:我们一贯不断采取措施增进金门乡亲利益福祉2025-08-13
- 台商话玉溪:高原农业“种草”现场 两岸经贸“致富”密码2025-08-13
- 山海之约,台湾自媒体人邂逅“有温度”的彩云之南2025-08-13
- “寻根筑梦 共创未来” 台湾青年学子文化研学之旅在镇江成功举办2025-08-13
- 莞台共垒 同心筑梦——2025第五届东莞市“莞台杯”慢速垒球邀请赛成功举办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