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护起来”到“活起来”(新语)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1-06-10 10:35:51 | 来源: 人民日报 |
愿更多非遗从“护起来”到“活起来”,在与生活密切交织中展现新的魅力,绽放新的光彩
00后女生12天做出红楼梦同款金凤绒花,糖画技艺传人复刻三星堆金面具,手艺人用易拉罐还原成都银花丝古典头饰……最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影出现在不少年轻人拍摄的视频中,精妙绝伦的技艺打动人心,也为非遗在当下如何更好传承与发展带来启迪。
非遗的活力,体现在丰富的感染力。非遗的模样如此之多,具体到门类更加多彩,有惠和影雕、绿茶制作等指尖上的非遗,有花鼓戏、格萨(斯)尔说唱等歌声中的非遗,有唐昌布鞋、徐州香包等穿戴里的非遗,也有羌年、送王船等集体实践承载的非遗。非遗是经受历史锻造的技艺和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和体现,持续给我们当下的生活以宝贵的滋养。今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份出台非遗保护条例,传承体系不断完善,保护理念愈发深入人心。
非遗的活力,体现在充沛的创造力。人们常说,守护好非遗就是留住传统。拍摄影像记录非遗之美、与手艺人跨界合作、以志愿者的身份体验非遗……越来越多爱上非遗的年轻人,把悠久漫长的历史、优美动听的故事,以时尚的语态讲述出来。比如,广东粤剧院等院团与直播平台合作,以直播等新形式为非遗传播注入活力。近日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推动非遗在人民群众的当代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非遗生命力。”
非遗的活力,还体现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力。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不少帮扶举措,面向边远地区传统工艺传承人群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让手艺人也能进高校深造,提升专业度和拓展视野;超过2000家各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分布各地,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增收。“学了手艺、富了口袋、甜了日子”,非遗保护传承的主体从个体汇聚成群体。
愿更多非遗从“护起来”到“活起来”,在与生活密切交织中展现新的魅力,绽放新的光彩。
相关新闻
- 2021-03-22两岸“云端”话清明 冀携手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 2021-02-20吴歌唱响在新时代的春天里
- 2021-02-20展现龙灯彩扎工艺魅力
- 2021-02-09眉山非遗:竹编卖出“黄金价”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主旨讲话2025-05-13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2025-05-13
- 海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在京召开2025-05-13
- 中方: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2025-05-13
- 第3届“彩云之约”海外台胞云南行系列活动在昆明启幕2025-05-13
- 祖国好,台湾才能好——两岸学者谈中国式现代化与台湾未来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