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一新属种有甲类恐龙——科氏玉溪龙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22-03-16 15:39:49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eLife》上报道了一件基干有甲类恐龙的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自近裔特征,认为是一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Yuxisaurus kopchicki)。
从平板式剑龙到坦克式甲龙,有甲类恐龙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类生物。有甲类恐龙化石在1亿5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岩石中较为常见,但在近2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则很少发现。
科氏玉溪龙发现于玉溪市易门县脚家店村1亿9千万年前的早侏罗世地层中, 是在亚洲发现的迄今最早的有甲类恐龙。化石是一件较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头骨、下颌、脊椎、肢骨和骨刺或骨板。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新化石和有甲类恐龙的基干类群,如德国莫阿大学龙,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甲龙类和剑龙类的形态特征明显不同。当前研究认为,有甲类恐龙起源于大约2亿年前,但具体起源地尚不明确,玉溪龙在亚洲的发现,表明此类群在出现之后,迅速分化并迅速扩散,在大约不到3百万年内就形成全球分布。
虽然以前在云南发现过有甲类恐龙化石,但化石较为零散,不足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生物属种。本次的发现,首次提供了足够多的化石材料,可以确认其为亚洲最早的有甲类恐龙。玉溪龙是剑龙和甲龙的祖先类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甲类早期成员的形态特征。新发现的化石骨骼中,包含了120多个骨刺或骨板,具有不同的形态,表明有甲类恐龙在早侏罗世就有遍布全身的厚重骨板覆盖,形态已经趋于多样化。科氏玉溪龙为植食性恐龙,主要为四足行走,但当需要时,可以用前肢来抓取植物嫩叶。
(总台记者 陈政)
标签:
新闻推荐
- 勿忘历史!没有人能平静地看完电影《731》2025-09-18
- 跨越海峡的“小圆满”2025-09-18
- “事实就是事实,必须传递下去”——日本“主流”之外的战争记忆守护者2025-09-18
- 强征、奴役中国劳工 侵华日军罪行再添铁证2025-09-18
- 经济数据“猛如虎” 老百姓在叫苦!赖清德吹嘘“政绩”被唾弃2025-09-18
- 蓝营“莱尔校长纾压球”在台爆火 预购5分钟即抢空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