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 大学期间的收获是我未来成长不竭的动力

我是台湾青年安安,去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了。在南京读大学的这几年,留给了我难忘的青春记忆。早课前,骑车到西区食堂吃一碗鸡丝米线。夜晚,在宿舍走廊和朋友促膝长谈。闲暇时,到敬文图书馆的书海里徜徉……我还到过大陆很多地方旅行,参加过很多两岸交流活动,这些组成了我在大陆的青春印记。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 大学期间的收获是我未来成长不竭的动力_fororder_a1

 

作者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 (供图:安安)

 

大学期间,我收获了真挚的友情,我们互相鼓励,互相陪伴,彼此成就,踏出了美好的青春诗行。还记得刚进南京师范大学时,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在梧桐树下散步,和同学们从初识到渐渐熟悉,再到成为要好的朋友,很感谢大家对我的陪伴和包容。如果没有他们,我的青春会失去很多色彩。清晨的东一食堂,午后洒满阳光的木头课桌,夏夜虫鸣的操场……这些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感恩相遇,让我们一起把大学时光填写得那么饱满灿烂。 

 

在上海实习时,我在一家互联网旅行公司从事租车品牌的内容运营工作,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大陆互联网旅游行业的高效与活力。在撰写旅游攻略、推广文案和策划专题内容的过程中,我的协调和对接能力提升了很多。我阅览了大量旅游文案,对大陆各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旅行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受。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 大学期间的收获是我未来成长不竭的动力_fororder_a2

 

作者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供图:安安)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 大学期间的收获是我未来成长不竭的动力_fororder_a3

 

作者在西安钟楼前留影(供图:安安)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各地旅行。从多彩贵州,到丝路古韵的敦煌,从千年古都西安,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我看到了很多之前未曾见过的风景。大陆那么大、那么美,好多城市都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细细品味。 在内蒙古,我围着篝火喝马奶酒、吃牛肉,伴着悠然的马头琴声翩翩起舞;在古都西安,我大快朵颐地享用油泼面和羊肉泡馍,从兵马俑到大雁塔,从大唐芙蓉园到古城墙,一睹古都风华和盛世大唐风采;在敦煌,我望着曾畅想过的大漠,遥想古人“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惆怅,俯瞰只在课本上见过的月牙泉,欣赏莫高窟壁画的美学造诣和精细画功。“别赶路,去感受路”,旅行让我体验了各地的人文和美食,也让我对大陆的了解更加立体、多元和丰富。

 

丰富多彩的两岸交流活动让我收获颇丰。“苏台大学生传媒研习营”是我成为准大学生后参加的第一个两岸交流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在网师园沉浸式欣赏昆曲,在苏州街头聆听百转千回的评弹。参加研习营的两岸大学生一起领略了苏州的“文化三绝”,学习了短视频的拍摄、剪辑与运营技巧,也见识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现代化。我还参加了在乌镇举办的“e起绽放吧”新媒体创享嘉年华,不仅感受到乌镇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深厚文化气息,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在活动中,我还有幸听到方文山谈《青花瓷》和《兰亭序》的创作过程,了解到这些经典歌曲背后的故事。 

 

这就是我在大陆的青春回忆。在南京师范大学收获了知识和友谊,在上海的实习让我能更加从容地成为“职场人”,在两岸交流活动中,我认识了更多在各行各业打拼的两岸青年。一次次旅程让我实地体会到大陆的无限风光和厚重文化带来的感动。这些美好回忆又把我带回“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瞬间,青春多美好啊!它像一首昂扬的歌,嘹亮、悦耳、炙热、充满活力。这些青春里的收获会是我永远的财富和成长不竭的动力。 (作者:安安)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 用味觉探寻在鹭岛的青春印记

2025-05-03

海风轻拂,带来一股咸甜交织的气息,仿佛大自然的调味盘轻轻洒落在鹭岛(厦门岛的别称),将记忆腌渍成独特的风味。我试着用味觉丈量我在鹭岛的成长年轮,奏响属于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在这座与台湾隔着浅浅海峡相望的城市,味蕾上的每一次惊艳将时光串联成一圈圈年轮。当福建与台湾的口味在舌尖相遇,那熟悉的味道便开启了我的美好回忆。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 用味觉探寻在鹭岛的青春印记_fororder_图2:鹭岛

 

厦门风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次抵达鹭岛,我便被当地与台湾极为相似的口味震撼。无论是街边小店飘出的肉粽香气,还是蚵仔煎冒着的氤氲热气,或是凤梨酥散发的奶香清甜,都与在台湾街头的风味如出一辙。这种味觉上的共鸣,让我迅速适应了登“鹭”生活。初来乍到,鹭岛街头五颜六色的珍珠奶茶和满煎糕,成为我探索这座城市的起点。软糯的“珍珠”伴随香甜的奶茶在齿间跳跃,满煎糕里的芝麻与花生碎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每一口都是对未知生活的期待。

 

还记得初遇土笋冻的那天,我好奇地指着摊位上的土笋冻,问店家为什么“竹笋”上面会有像眼睛的东西。店家笑着解释,这可不是竹笋,而是由沙虫制作而成的小吃。怀着忐忑又好奇的心情,我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冰凉滑嫩的口感瞬间袭来。土笋冻搭配上店家秘制的酱料,那独特的味道令我至今难忘。那一次的对话与尝试,不仅记忆犹新,更让我感受到鹭岛美食背后的趣味与包容。

 

在学校里,我与同学们互相分享着彼此家乡的美食,探讨着两岸饮食的异同。我们有一些共同的味觉记忆,也有同样称呼却有着不同烹饪方式、或是不同称呼却有着同种烹饪方式的美食。共同的味觉记忆和丰富的饮食文化成为我们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沙县小吃成了我日常“报到”的餐厅。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就能驱散学子们的疲惫,更加深了我和同学之间的情谊。飘香拌面、鲜嫩蒸饺、五香卷,这些简单平凡却温暖人心的美食,陪伴我度过了学生时期的珍贵日子。

 

我工作之后,鹭岛各式各样的美食再次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享受一顿美味的餐食是对自己的犒劳,也是疗愈心灵的方式,更是在这座城市奋斗的见证。记得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有些疲惫的我来到公司附近的小店就餐,点了一碗香气四溢的担仔面,浓郁的肉臊搭配着鲜虾和卤蛋,光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正当我沉浸在美食的治愈中,耳边飘来了空灵的歌声,“可是啊,我却,却愿意相信,最渺小最微弱最柔软最无畏的你,用尽了全力,努力地去回应。”这首歌曲《光亮》唱出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坚韧。那一刻,美食的温度与歌声的力量交织在一起,让我重拾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 用味觉探寻在鹭岛的青春印记_fororder_图1:鹭岛

 

闽南特色美食(张蕙薏供图)

 

在厦门,我常与朋友集结在文艺青年聚集地沙坡尾,这里弥漫着浓郁的厦港海洋文化气息。一艘艘渔船停靠岸边,船身上的斑驳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漫步在沙坡尾的街头巷尾,偶遇一阵香气便令我挪不开脚步,那是融合了闽南酱油水的咸鲜与辣椒碰撞后的气息。鱼头被端上桌,我夹起一块鱼肉,细嫩的肌理吸饱了汤汁,感到入口辣度温和却后劲十足,搭配的本地泡面更是吸满了醇厚汤汁,让人忍不住直呼过瘾。

 

在厦门生活的日子里,我与彼岸的亲人关于美食的互动也从未间断。每逢佳节,我都会给他们寄送鹭岛馅饼,而我的冰箱里也常放着家人寄来的沙茶酱,那熟悉的味道让我在异乡也可以时常品尝到家乡风味。通过这些美食,我们跨越海峡,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让亲情在味蕾间得以延续。

 

鹭岛的美食,就像一本厚重的成长日记,每一道菜肴、每一种味道,都记录着我在这座城市的喜怒哀乐。用味觉丈量的成长年轮,不仅是我个人的青春记忆,更是两岸文化交融的写照。那些交织在舌尖的风味,终将成为记忆里永不褪色的印记。(作者:张蕙薏)

展开全文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大家喊我“重庆幺妹儿”,我要搭建两岸“连心桥”

2025-05-04

我是“台妹lulu”,一名用视频记录大陆生活的台湾青年。自十岁那年起,我便随着父母的脚步,踏入这座充满魅力的山城——重庆。从此,它便成了我心中的第二故乡。十八年以来,除了在厦门大学读研的三年,我的生活基本都在重庆。因为喜欢重庆,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回到重庆工作。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重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坚韧、忠勇、开放、争先,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这名台湾妹子的精神底色。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大家喊我“重庆幺妹儿”,我要搭建两岸“连心桥”_fororder_1

 

本文作者在“天空之眼”观景台欣赏重庆夜景

 

在重庆学习的课堂上,同学们敢于争先,勇于表达。从小受到这样的环境影响,让我有了创建“台妹lulu”自媒体账号的勇气。最初,我做了很多尝试,虽然带来了不少流量和粉丝,但始终没有找到自己专注的领域。作为一名“台三代”,我经常参加两岸交流活动,我发现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常有误解,而大陆同胞对台湾的了解也有限,两岸确实需要更多的双向交流,并且两岸同胞对彼此的生活都很好奇。鉴于此,我认为用新媒体记录生活的方式进行交流,是两岸年轻人了解彼此的最好方式。

 

重庆,享誉全球的8D魔幻城市,日益彰显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奇观令人叹为观止,更以其蓬勃的发展活力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非凡风采。依山而建的巴渝风情吊脚楼洪崖洞、规模宏大的湖广会馆古建筑群、未来感十足的重庆大剧院、气势磅礴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我有幸记录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制作成视频在网络上发布,瞬间引爆热潮,令台湾的朋友们赞叹连连。

 

随着我的视频发布,一些台湾朋友提到重庆就会觉得这是一座“网红”城市。拜托,这不是真的重庆好吗?重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了解。我发现两岸年轻人对衣食住行、流行文化的品位是互通的,但对彼此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却不了解。基于此,我将创作方向转向重庆的文化。

 

2024年,我在拍摄重庆大轰炸遗址时被感动落泪。在震撼与难过的同时,我希望大众了解重庆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想让更多的台湾网友了解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发生的全民奋力抵御外敌的感人历史。因此,我拍摄了“重庆英雄之城”合集。《为什么重庆解放碑上会有“错别字”》《重庆不只是网红景点》《重庆英雄之城上大分》《重庆渣滓洞——永远的精神丰碑》《愈炸愈强 这就是重庆!》等等关于重庆抗战文化的视频备受海内外网友的关注。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大家喊我“重庆幺妹儿”,我要搭建两岸“连心桥”_fororder_2_副本

 

本文作者创作的短视频作品《重庆大轰炸,永志不忘,警钟长鸣!》

 

重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无处不在的烟火气给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以亲历者的身份去实地探访,有理有据地将历史和现实用镜头传递给网友。《中山四路的前世今生》《黄桷树——重庆历史的缩影》《重庆厂娃》《走进三毛故居》《渝台渊源》《“重庆棒棒”冉光辉》《重庆话到底多有趣》《上了这艘船你就懂了重庆人》等一个个文化类短视频作品不断诞生。这些短视频发出后,受到众多网友喜欢,留言里经常会有重庆当地人发出“一个台湾妹子竟然比我更懂重庆、更爱重庆”的感叹。还有人说:“下次带着新的见解去重新认识重庆。”一些台湾网友也私信感谢我给他们介绍接地气的大陆生活,更有不少台湾网友咨询来大陆发展的事项。

 

我自己也在视频创作中不断得到成长和收获感悟。从最初想着怎样迎合网友提高流量,到现在思考如何更冷静客观地展示真实的两岸。很多人称我是两岸“网红”,大家喊我“重庆幺妹儿”,可我更愿意称自己是两岸“连心桥”,让两岸同胞不仅从自然风物表象上,更要从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基因上寻找彼此的连接。

 

我在大陆的青春之歌 |大家喊我“重庆幺妹儿”,我要搭建两岸“连心桥”_fororder_3_副本

 

本文作者和重庆“棒棒”在重庆大学后门交流、拍摄

 

重庆有“背篓专线”,也有“扁担轮渡”,这些彰显的是城市的温度,是政府对民生的照顾和关怀。在重庆,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他们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棒棒军”,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我曾有幸遇到几位“棒棒”,他们坐在巷口谈笑风生。当我问他们为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坚守这份传统职业时,他们的回答质朴而深刻:“只要还有人需要,我们就会继续。”他们友善地向我展示着早已“包浆”的那根“棒棒”。在我手里,它的份量更重了,因为这是重庆人坚韧不拔和积极进取精神的体现。我希望通过我的视频,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让它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的重庆在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上熠熠生辉。我切身体会到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拍摄某汽车智慧工厂。这里有超过1000台机器人一起协同运作,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生产,宛如科幻电影的场景,实在是太酷啦!我要让全球网民从我的视频里看到,重庆除了美景和美食外,更是一个处处涌动着敢闯敢干,呈现勃勃生机和无限潜力的创新城市。

 

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用它独有的方式,让我领会到坚韧、忠勇、开放与争先的城市精神。如今,这座城市朝气蓬勃,充满了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活力,处处体现着一个“新”字。而我,也将以一颗感恩的心,继续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让更多台湾同胞了解大陆,希望更多人了解重庆,爱上重庆,留在重庆。(作者:杨京儒)

展开全文

怀青春之志,逐未来之梦

2025-05-04

赓续薪火、逐梦青春——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全国多地开展主题团课、入团仪式、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广大青年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传承五四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薪火传承 笃行有担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29日,在位于广州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里,63名新团员代表许下铮铮誓言,光荣入团。

 

17岁的新团员王相力说,在这里宣誓入团,感慨万分。隔着100多年的光阴,感觉与前辈隔空呼应。“庄严的团徽戴在胸前,照亮我们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5月4日,伶仃洋上,深中通道车水马龙。

 

这个世界级超级工程的背后,有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团委书记陈远等青年人的身影,他们攻坚克难,一次次向行业高峰发起挑战。

 

“直面世界级难题,急难险重任务激励我们成长,爱国之情激发我们不断突破、拼搏向前。”陈远说。

 

辽宁举办青春读书会、福建组织“五四主题车厢快闪”活动、湖北举行五四主题分享会……连日来,广大青年积极参与读书、诗歌朗诵、合唱等多种活动,传递青春正能量。

 

4月30日,福州开往泉州的G1609次列车上,福州共青团联合中国铁路南昌局组织的“五四主题车厢快闪”活动,吸引不少旅客关注。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龚成文带着吉他弹唱,用歌声和旅客们互动,现场氛围让他心潮澎湃。“从车厢里的感动到岗位上的奋斗,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体悟到每个人都应成为五四精神的火种,做好新时代的青年答卷。”龚成文说。

 

青春闪耀 奋斗正当时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在华中科技大学,“青春建支点 奋斗正当时”2025年湖北共青团五四主题活动日前举行。南极科考队员、文博工作者、新农人等青年代表,走上台向全省青年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

 

听完大家的分享,湖北省钟祥市茂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予爱感慨道:“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时代期盼我们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眼下正是黄鳝苗种扩繁的季节。在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祥宇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树蹲在田埂上,仔细观察着网箱中的黄鳝,“看,鳝苗游得多欢,状态很好,今年产量肯定高。”他说。

 

怀青春之志,逐未来之梦——全国多地五四青年节活动扫描

陈树在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余脑村黄鳝繁育基地观察黄鳝长势。新华社记者宋立崑 摄

 

33岁的陈树曾是一名企业负责人,6年前,他辞职返乡创业,扎根乡土从头研究稻虾连作和黄鳝混养。如今,他不仅带领合作社建成稻鳝虾养殖基地,还带动500多户农户创业,户均年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就像养鳝需要活水,农业也需要活力。”陈树说,对“90后”新农人来说,农业将更多依靠科技赋能。

 

身穿工服,脚踩胶鞋,手握焊枪,这是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焊接与腐蚀研究所副所长胡奉雅的工作常态。最近这段日子,她和团队正聚焦深海焊接材料研发,助力某深海装备建设。

 

改造焊接平台装备、研发新材料……当实验室传来成功的消息时,胡奉雅如释重负。从她着手研发钛钢复合板材料,已经过去了1000多天。

 

以钢材为“布”,以焊枪为“针”,以焊接技术为“线”,把更多的钢材“绣”入国之重器和超级工程中,胡奉雅说:“我们要用青春担当挺起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

 

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当代青年人正以广阔天地为炉,淬炼青春奋斗的底色。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车间内,飞机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冯攀龙正忙着进行零件铆接。“这是航空装备上的关键零件,看起来简单,但精度要求非常高,不能有一丝马虎。”冯攀龙说。

 

怀青春之志,逐未来之梦——全国多地五四青年节活动扫描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车间内,飞机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冯攀龙正在工作。(新华社发)

 

成千上万次的锉削、长年累月的练习,带领团队累计完成技术革新等16项课题……这位“90后”技术工匠一步步成长,今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挺膺向前 逐梦向未来

 

时空坐标下,每一种青春有不同的答卷;浪潮奔涌,每一个弄潮儿踏浪逐梦,尽显时代风流。

 

当青春奔向广阔基层——

 

在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如火如荼,青年大学生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用各自的所学所长,参与乡村治理、产业升级、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作为青年突击队成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博士研究生姜朋带领团队扎根乡村,在山区开展多场公益义诊,关注基层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我深刻体会到,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社会、为身边人做实事。”

 

当青春遇见文化传承——

 

以福州市花茉莉花为创作灵感制作的“海丝茉莉”茶盏;以宋代福州状元文化为内涵制作出的“状元壶”……青年匠人曹诗礼以陶瓷文创为五四献礼。

 

多年来跋山涉水考察古窑址,精心钻研,经过无数次实验配方调整、烧制,曹诗礼决心要让古老技艺重焕生机,“更希望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队伍中来”。

 

当青春奔赴星辰大海——

 

位于海南文昌的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内,33岁的氮气源库区供配气操作手陈恩伟放弃假期休息,坚守在一线。

 

怀青春之志,逐未来之梦——全国多地五四青年节活动扫描

陈恩伟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技术区罐区进行液氮转注前准备。新华社记者 陈凯姿 摄

 

弓腰穿行在液氮罐的精密管路间,半天下来,湿了又干的工装上结出厚厚盐霜。陈恩伟揩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说:“航天人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对‘精确’苛求,才能铸就航天事业的安全基石。”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就在几天前,两名“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刚刚结束太空之旅,首飞凯旋。

 

立大志、担重任,星辰大海,山川田野,城市基层……属于他们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