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错误、承认责任才能避免再次犯错”——访日本近现代史学者石田隆至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25-07-07 10:46:10 | 来源: 新华社 |
日本近现代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石田隆至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采访时说,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日本民众尚未深刻认识到日本的战争责任,“只有当我们正视错误,承认责任并自觉地防止重蹈覆辙时,才能真正避免再次犯错。”
石田说:“有关战争的记忆正在淡化,这不仅是因为时间流逝,还与日本积极推动改写历史有很大关系。”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展开全面侵华战争。石田说,7月7日对中国人来说刻骨铭心,但在日本,这个日期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却鲜有人关心。“日本人更关注的是8月6日和8月9日,即日本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轰炸的日期。”
石田说,日本的学校反复向学生讲述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轰炸的内容,强调这是人类绝不能重蹈的悲剧与苦难。“但实际上,广岛和长崎作为重要的军事基地,是日本向外派遣兵力与输送武器的据点,因此才成为原子弹攻击的目标,这一事实在日本几乎不被提及。”
“日本社会存在有意淡化或忽视原子弹轰炸事件发生历史背景的思维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石田说,“这导致日本的侵略行为被严重忽视,而原子弹轰炸作为日本的‘受害经历’被凸显。”
1945年8月15日,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形式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将‘战败’说成‘终战’,这说明日本对侵略与战争责任的歪曲和模糊化,早在战败之时就已开始。”石田说。
石田还对日本政府推动修改历史教科书表达严重担忧。
围绕卢沟桥事变,日本初中历史教材《国史教科书(第7版)》中写道:“日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演习时遭到不明枪击,8日拂晓,日军攻击国民革命军的阵地,两军陷入交战。”
石田说,将所谓“中方挑衅在先”的观点写入教材,意在为日本侵略辩护、美化侵略战争,其实只要想一下“日军为什么会驻扎在北京郊外”就会明白,日军出现在那里本身就是一种挑衅。
石田认为,二战后,由于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追责不彻底、几乎闭口不谈侵略行为等种种原因,许多日本民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日本的战争责任。对待过去的侵略战争,他们采取的往往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和平主义,我更倾向于给这种‘和平主义’打上引号。”石田说,“它并不是反思‘我们曾犯过错误、做过可怕的事情,所以现在要建立和平’的和平主义,而是‘我们不想再卷入战争,但也不关心过去做过什么’的回避式和平主义。”
石田说,一些接受被改写的历史教育的人如今已经长大,他们并不了解战争历史的全貌,有些人甚至错误地以为那是一场“解放亚洲”的战争,这恰恰是战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所宣扬的论调。
新华社东京电 记者陈泽安 李光正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2025-09-08
- 外交部谈对石平采取反制措施:卖祖求荣只会自食恶果2025-09-0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将在四川德阳举办2025-09-08
-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王牌栏目《新闻周刊》:《红丝绸》播映是俄中文化交流的盛事2025-09-08
- 英雄回家时间定了!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于9月12日回国2025-09-08
- 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壮观月全食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