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人文体验侧记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人文体验侧记_fororder_图1

 

“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的营员们在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前合影。乌兰察布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发现了裕民遗址、庙子沟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摄影:张弘进)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 何婧):勒勒车碾过草原千年风霜,马背民族与农耕百姓炊烟交融,古老传说与现代故事隔空应答。近日,“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的58位营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探访。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山西、河北交界处,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汇交融之地。乌兰察布的文化兼具游牧文化的豪放与农耕文化的内敛,形成了包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人文体验侧记_fororder_图2-(1)

 

交流营营员在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认真观赏出土文物。(摄影:张弘进)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人文体验侧记_fororder_图3

 

交流营营员参观乌兰察布市察哈尔毛绣培训基地。察哈尔毛绣以动物皮毛上的锋毛(退绒)为原材料,在传统的纱网上栽织出各种动物图案形状。察哈尔毛绣作品具有写实、立体、鲜活等特点,能够真实再现动物的原生状态,被誉为“平面标本”。察哈尔毛绣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2021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摄影:张弘进)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人文体验侧记_fororder_图4

 

交流营营员参访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加工企业。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自然条件优越、种植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大、品质优良。2009年,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乌兰察布马铃薯”还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当地的马铃薯加工产业发达。(摄影:张弘进)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人文体验侧记_fororder_图5

 

交流营的营员们对乌兰察布市的燕麦加工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乌兰察布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产出的燕麦品质优良。2018年7月,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燕麦之都”称号。乌兰察布市有多家集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燕麦加工企业。(摄影:张弘进)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人文体验侧记_fororder_图6

 

蒙古族饮食多以奶制品和牛羊肉为主。图为交流营营员向乌兰察布当地牧民学习奶茶煮制技艺。(摄影:张弘进)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人文体验侧记_fororder_图7

 

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当地牧民向交流营营员讲解示范传统奶制品制作工艺。(摄影:张弘进)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草原之约 青春交响”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人文体验侧记_fororder_图8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被誉为“神舟家园”,这里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诸多辉煌时刻 。图为交流营营员在四子王旗博物馆飞船返回舱前合影。(摄影:张弘进)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