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Observe
“为了心中的‘星’,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台青观《窗外是蓝星》有感
编辑: 何婧 | 时间: 2025-09-23 16:03:01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
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带着三位航天员穿越天际,从遥远太空重返地球的那一刻;当 8K 镜头将祖国的山川河流清晰铺展在屏幕上,每一寸土地都显得格外亲切时,坐在影院里的我,内心被电影《窗外是蓝星》深深触动。这部电影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也让我读懂了自己逐梦路上的那份家国情怀与坚守。作为一名从台湾来到大陆创业的青年,这部电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为了心中的“星”,我们都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让梦想照进现实。
影片中最触动我的,是“摘星”二字背后蕴藏着的温柔与力量。这始于王亚平女儿对妈妈的童真嘱托:“妈妈去天空给我摘一颗星星回来。”翟志刚那句温暖的解读让人心头一暖:“中国空间站就是地球的卫星,我们就是星星。”而王亚平给女儿的一段留言感动了很多人:“只要你抬起头看看漫天的繁星,其中有一颗最亮的,就是我们中国的空间站,我会从你的目光中飞过,妈妈会变成一颗星星,陪伴着你。”原来,“摘星”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是带着家人的期盼去奔赴使命,是普通人凭借勇气与坚守,将看似遥远的梦想照进现实,更是一个民族用科技实力,把“可上九天揽月”的千年憧憬,写成了新时代的壮阔篇章。
影片中,地面指挥中心里此起彼伏的指令声、航天工程师们专注调试设备的模样、航天员在太空舱内反复演练的场景,构成了 “摘星”背后最动人的群像。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却有着同一个目标:让中国的足迹留在更远的太空。我不禁想起自己刚来大陆创业的日子。那时的我,带着对创业的热爱与憧憬,一头扎进陌生的城市。无数个夜晚在工作室里修改方案、对接资源,我也曾有过迷茫与退缩。但就像航天人从未放弃对遥远星辰的探索,我也咬牙坚持了下来。电影里那些为了共同目标全力以赴的身影,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是探索太空的宏大事业,还是普通人追逐梦想的微小征程,那份“不放弃、敢拼搏”的精神都是相通的——我们都在为了心中的“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本文作者和他创作的武汉方言元素文创产品(供图:薛颖穜)
作为一名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我走过大陆的许多城市,见过不同地方的诸多风土人情,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一种熟悉的亲切感,这份亲切感,源于两岸同胞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基因,源于两岸是一家人的情感认同。我在大陆的这些年,也深刻体会到祖国的温暖。像给予我政策指导的园区工作人员、在供应链上伸出援手的合作伙伴、在我迷茫时鼓励我的大陆朋友、节日里朋友送来的祝福、生活中陌生人伸出的援手……这些细节都使我深深感受到,大陆也是我的家。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才让我的创业之路走得更远。
本文作者在大陆的的品牌文创空间(供图:薛颖穜)
多年来,我在大陆见证了祖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的蓬勃活力,也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越来越明白,我们向外探索、追逐梦想,最终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强大的支持,我在大陆的创业之路,也离不开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丰富的资源与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这份国家强大与个人逐梦的同频共振,让我更加明白,我的梦想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作为一名在大陆打拼的台湾青年,我知道,我的梦想还在继续,我的脚步也不会停下。就像航天英雄们带着祖国的期盼探索太空,我也会带着家人的祝福与对祖国的热爱,在大陆继续追逐我的创业梦想,用自己的努力,为两岸的文化交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作者:薛颖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