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让真相不被遗忘,让记忆不再沉默”——台青谈台湾光复80周年

“我们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关键在于向台湾青年讲清楚历史的真相与当代意义,让真相不被遗忘、让记忆不再沉默。” 来自台湾彰化的林景茂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共铸中华 光阴为证”——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分享会上说,我们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的意义就是要唤醒更多岛内青年被“去中国化”教育模糊的中国人认同感,驳斥歪曲历史事实的“台独史观”。

 

“让真相不被遗忘,让记忆不再沉默”——台青谈台湾光复80周年_fororder_图3333

 

来自台湾彰化的林景茂在“共铸中华 光阴为证”——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分享会上讲述台胞抗争的故事(主办方供图)

 

1895年,因甲午战争落败,清朝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心灵上最深、最痛的一道伤痕。历史不能忘记。台湾同祖国始终命运相连,生死与共。在台湾被侵占的苦难岁月里,无数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成员。

 

林景茂以自己的家乡彰化为例,讲出当年很多台湾同胞进行不屈抗争的故事。他说: “当年黑旗军统领吴彭年与义军领袖吴汤兴在八卦山浴血奋战,是为著名的‘八卦山战役’,他们以宁死不屈的意志展现台胞武装抗日的勇气;面对殖民者的剥削,彰化民众奋而发起‘二林蔗农事件’,抵制日本榨取台湾农民劳动成果的行为,彰显反抗压迫的决心。这些发生在彰化的故事只是整部台胞抗日史的一个缩影,无数台湾民众抗日的故事也共同呈现出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

 

“台湾民间的抗日行动从未停歇。在日本殖民时期,日本推行‘皇民化运动’,禁止台湾同胞使用汉文,停开各级学校的汉语课程,强迫使用、学习日语,禁穿中式服装,禁演中国戏剧、音乐和武术等。这些措施意在切断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连结,暴露出殖民统治冷酷而残忍的本质。”台湾青年吕盈竹说,今天,我们回望那段过去,是为了更加坚定地前行。它诉说着:历史不容抹煞,民族精神不会消亡,团结才是正途。这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提醒我们和平与团结的重要性。大家团结一致振兴中华民族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使命。

 

台湾青年罗芷盈表示,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回望这段岁月,不仅是一页民族共同记忆的书写,更是两岸血脉不断、文化相连的生动见证。她说:“正如我家那本‘豫章堂’族谱所记录的,一代代先人跨海迁台,开枝散叶。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家当与期望,还有源自中原的语言、礼俗、信仰与医术。这些文化基因,历经时光淘洗,依然在台湾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我们今日生活的一部分。”罗芷盈说,纪念光复,不仅是纪念历史的回归,更是对民族根脉的确认。无论在地理上如何变迁,台湾与大陆始终文脉同源、血缘同根,共同书写着华夏子孙的命运篇章。

 

“让真相不被遗忘,让记忆不再沉默”——台青谈台湾光复80周年_fororder_图222

 

       画作《台湾光复庆典》(主办方供图)

 

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台湾青年林冠廷说,抗战时期的爱国台胞们有着“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爱国情怀。就像他们一样,今日的台湾青年们同样相信,随着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如之)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铭记,台湾光复八十周年

2025-10-24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今为中山堂)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1939年2月,台湾义勇队成立后,转战于浙闽一带,主要从事“对敌政治、义务诊疗、生产报国、宣慰军民”等工作。图为活跃在浙江金华的台湾义勇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新华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呼吁台湾人民参加抗战、早日收复台湾。图为1943年6月17日《新华日报》社论《台湾,回到祖国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民众庆祝台湾回归祖国。台盟中央供图

 

 

1928年2月,台湾第一个总工会——台湾工友总联盟,在台北召开成立大会。现场悬挂着“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的标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一九二八年四月十五日,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台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台湾共产党正式成立。图为台共主要成员合影。台盟中央供图

 

 

1941年2月10日,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抗日团体在重庆联合成立台湾革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持其斗争。图为台湾革命同盟会成立大会现场。台盟中央供图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荣光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

 

两岸同胞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本版推出特别报道,共同缅怀先烈历史功绩,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团结凝聚两岸同胞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

 

“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本报记者 程 龙

 

甲午战败,乙未割台。

 

“城头城头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1895年,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群情激愤,鸣锣罢市,拥围抚署,发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怒吼。

 

“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在京等待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汪春源等联名上书。台湾巡抚唐景崧也立即上书,表示台湾民众不服,其约可废。

 

自日军登岛之日起,从武装抗日到文化反日,再到奔赴祖国大陆投身全民族抗战,台湾同胞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从未间断,50年间牺牲逾65万人。

 

台湾彰化八卦山上,乙未保台和平纪念公园的两门古炮静静伫立,诉说着130年前的战火硝烟。

 

1895年8月,面对日军自北向南不断推进,客家义军首领吴汤兴、“黑旗军”统领吴彭年率军据守八卦山,与日军激烈交战。园中斑驳的八卦山乙未抗日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着当年的悲壮:“与敌作殊死战,枪林弹雨、前仆后继,血战三昼夜,终以弹尽援绝,壮烈成仁者约达四五千人……”此役,义军重创日军。

 

抗争的烽火遍及全岛。1895年10月11日,日军1.8万人于台湾南部屏东枋寮登陆,作为高屏客家领袖之一的萧光明领导乡民义勇及“黑旗军”部分兵士,正面迎敌。战斗从早上8点多持续至午夜,日军战死15人、受伤57人,义军伤亡百余人。

 

此后多年,岛内起义烽火连绵不息,涌现出北部简大狮、中部柯铁、南部林少猫等被称为“三猛”的义军首领,苗栗事件、噍吧哖事件和雾社起义震惊中外。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5万多名台湾爱国志士冒着生命危险跨越海峡,潜归祖国大陆,汇入抗战队伍之中。

 

“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高举爱国爱乡旗帜,奋勇保家卫国,从未屈服。”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说。

 

“我们的根在大海的那一边”

 

本报记者 张 烁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黑暗压抑。

 

“在台湾台中一中读书的我,因下中国象棋,被日本老师痛打,受到训诫处分;又因没有给日本警察敬礼,被连打带踢、捆绑拘留。”时年17岁的台胞洪瑶楹倍感屈辱,“‘我是中国人’的强烈民族感刻印在了心中,盼望台湾光复回到祖国怀抱。”

 

时年14岁的台胞黄厚年,痛失父亲。“身为煤矿高级职员的父亲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和矿主、工人们秘密制造刀、镖等武器,组织武装起义,要光复台湾。日本帝国主义下了拘捕令,数百人被捕,残暴拷讯屠杀,台湾矿工72人惨死,父亲就是罹难者之一。”

 

父亲惨死,母亲悲愤交加,突发脑溢血而亡。尚未成年的哥哥靠着半工半读,努力养活黄厚年和弟弟。“我深记国恨家仇,努力掌握知识,定叫日本人看看中国孩子的志气。”在一篇回忆文章中,黄厚年写道。

 

日本殖民统治50年间,在台湾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实行残酷的高压管制和经济压榨掠夺,还强制推行“皇民化”运动,企图泯灭台湾同胞的中国心、中华魂。

 

“日本人强制普及日语教育,强制将我们的生活习俗日本化。但是父亲经常告诉我们:‘我们来自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根在大海的那一边’。”台胞蔡海金生前回忆道,担忧孩子“忘本”,心怀悲戚的父亲一遍又一遍谆谆叮嘱。

 

从小尝尽做亡国奴辛酸的台胞陈天章和同学们,经常遥望祖国大陆的方向。

 

“政治上受压迫,生活上受歧视,人格上受侮辱。多么盼望早日推翻日本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过上自尊自重的正常人生活!”陈天章回忆道。

 

“恢复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无比骄傲”

 

本报记者 张 烁

 

“张灯结彩喜洋洋,胜利歌儿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庄,台湾光复不能忘……”一首创作于1946年的《台湾光复纪念歌》,唱出了台湾同胞的喜悦。

 

“日本投降了!”1945年8月15日,当从广播中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全岛一片沸腾。“我是多么兴奋,台湾终于结束了日本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我和同学们一起含着热泪欢迎祖国军队的到来。”台胞陈天章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

 

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台南医生吴新荣,约了几个朋友来到郊外,跳入溪水中“洗落十几年来的战尘,及五十年来的苦汗”,上岸后高喊:“今日起,要开始我们的新生命啦!”全岛各处,很多台湾人家含泪捧出祖先牌位,焚香祭祖,告慰先辈:日本投降了,祖国取得最后的胜利!

 

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今为中山堂),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上,中国政府代表接过受降书,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这场5分钟的仪式,终结了日本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再也不是亡国奴!再也不是“二等公民”!跨越时空的文字,记录着当时的盛况:“台北市30余万人,不分男女老幼,皆盛装而出,家家张灯结彩,相逢道贺,如迎新岁……鞭炮锣鼓之声,响彻云霄……”

 

被日本“皇民化”运动压制多年的台湾同胞,不分男女老幼,都自发地学说中国话、学唱中国歌,讲习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没有老师教,学生就自己买《自学国语》小册子,互相高声朗读:‘我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吗?’‘是的,我是中国人!’……”一位台湾同胞回忆道。“恢复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无比骄傲!”这是无数台湾同胞发自肺腑的声音。

 

台湾光复的历史定位与世界意义

 

王英津

 

时值台湾光复80周年,回望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中国政府代表庄严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这标志着日本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正式终结,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对中国而言,台湾光复绝非简单的收复被占领土,更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的危亡中重新崛起的关键标志。台湾光复洗刷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自鸦片战争起,中国领土屡遭列强蚕食,而甲午战争后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更是民族记忆中刻骨铭心的伤痛。台湾光复不仅是对《马关条约》之耻的彻底洗雪,更是民族尊严的重塑。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成果。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5年,日本政府迫使战败的清政府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并在此后50年里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使中国东南海疆出现巨大缺口。台湾光复使中国东南海疆防线重归完整,领土主权恢复历史原貌。台湾光复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两岸同胞虽隔海相望,却始终心手相牵。抗战时期,5万多名台湾爱国志士跨越海峡回到祖国大陆,与大陆同胞并肩作战。这种在共同抗争中形成的凝聚力,为后来抵御外侮、建设国家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对国际而言,台湾光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更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光复彰显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坚持抗战14年,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同盟国支持台湾归还中国,既是对中国抗战贡献的认可,也体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共同意志。台湾光复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法律基石。战后构建的联合国体系,将“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确立为基本原则,而台湾光复正是这些原则的具体体现。台湾光复实现了对“殖民统治非法性”的国际确认。《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构成三位一体的完整法理链条,以国际法文件明确了战败国归还所侵占领土的原则——通过侵略战争窃取的领土必须归还原主。这一原则打破了近代以来“强权即公理”的帝国主义逻辑,成为战后国际社会处理类似领土争端的基本遵循。

 

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台海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充分认识台湾光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定位,以及其对战后国际秩序建构的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唤起两岸共同记忆,增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复兴力量;另一方面能正本清源,认清美台勾连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的错误逻辑。于中华民族而言,台湾光复是驳斥“台独”分裂谬论的历史铁证。民进党当局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日本殖民统治、推行“去中国化”,是对光复历史的背叛。于国际社会而言,台湾光复戳穿了某些国家炮制的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不容挑战的历史事实。任何企图挑战这一事实的言行,都是对二战胜利成果的亵渎,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破坏。(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台湾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纪念活动——

 

台湾光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本报记者 江 琳

 

10月22日晚,台北中山堂二楼,光复厅内灯火通明,“读给台湾的诗——台湾光复80周年诗歌朗诵会”在此举行。台湾社会各界人士济济一堂,诗人、学者、学生等依次登台,以诗意之声回望历史,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对台湾而言,光复厅有重要意义。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今为中山堂)二层大厅举行,宣告日本在台50年殖民统治彻底结束,宝岛重回祖国怀抱。如今,中山堂依然保留着举行受降仪式时的装潢风格,这个见证了重要历史时刻的大厅改名为“光复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今年以来,台湾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纪念集会、座谈会、纪念展、图片特展等方式,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彰显两岸同胞共御外侮的历史功绩。

 

5月,台湾地区民意机构通过中国国民党提案的“还假于民”法案,“台湾光复节”恢复为“法定假日”,10月25日放假一天以示纪念。

 

多年来,岛内一些政治势力无视民意,将台湾光复的历史刻意淡化、抹去。2001年起,光复节假日被取消。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后,台湾当局不再主导庆祝活动。尽管如此,台湾民间团体仍坚持在每年10月25日举办相关纪念活动。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杀戮台湾民众,那段黑暗的历史不容遗忘。”9月20日,在台北举行的“纪念台湾光复八十周年”座谈会上,台湾师范大学退休教授潘朝阳说,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台湾民众返回大陆参加抗战,大陆民众与台湾民众团结奋斗,推动了台湾光复。因此,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之功,台湾光复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之功。

 

在“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图片特展上,策展人、台湾大学前校长管中闵表示,这个本该特别庆祝的日子,民进党当局却不举办任何大型纪念活动,“我们自己做,这个历史记忆,就由我们来传递。”展览持续1个月,希望更多人将历史记忆传递下去。

 

抗日将领李友邦之子李力群说,当年父亲率领的台湾义勇队提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口号,号召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台湾同胞共同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推动台湾同胞有组织地参加到抗日战争的行列中。这段历史不容忘却,也不能忘却。

 

“历史不散场: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的见证与省思”纪念座谈会中,逾百位台湾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呼吁要牢记抗战历史,继续为维护民族尊严而奋斗。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表示,当前,民进党当局不愿意正确面对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的历史,赖清德用“终战”字眼,刻意媚日,对不起抵抗侵略的台湾前辈。历史不容扭曲和遗忘,凡是中华儿女都不应该遗忘日本侵略的这段历史。

 

台北中山堂光复厅、光复市场,花莲光复乡、光复车站,新竹光复路……“台湾光复后,全台湾庆祝回归祖国。”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戚嘉林介绍,在此背景下,台湾许多地方以“光复”命名。“这正说明台湾光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台湾自媒体人翟翾说,80年过去了,光复的记忆一直存在于台湾同胞的日常生活中。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不可忘却的记忆。

展开全文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2025-10-24

“10月25号,日本代表在台北中山堂签字投降。沦陷五十年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万千的台湾同胞,再见天日,重获自由,在街上热烈庆祝。”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举行的“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宣告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侵占的终结。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中国受降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一年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颁布命令,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节”。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抗日将士杨宣诚之孙、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 杨盛昱:“张灯结彩喜洋洋,台湾光复不能忘”,这首歌我们从小到大基本上是会唱的。当时真的街上是张灯结彩,人们是自发自愿、非常动心动情地在庆祝这一天。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台湾知名作家 蓝博洲:台湾光复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台湾回归中国,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祖国认同。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证明海峡两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联系。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三国时期,吴人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关于台湾最早的文字记述。

 

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官治理,实施行政管辖。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者接连入侵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誉为民族英雄。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清康熙年间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光绪年间,台湾被设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岛内建造铁路、创立学堂、设立邮电局等,台湾成为当时中国先进省份之一。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次年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1941年12月,中国政府发布对日宣战布告,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并宣布将收回台湾及澎湖列岛;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朱松岭:由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当中是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那就意味着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所有权、主权从来没有发生过转移。从目前国际司法现状来看,《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基本上都是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这些主要国家的法律汇编当中,是法官裁判的重要依据。所以它是属于国际条约的性质,它所产生的效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仅三年就彻底失败。战败后,国民党部分军政人员退到台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武装割据台湾,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这一时期,两岸双方军事对峙、政治对立、经贸往来基本中断,两岸同胞隔绝长达38年。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台湾知名作家 蓝博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两岸开始对立分隔。美国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基于它的战略利益的考量,让台湾成为牵制中国发展的所谓“不沉的航空母舰”。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1978年底,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在公报中明确指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是在行动中,却不断提升美台实质关系,意图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而民进党当局上台之后,更是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煽动两岸对立对抗。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由于岛内政局变化,两岸之间图谋“台独”与反对“台独”的矛盾尖锐复杂。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大陆方面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祖国必然统一前景更加光明。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朱松岭:由于大陆的发展壮大,台湾岛内到大陆来逐梦圆梦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充分说明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国际上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认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希望中国实现统一的力量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尤其是随着祖国大陆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可以使得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机遇,使得未来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全文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台各界人士吁导正历史、放眼未来

2025-10-23

中新社台北10月22日电 (记者 朱贺)“‘张灯结彩喜洋洋,胜利歌儿大家唱’……儿时每逢光复节,我们会提着灯笼上街游行、唱《台湾光复纪念歌》。对数代台湾人而言,这是很重要的节日,但在民进党执政后被淡化,其目的是切断两岸的政治、文化、历史渊源。我们很难接受。”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22日在台北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由梅花媒体集团主办的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研讨会当天举行,张荣恭等台湾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集会呼吁导正历史、放眼未来。

 

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受访指出,今年两岸各界纷纷纪念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既因中国人逢五逢十的庆祝传统,更是对民进党当局否认历史的正面回应。针对民进党政客近期所谓“台湾没有光复节”等言论,夏立言强调,台湾光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已明确台湾回归中国。少数人出于政治私利扭曲历史,但扭曲不了大多数台湾民众乐于庆祝光复节、认同中华民族身份的事实。

 

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认为,美国近期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实为其战略需求打“台湾牌”,迎合了岛内部分“台独”分子的心态,进一步侵蚀两岸和平基础。当前,台湾社会需要扭转“去中国化”造成的认同危机,同时摆脱对美、日的“被殖民心态”,主动把握和平契机。

 

梳理史实,嘉义大学应用历史学系教授吴昆财指出,台湾民众在抗日战争中没有缺席。不少同胞辗转回到大陆,投身抗战事业;虽然日本殖民统治压迫甚深,仍有许多台湾先贤以各种方式抗争,前仆后继。他表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中华民族摆脱了殖民统治、重拾民族自信。“这是属于两岸中国人的伟大日子,不能被忘却,必须永记在心”。

 

台湾中华妇联总会主委雷倩说,无论是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义勇队在大陆参与抗战,还是台湾慰安妇遭受的历史创伤,都是两岸共同的记忆。民进党当局刻意遗忘历史,对先辈牺牲极不负责。

 

“两岸的历史联结若被政治力量强行切割,将把台湾置于危险境地。”张荣恭指出,民进党执政期间,在文化教育上推行“去中国化”,使得青少年缺少对历史的基本认知,缩小了两岸未来合作空间。他呼吁,为和平计,有识之士应不断推进民间交流,特别要深化青少年间的交流。

 

谈及青年未来,台湾作家杨渡表示“不悲观”。他认为,台湾青年看待、认识世界的方式正在突破民进党设下的封锁。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是两岸和平,这是挡不住的潮流。(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