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两路”相逢 如何实现皆大欢喜?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6-07-15 09:51:34 | 来源: 海峡飞虹 |
海峡飞虹(记者 雷思海 盛玉红):7月14日,正在蒙古国访问的李克强总理与蒙古国总理额尔登巴特,共同见证了十多份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涵盖经济贸易、能源、基础设施、金融、气候变化、广电等领域。双方还同意加快推进中方“一带一路”与蒙方“草原之路”战略对接,希望加强畜牧业加工和住房建筑等领域的合作。
这些成果当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的对接。中蒙两国这两条“路”如何接通、又会给双方乃至世界带来什么?是外界最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借助古丝绸之路,推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个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恐怕很少人知道,蒙古国也借助古丝绸之路,推出了自己的“草原之路”战略。
其实,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通商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是其中典型的中西商贸通道之一。中国与蒙古国接壤的草原地带,正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如今,蒙古国依托这一历史传统,推出了自己的“草原之路”战略,总投资约500亿美元,由5个项目组成。
从地理位置来看,蒙古国地处中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大国、两个大市场中间,具有很重要的过境运输地位。“草原之路”战略的提出,有助于蒙古国发挥自己这一特殊的地缘位置优势,给自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事实上,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已通过决议,与中国接近的两段南线铁路将不用宽轨,而是采用与中国相同的标轨,以减少运输成本。
要想富,先修路。车同轨,正是中蒙“两路”战略对接的一个重要基础。交通对接,将极大地促进中蒙之间的货物往来效率,积聚人气,甚至可能将会在亚欧内陆产生一个新的财富地带,中蒙双方都将大受裨益。
有媒体曾以中国内蒙古为例,说人均GDP统计显示,中国内蒙古近1.2万美元,是蒙古国的3倍;而内蒙古三家知名企业鄂尔多斯、伊利集团、蒙牛集团2015年的产值,加起来超过整个蒙古国2015年的GDP总量。其实,这恰恰说明,蒙古国实际上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可挖,之所以没有开发出来,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缺市场,二是缺交通,三是缺资金。
而这三点,恰恰是中国的优势所在。论市场,中国有近14亿人口,需求强劲;论交通建设能力,中国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论资金,中国如今是一个资本充沛的大国,这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底气所在。
经济层面,中蒙经济结构高度互补;政治层面,蒙古国新一届议会和政府上任不久,发展经济愿望强烈;民心层面,中蒙两国民众的相互认可度与好感度高,这些都是“两路”顺利对接的动力。
而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 “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未来一旦深入对接了,就会向周围辐射开来。如此一来,中蒙“两路”相逢,不仅是皆大欢喜,也将给整个亚欧大陆的合作添砖加瓦。
而这,也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得的中国机遇、中国红利。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电贺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郑丽文复电习近平表示感谢2025-10-20
- 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2025-10-20
- 外国驻港人士见证新疆之美 期待协作谱新篇2025-10-20
- 绿水青山遍神州 “数”看产业与金融共谱新画卷2025-10-20
- 这5年,中国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什么2025-10-20
- 百余位学者共议台湾光复80周年与两岸关系发展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