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熊辉:培养非遗文化的“翻译者”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06-13 11:30:36 | 来源: 新华社 |
6月10日,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室中,熊辉用英语讲解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在中国最北省份黑龙江,聚居着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拥有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熊辉是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教师。为了让中国非遗文化走向世界,她将非遗文化与翻译结合,在学校开设“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课程,让学生们了解黑龙江的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非遗文化的“翻译者”。
“非遗外译工作既可以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可以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和少数民族文化魅力。翻译非遗也是在翻译中国。”熊辉说。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6月10日,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室中,熊辉和学生进行非遗对外翻译主题的分享讨论。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6月10日,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室中,熊辉和学生进行非遗对外翻译主题的分享讨论。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6月10日,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室中,熊辉和学生进行非遗对外翻译主题的分享讨论。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6月10日,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室中,一名学生演示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6月10日,熊辉在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中看书。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6月10日,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教室中用英语讲述赫哲族鱼皮画工艺和传承人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6月10日,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室中,熊辉(左一)和学生进行非遗对外翻译主题的分享讨论。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标签:
相关新闻
- 2022-01-27“咬文嚼字”中的徽州年味
- 2022-01-25在沪台胞参加传承文脉活动感受中华非遗之美
- 2022-01-21烙“虎”画 迎新春
新闻推荐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2025-05-12
- 时政微观察丨从三个历史坐标读懂习主席俄罗斯之行2025-05-12
- 普京:俄中关系是国家间关系的真正典范2025-05-12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有序推进多项空间科学实验2025-05-12
- 离开“中国制造” 美国人的衣柜先崩了2025-05-12
- 大陆配偶上街抗议台当局刁难、欺凌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