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沪上中秋忆台湾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中秋节是别致的、柔和的。它不似春节将积攒了一年的思念与压抑浓烈地释放出来,不似清明将对先人的思念悠悠地倾诉出来,也不似端午一身正气地驾着龙舟劈开波涛万千。

 

中秋的雅致在于可以对着明月缓缓浅唱心底深处的思念,也可以枕着夜色徜徉浅层心绪的柔情似水。放在诗词歌赋中,它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爱情寄托,也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高浪漫。近现代文人对中秋的共鸣虽然少了些许诗词歌赋,却多了些白话散文,同样动人心魄。我喜爱的作家余秋雨曾撰文漫谈他在某一年中秋的心路。他写道,听闻电话那头传来张爱玲的讣告,月色自浊黄过渡成冷白,中秋才算有了秋意。

 

我的故乡在台湾台南,我对中秋的文化印象形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闽南情歌。在那个用光盘听歌的年代,台湾歌坛天后江蕙对月娘一声声的倾诉还原了父辈的青春爱情。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今年的中秋注定了要留在工作的城市上海,伴着沪上月圆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过节前夕,公司的上海总部照例给员工发放月饼,有奶黄流心、蛋黄莲蓉,也有广式金腿五仁、苏式冰沙柚子……其实对于我这个嗜甜如命的闽南人,更喜爱的则是黑糖板栗、奶油绿豆……这些甜口的味道。我宿舍里的同事是东北人,他认为正宗的月饼就不应该那么齁甜,热情地拽着我一定要尝尝他家乡寄来的月饼。入口咬下的瞬间,五仁枣泥的味道直冲脑门,浓烈且厚重地在口腔中炸开,舌尖上一次次震荡着地域的区别和文化的差异,我就着白开水缓慢而艰难地把这份情谊咽到肚子里。

 

沪上中秋忆台湾

 

本文作者谢建鋐在上海(谢建鋐供图)

 

不能回到台湾过节,那就聊聊台湾的中秋吧。在台湾,中秋节里的活动除了吃月饼,更兴品尝烤肉。台湾烤肉,在大陆叫烧烤,俨然已经成为台湾中秋时节街头巷尾的一道特别风景。关于台湾中秋烤肉的历史成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必须在室外烤肉,恰好可以同时赏月;也有人说是因为金兰烤肉酱的广告标语配上了中秋月圆的布景,让人印象深刻。

 

台湾烤肉的料理方式是文火慢炙。临近中秋节,各大超市不约而同地推出一次性烤炉,菜市场则摆出众多腌制的肉类、烤肉的配料以及串串竹签供人们选购。人们自己动手组装一次性烤炉,点火将木炭烧至灰白,依程序先烤香肠。为了让肠衣里的油脂流出来增添香气,也为了让油脂滴落促木炭燃烧得更旺,人们用牙签不断地戳香肠的表皮。台式香肠不含淀粉,全部由富含油脂的猪后腿肉灌制而成,烤熟的香肠咬起来弹牙劲道,吃到嘴里香气四溢。随后上场的就是烤肉了。台湾烤肉的烹调方式与大陆不尽相同,一般是将腌制好的肉片平铺在锡箔纸上包裹后放在铝架上,类似半煎半烤的做法。腌制的肉片味道恰到好处,口感不至于那么咸,闽南人还喜欢放点糖以带出食材原本的鲜味。烤好的肉片夹在略微烘过的吐司里,一口咬下,肉片的氤氲香气与吐司朴实的口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是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的味道。

 

沪上中秋忆台湾

 

 台湾青年谢建鋐在河南开封体验古装拍摄(谢建鋐供图)

 

台南与大陆,只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海峡的名字叫“乡愁”。来大陆读研后的一个中秋,我是在珠海度过的。晚饭后到名庭公园沿着海岸线散步,走着走着,就看到了海面上高悬起一轮明月,那漆黑的夜与漫漫的海水渐渐融为一体。此情此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句油然心生:不知眼前这轮明月能否将我的思乡情映照在台南那条我回家的街上,将我的思念传递给家人?

 

我时常想,望着同一轮明月,沐浴着同一道月光,两岸人民真真就是“千里共婵娟”了。我由衷地期盼两岸人民的关系能够早日像那八月十五的团圆月,圆满、柔和、其乐融融。(作者:谢建鋐)

 

又到吃月饼的季节 今年流行国潮月饼

2021-08-26

央视网消息:距离中秋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月饼销售已经提前火热起来。今年的月饼市场,出了哪些新花样,销售情况又如何呢?

 

每年中秋前夕,文先生都会为公司员工和老客户采购一批中秋月饼。往年他都会选择传统的如双黄白莲月饼、五仁月饼等。今年文先生在试味之后,果断增加了一些国潮月饼的采购量。 

 

多家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线下大客户还是预售的主力军,创新类的国潮月饼是他们第一次进行联名的试水,目前占比并不大,但这类月饼一经推出,销量就超出了预期。 

 

调查显示,在月饼包装风格的选择上,有59.9%消费者喜欢中国风,37%消费者喜欢复古风。目前天猫平台推出的月饼礼盒,中秋盈月、传统文化纹饰、京剧脸谱、轻罗霓裳等各种国风、国潮元素应接不暇。 

 

根据预测,今年中国月饼销售规模将达到218亿元。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品牌涌入这一市场,月饼消费也出现了不少新风尚。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今年的月饼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口味上,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包装上,国潮风、卡通风、创意风等造型各异;口味上,大闸蟹鲜肉、小龙虾、芥末三文鱼等锐意大胆,玫瑰荔枝、水蜜桃等真水果口味成了新风向。 

 

除了礼盒装的月饼,今年的现烤月饼也提前进入市场,逐渐热销,创新口味不断刷新消费者的味蕾。

 

根据艾媒咨询的统计,中国月饼销售额从2015年的131.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05.2亿元,预计2021年中国月饼销售规模将达218.1亿元,行业总体规模将保持上升态势。

展开全文

【两岸新发现】没有馅儿的月饼碗口大!  台湾姐妹花DIY塞外“非遗”美味

2020-10-01

中秋前夕,热爱美食的自媒体达人颜妍和精灵古怪的文创设计师雪梨探访内蒙古丰镇月饼博物馆,亲手制作当地“非遗”美食——丰镇月饼。

 

丰镇月饼历史悠久,口味浓厚独特,具有香脆可口、绵甜悠长、油而不腻等特点。丰镇月饼制作技艺被收录在《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台湾姐妹花借亲自参与设计制作的月饼,祝愿两岸同胞阖家团圆,中秋快乐!

展开全文

体验中秋传统 感受文化魅力

2020-10-09

体验中秋传统  感受文化魅力

 

明月寄相思》  张熙骅作 (7岁)(寄自英国)

 

体验中秋传统  感受文化魅力

 

《中秋节快乐》  吴玥莹作(六岁)(寄自荷兰)

 

体验中秋传统  感受文化魅力

 

《月亮和月饼》  章小妖作(七岁)(寄自荷兰)

 

体验中秋传统  感受文化魅力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学生手工制作的中秋作品。

 

体验中秋传统  感受文化魅力

 

对身在海外的华裔青少年来说,“中秋节”是“明月寄相思”的日子,是和父母一起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的日子,是吃美味月饼的日子……虽然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中秋节形式相较以往有所不同,但萦绕在心头的相思却是相同的。他们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怀,浸于方块字中,流淌于画笔下。

 

对喜欢中国文化、正在学习中文、希望了解中国的外国中文学习者来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着独特的含义、习俗和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团圆”“丰收”等美好寓意更引发了他们的共鸣。

 

 

月是故乡圆

 

杨丝雨 (13岁)

 

光阴似箭,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像以往一样,妈妈提前做了一大袋月饼,是我最喜欢的豆沙口味。

 

中秋本是一个跟家人团圆的日子,可由于我们身在海外,我要上学读书,遇到中国节日,只能跟在中国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今年由于疫情,从农历新年到中秋佳节,都不能回到中国与亲友欢聚。

 

望着手里圆圆的月饼,我的脑海里不禁冒出了一个想法:“要是能回到过去该有多好啊!”突然,一阵狂风刮过,我似乎回到了家乡。

 

“丝丝,快起床了!”我是在妈妈的呼唤声下醒来的。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咦?我这是在哪里?环顾了一下四周,我惊讶地发现这竟是我在中国的家。匆忙之中,我跑向镜子,发现竟回到了小时候的样子。正当我的大脑疯狂转动时,外婆笑眯眯地喊我吃饭。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新闻联播、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外公,还有家乡的小米粥,都让我感觉到一阵暖流从心里飘过。

 

突然,墙上的日历吸引了我。是中秋节?我像是被电了一下。上一个跟家人一起过的中秋节离现在有多久了呢?但是我的思考很快就被呼唤声打断了,原来是要做月饼了。饼皮、豆沙馅和莲蓉都摆在我的面前,只差把月饼放进模具里了。包馅、压进模具等都一气呵成!顷刻,一排排小巧可爱的月饼就做好了,只等把它们放进烤箱中,美味的月饼就完成啦。

 

月饼的香气溢满屋子,我咬了一口刚出炉的月饼,饱满的红豆沙入口香甜,一口气吃了好几个。月光慢慢地洒满了整座城市,这美好的一天也要结束了。躺在阳台的躺椅上,望着朦胧的月色,心中不禁想起张九龄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脑海里的事还都没想完, 呼呼……又是一阵狂风刮来,我又沉沉地睡去了。

 

睁开眼,我回到了现实。没想到睡得太久,已是晚上。一轮圆月悄然升起,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月亮。

 

自古以来,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圆圆的月饼代表着人们的心愿。到了海外,我们亲手做的一个个月饼,寄托着我们的一缕缕思念,包含着我们一家人向往的幸福和团圆。 

 

(寄自德国)

 

没有现场观众的文艺演出

 

韩昕辰 (10岁)

 

“皎皎秋中月,团团海上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为了迎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

 

老师要求我们编排一个古诗词飞花令的节目,为了演好节目,我和其他同学学了20多首带“月”的古诗词。年龄小的同学背诵简单的诗句,中文基础好的同学背诵相对难的诗句。本来大家觉得这个节目没什么难度,但是录制当天,受疫情影响,好几个同学没来,所有的安排都被打乱了,甚至连熟记于心的诗句都想不起来了,有的年龄较小的同学因为接不上来词都急哭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重新做了安排,安慰小同学慢慢来,不要慌。一次一次又一次地练习,终于完成了整个节目的录制。

 

2020年是不一样的一年,连中秋节都不一样。我们不能跟亲人朋友一起吃团圆饭,也不能跟同学一起玩耍,为中秋节准备的文艺演出没有舞美、没有音响、没有掌声,更没有现场观众。但我们却特别认真地准备了丰富的节目——中国功夫、集体朗诵、京剧表演等。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生活学习恢复正常。祝愿每一个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寄自葡萄牙)

 

三喜临门的中秋节

 

王素洁 (12岁)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有感而发,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中秋诗词。我很喜欢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能够平安,即使相隔很远,他们也都能看到同样明亮的月亮。

 

中秋节最必不可少的当然是月饼了,月饼也是我喜欢的食物。古时人们有拜月习俗,把月饼当成奉给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就把吃月饼作为团圆和思念的象征。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听与中秋节相关的传说和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等。因为听了很多次,我已经会说给朋友听了。

 

今年的中秋节很特别,因为和新中国国庆节在同一天。对我来说,更特别的是,我的生日也是10月1日,可谓三喜临门!

 

中秋节这一天,我12岁了。相信在中国也有很多10月1日出生的小伙伴,祝福大家生日快乐!

 

(寄自荷兰)

 

每逢佳节倍思亲

 

韩雨桐 (12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着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在遥远的东方,爷爷奶奶肯定非常想念我们。

 

爷爷奶奶有6个子女、孙辈孩子有11个。我爸爸年龄最小,我的5个姑姑中除了二姑姑一家外,其他几家都在葡萄牙生活。每年暑期,我们都会回国看望爷爷奶奶。因为疫情,今年谁也回不去。好在可以打视频电话,视频中,爷爷奶奶高兴得像个孩子,脸上都笑开了花。我们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爷爷奶奶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还要听话懂事。他们最担心的是疫情,一再告诉已经返校上学的我们如何做好防护。

 

也许是思念太深,担心太多,爷爷奶奶好像一下老了很多,头发花白了,皱纹更多了,牙齿也掉了……虽然很开心地说着话,但我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眼中的泪花,慢慢地,声音也有点哽咽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在我3岁时老师就教我背了。如今,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思乡思家之情。

 

(寄自葡萄牙)

 

月亮是遥遥 

 

相望的故乡

 

胡勉之 (十三岁)

 

小时候,月亮是行走在天上的大月饼。我走一步,它也走一步。

 

长大后,月亮是外星人住的神秘星球。我想去看看,却爬不上去。

 

后来啊,月亮是地理课上的知识点。我在宇宙里,它也在宇宙里。

 

而现在,月亮是只能遥遥相望的故乡。我看着它,想着我的家。

 

(寄自荷兰)

 

最喜欢五仁馅月饼

 

夏文涛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由秋夕祭月发展而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代表全家团圆,无论亲人相隔多远都可以共赏一轮明月。同时,这个节日也包含着祈盼、庆贺丰收的情感。值得一提的是,中秋节也被列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和中秋节相关的美食,最著名的就是月饼。这是一种形如秋天满月的食物,外层一般以面为皮,内里的馅料多种多样。节日期间,大家会把月饼送给亲朋好友。

 

中秋节那天,家庭成员都会尽量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除月饼外,团圆饭中还有许多其他受欢迎的菜肴,因各地饮食习惯不同而有差别。

 

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赏月,人们还会在桌子上摆上月饼和其他食物,祈求福佑。在中国有些地方,中秋节期间,还流行做灯笼。

 

我曾在中国深圳住过一段时间,记得离中秋节还有一两周时,大家已经开启了节日模式。同事们同我分享各种口味的月饼,凤梨馅、红豆馅、蛋黄莲蓉……我最喜欢的还是五仁馅。在公司聚餐时,我还有幸品尝了桂花酒。

 

中秋节前,一个中国朋友邀请我到他家吃饭,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让我目不暇接。

 

中秋节假期时,我有机会到韩国旅行。韩国将中秋节称为“秋夕节”,我去的城市是靠近海边的釜山市,晚上可以吃烤肉,观看烟花展演。可以在中国和韩国感受不同的节日氛围,感受不同的风俗和文化,我感到很幸运。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受疫情的影响,大家不能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出行和参加中秋相关的文化活动,只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身在异乡的人可以早日和亲人团聚。

 

(寄自奥地利)

 

(作者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学员)

 

明月相伴过中秋

 

何安琪(16岁)

 

我是德国人,中文名字是何安琪,正在英国读高中。

 

我曾在上海待过几年,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上海美丽又繁华,我十分怀念那段快乐的时光。如今,我所就读的高中位于英国一个小镇,镇上只有几家商店,十分安静。幸好新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很多活动,我参加了学校足球队。

 

今年在英国度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我还记得在上海上学时,跟同学一起做灯笼、吃月饼的场景,也想起了学过的唐诗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今年没有月饼吃,但还是有明月,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赏月,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寄自英国)

 

(本文配图为何安琪在写李白的《静夜思》)

展开全文

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岸同胞同叙亲情共迎中秋

2022-09-09

中秋团圆夜,明月寄相思。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海峡两岸各式各样的传统民俗活动热闹亮相,吃月饼、赏花灯、剪纸、捏面塑,寄托着中华儿女期盼月圆人圆、喜乐平安的美好心愿。为了增进海峡两岸同胞情谊,大陆各地在中秋节前夕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两岸同胞一起共话佳节、共叙亲情、共享团圆,其乐融融。

 

互诉亲情思念

 

在台湾同胞心里,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重要传统节日,许多习俗代代相传,当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吃柚子。在我国闽台地区,“柚”与“佑”“有”“游”谐音,柚子也就有了“佑子”“有子”“游子”三重寓意,成为台胞中秋佳节祈福、团聚必不可少的吃食。

 

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以“月圆两岸·爱在临海”为主题的台胞台属过中秋活动近日举办,30余名工作、生活、学习在临海的台胞台属欢聚一堂,大家围聚在烤炉旁,吃烤肉、剥柚子,迎着习习凉风,与台湾的亲人连线互诉亲情。“中秋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剪不断的是相同血脉下的亲情。无论时空如何变幻,我们都是同文同种的一家人。”台北临海同乡会副理事长陈荫华在视频连线时说。

 

以“情满中秋两河缘 诗情画意一家亲”为主题的2022年京台迎中秋诗会,则在童声合唱《卢沟谣》中拉开序幕。来自北京丰台与台湾高雄的200余名乡亲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聚首“云端”,分享诗歌、书法、乐器、茶艺等文艺节目。人在北京会场的台胞蔡幸娟隔空听到来自老家高雄的乡音,心情有些激动。“口音特别亲近,那一刻有些想家。”她说,以前中秋节,家人和街坊邻居会在自家院落或门前烤肉、吃柚子,小孩子玩到很晚,很欢乐;来到大陆后也不孤单,中秋节有热闹的家庭聚餐和赏月活动,共享团圆。

 

在福建福州“月满同聚一家亲——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迎中秋’两岸邻里文化周”活动现场,台湾青年柯承妘用竹笛演奏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和《花好月圆》。“这两首曲子讲述了美好的月亮和美好的生活,希望两岸的朋友、亲人同享这个中秋节,越来越好。”柯承妘说。

 

传承中华文化

 

两岸的中秋习俗虽各有不同,背后承载的都是两岸中国人对花好月圆、中秋团聚的共同期待,也蕴藏着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传承。

 

在山东省济南市,“两岸一家亲 共赏团圆月”山东乡亲中秋联谊会日前举办,济南、台北两地活动现场130余人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共赏民俗表演,分享团圆月饼。山东快书、山东小调等节目饱含特色,乡音缭绕、乡情浓烈,剪纸、捏面塑等民俗表演则妙趣横生,传递着淳朴的乡土气息。

 

上海市徐汇区和台北市北投区也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办了“民俗庆中秋”活动,沪台两地同胞以传统文化和民俗表演互致祝福。视频这一端,海派面塑第三代传人汤健现场塑成活灵活现的“玉兔捣药”;另一端,北投居民也送上了充满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舞蹈《星月神话》和《太极扇舞》,传递着对隔海相望的骨肉同胞的思念。

 

入夜,融合了江南风韵和台湾特色的主题花灯照亮江苏昆山周庄古镇。今年的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以“花开并蒂·灯映两岸”为主题,分别于9月7日和8日晚在昆山开发区慧聚广场、旅游度假区(周庄古镇)亮灯,持续至10月7日。

 

与中秋灯会同期举办的还有13项两岸文化交流、灯会嘉年华、主题宣传及文旅消费等活动。在昆山慧聚广场,一对高达7米的妈祖花灯喜迎八方来客。一旁的台湾风情文旅商业街上,蚵仔煎、大肠包小肠等台式美食店铺在红砖厝、红墙燕尾脊间依次排开。“中秋佳节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因工作不能回乡团圆的台胞,在昆山可以品尝到台湾的美食、看到台湾的花灯,在昆山就像是在台湾,‘此心安处是吾乡’。”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孙德聪说。

 

增强交流合作

 

在云南昆明第四届“七彩云南·相约台湾”主题日暨2022年中秋茶话会活动现场,100余名在滇台胞台属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共话团圆。主题日展示了云台文化经贸、两岸婚姻群体、台青在云南等交流活动,介绍了近年来云南和台湾山海相望、血脉相连、文化相融的深情厚谊。“在当前形势下,文化交流活动仍能如期举办,更显弥足珍贵,说明两岸民间交流力量的强大,两岸人民对交流往来的殷切期盼。”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说。

 

在福建省福州市,19名在榕创业、就业、求学的马祖乡亲相聚一堂,聊亲情、促融合。马祖青年曹立人说,马祖与福州仅一水之隔,两地衣食方式、民俗文化建筑风格相同,他在榕生活创业如鱼得水。“尤其是我祖籍又是福州长乐,所以感觉回到了老家一样。”曹立人期待“小三通”早日复航,两地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台胞在大陆获得更好发展。

 

朗诵诗歌《乡愁》、做手工月饼……由甘肃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中秋茶话会近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台湾云林县的53岁台商陈伟振在联谊会上唱了一首《两岸兄弟》。他23岁来大陆求学、工作,从大陆东部沿海转移到西部地区打拼,在兰州工作10余年。鼓励年轻人来大陆寻找发展机遇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西部发展潜力巨大,有很多突出优势,教育、医疗、农产品都是两岸可深挖合作的领域。”陈伟振说。

 

甘肃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秘书长黄跃金表示,两岸同胞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是割不断的亲情、隔不开的乡情。希望两岸同胞以共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纽带,加强联系沟通,同心同行,携手打拼,促进交流合作。(记者:汪灵犀)

展开全文

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亮灯 共叙同胞亲情勾勒融合新篇

2022-09-09

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亮灯 共叙同胞亲情勾勒融合新篇

 

活动现场。(中国台湾网 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8日晚,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亮灯仪式暨第二十七届中国周庄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在江苏昆山举行。本届灯会以“花开并蒂 灯映两岸”为主题,紧扣两岸交流、共同发展主线,通过歌舞晚会和沉浸式情景演绎,勾勒两岸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

 

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副理事长张平,江苏省台办主任练月琴,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昆山市台协会会长孙德聪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今年,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拓展慧聚广场、周庄、淀山湖、锦溪四大主题灯区,充分展现昆台融合交流以及旅游度假区和锦淀周一体化发展成果,营造团结奋进、携手共建的浓厚氛围。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两岸文化交流、灯会嘉年华、主题宣传、文旅惠民等系列特色主题活动,繁荣昆山文旅经济,持续推进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

 

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亮灯 共叙同胞亲情勾勒融合新篇

 

活动现场。(中国台湾网 发)

 

作为昆台特色交流活动之一,多年来,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借由中秋佳节这个美好节日,以灯为媒,充分吸收和利用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和民俗传统,搭建起两岸同胞共同品鉴两岸文化精粹、共度传统佳节的良好平台,成为了共叙两岸深情、共同谱写昆台融合新篇章的优质载体。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每到中秋这样的节日,就会自然地想念远在宝岛的亲人。”苏州诺浩众创信息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萧世杰告诉记者,在中秋灯会上,很多灯区中都饱含着台湾元素,让在地台胞找到了家的感觉。“尽管我身在昆山,我的父母在台湾,但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同样的圆。”说到这里,萧世杰的脸上满是笑意。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今年是“九二共识”30周年,也是两岸开启交流35周年。35年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终被打破,两岸交流交往大门由此打开。尽管当前台海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但两岸交流合作的大势不可挡,同胞走近走亲的意愿不可违。只要两岸同胞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必将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中国台湾网9月8日昆山讯 记者 尹赛楠)

展开全文

江苏徐州举办“心连心·两岸情”诗歌朗诵会 庆中秋话团圆

2022-09-09

江苏徐州举办“心连心·两岸情”诗歌朗诵会 庆中秋话团圆

 

两地朗诵爱好者现场表演(图片来源:徐州市台办)

 

8日上午,徐州市台办举办“心连心·两岸情”诗歌朗诵会,现场40多位台胞台属胞欢聚一堂,共迎中秋。

 

“我在海峡的这头,你在海峡的那头,不知昨夜在梦里,是否听到这样的海峡思恋……”专程从厦门海峡双创基地赶来参加活动的台胞代表首先登场,朗诵了个人原创作品《梦里的海峡思恋》。

 

“改革开放开启了新中国的前程,我们阔步前行……我们向各国人民亮出了中国的魅力……我们看到了未来的路……”在徐台湾青年与同学合诵了《我们的青春》。两位台湾青年朗诵爱好者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为大家朗诵了原创作品《月节团圆中华心》和苏轼的传世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徐州市朗诵艺术协会的会员们分别表演了余光中、舒兰和流沙河等著名诗人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最后在现场嘉宾全体起立共同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现场气氛到达高潮。

 

“两岸本来就是分不开的,希望通过传统文化艺术的纽带能让两岸的青年和两岸的民众能团结在一起。”“今天的朗诵会非常震撼、非常有意义,徐台两地的朗诵爱好者们携手倾情表演,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文化盛宴。”参加活动的台胞台属们纷纷激动地说,“今天的朗诵会宛如一幅壮丽恢宏的画卷,一首首经典的诗篇无不令人感受到自古以来中华儿女追求同胞团圆的期盼,在现场全体嘉宾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徐台两地青年要多接触、多来往,用文化连接两岸,以交流促进了解,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两岸青年的精神风采。”徐州市台办主任朱晓清在活动中表示,徐州市台办将充分发挥本市汉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精心筹划更多、更精彩的交流活动,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同心同行搭建更多平台;持续拓展和丰富“徐台一家亲”星级服务品牌内容,不断扩大两地各领域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徐州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分享更多发展机遇。(中国台湾网、徐州市台办联合报道)中国台湾网9月9日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