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台胞百问》手册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由北京市台办策划、编写、印刷的《台胞百问》手册8月25日正式发布,与之配套的H5新媒体产品同步上线。问世一个月来,手册受到越来越多台胞的关注,起到了助力台胞更好融入北京发展的良好效果。

 

《台胞百问》手册汇集了北京市近年来为台胞服务工作遇到的热点问题,涉及台胞在北京生活、就学、实习、就业、投资、创业等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积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2018年至今,大陆陆续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惠台措施,包括“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和“农林22条措施”等,为台商台企在大陆获得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广大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所以说,《台胞百问》手册的推出,是大陆持续探索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缩影。

 

作为首都,北京市是大陆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探索者和创新实践者。在促进京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北京市根据中央对台精神,结合北京市对台工作实际情况,于2018年10月出台了《关于深化京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55条(简称“55条措施”)。今年以来,北京市台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服务台胞方面推出“我为台胞办实事”工作品牌,重点围绕政策服务、发展服务、生活服务、贴近服务、平台服务五个方面展开25项具体工作。《台胞百问》手册的推出,就是落实“我为台胞办实事”工作的具体体现,展示了切实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工作作风。

 

《台胞百问》手册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台胞百问》助力台胞融入北京生活(图片来源:北京市台办)

 

对台交流合作的具体方式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而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此次推出的《台胞百问》手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诸多创新。在形式上,纸质版手册和与之配套的H5新媒体产品同时上线,为台胞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台胞可通过H5链接阅读电子版内容,点击目录便捷阅读,输入关键词查询相关问题。在内容上,手册分为“台胞在京生活”“台胞在京就学”“台胞在京实习就业”“台胞在京投资创业”“其他”五大板块,每个板块分别又有61个、14个、32个、16个和3个具体问题,总共回答了126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台胞普遍关心的具有共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是从成百上千个问题中提炼出来的,其中有一些问题对于在其他省市居住生活工作学习的台胞,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大陆经济已经迈向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时期,对台政策持续完善和对政策执行落实的机制以及督查实施效果的工作越来越重要,大陆对台胞的吸引力、凝聚力也将随之增强。帮助台胞深度融入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于台胞有利,于两岸交流合作有利,于国家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这是当前和今后对台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台胞百问》手册是帮助台胞全面了解、深度融入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钥匙和桥梁,台胞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两岸和则两利、合则双赢。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台胞,各地区各部门仍然在实践中持续探索,不断丰富政策工具,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广大台胞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归属感,携手台胞共同为两岸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创造条件、拓展空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铺设道路,共创、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作者:周小柯)

国台办:我们将持续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2022-09-28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 马晓叶):9月28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将持续为广大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有记者提问:北京市台办近日推出《台胞百问》手册,并组织举办服务台胞系列活动。广东省台办也于近日发布《2022年广东省惠台政策措施办事指南》。请发言人介绍有关情况。

 

朱凤莲说,《台胞百问》是北京市台办常态化开展“我为台胞办实事”工作的成果之一。“我为台胞办实事”是北京市台办今年着力打造的一项品牌工作,这项工作包括五方面服务:

 

一是政策服务,为在京台胞台企提供各项政策法规指引。比如举办台胞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等系列政策讲座,编写印发《台胞百问》手册,同步上线H5电子版,在“京彩台湾”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劳动者权益保护》、最高法司法惠台“36条”、涉台典型案例等政策信息。

 

二是发展服务,助力台胞台企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比如做好台资项目落地跟踪,打造“网上青年会客厅”,举办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在线招聘分享会、推进台生实习工作等。

 

三是生活服务,为在京台胞提供各项生活咨询及服务。比如做好台胞子女入学、参加社保医保等咨询服务,推出面向台胞的保租房配租计划,组织开展“两岸文化名师对话”等系列两岸交流活动等。

 

四是贴近服务,深入开展走访调研,为在京台胞台企提供精准服务。举办台商服务日,开展“台商面对面”座谈活动,协助解决台企急难愁困问题。协调北京银行,为4家台企解决生产经营贷款220万元人民币。

 

五是平台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畅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京彩台湾”、《台胞百问》H5小程序等,搭建在京台胞咨询政策、反映问题、倾诉困难的渠道平台。

 

朱凤莲介绍说,9月23日,广东省发布实施《2022广东省惠台政策措施办事指南》。《办事指南》一是覆盖面广,包括71个政策办理事项,涉及台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申请小额贷款、台胞台企农林用地、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以及台胞普遍关注的参加医保、职业技能考试和资格认定、个体工商经营等方面。二是便于操作,进一步明确政策事项的责任部门、政策依据、申请办理的条件、需提交的材料等。台胞台企可以通过粤台视窗网站、“印象粤台”微信公众号等查询和办理相关事项。

 

朱凤莲说,近年来,广东先后制定出台“粤台48条”“粤台农林34条”和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广东申设个体工商户政策办法,编制发布三批总共105项惠台政策措施办事指南。这些举措对于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胞台企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朱凤莲说,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大陆各省市开展各项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工作,持续为广大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展开全文

《台胞百问》助力台胞融入北京生活

2022-08-26

《台胞百问》助力台胞融入北京生活

 

《台胞百问》助力台胞融入北京生活(图片来源:北京市台办)

 

8月25日,北京市台办策编印制的《台胞百问》手册正式发布,配套H5新媒体产品同步上线。

 

《台胞百问》聚焦民生,汇总了近年来台胞服务工作中收集到的热点问题,分为五个板块共126个问题,涵盖了台胞在北京生活、就学、实习、就业、投资、创业等方面的内容。

 

台胞通过阅读《台胞百问》,既可以了解办理台胞证、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婚姻登记、购房租房、社会保险等日常生活中较常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也可以了解子女在京就读、在京实习求职、职业资格考试等学习就业领域的问题如何处理,还可以知晓台胞在京注册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等投资创业方面的办理流程。台胞还可通过H5链接阅读电子版内容,利用关键词查询相关问题。(中国台湾网、北京市台办联合报道)中国台湾网8月26日讯 

展开全文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2022-09-29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陈柏叡(左一)拥有一对可爱的子女,图为他与家人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完成问诊工作,福州皮肤病防治院台湾医师陈柏叡闲暇之余喜欢带着家人,走福道、泡温泉、划船赏花。来大陆整20年,他在这里求学、工作、娶妻、生儿育女、落地生根,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

 

近年来,越来越多台胞和陈柏叡一样,在大陆享受到更多同等待遇,安心追梦筑梦圆梦,与大陆同胞不断走近走亲。两岸百姓跳同样的健身操、追一样的电视剧;两岸婚姻家庭相亲相爱,共建温馨港湾;两岸青年携手打拼、互学互鉴,共创美好未来。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是造福两岸同胞的康庄大道。亲望亲好,大陆方面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不断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努力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两岸中国人共绘“融合发展”“心灵契合”美丽画卷,共同书写着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新篇。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在福建厦门进行网红经济创业的台青朱慧宁(左一),与她的主播们在直播后一起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亲望亲好深化融合发展,台胞扎根融入大陆热土

 

“两岸融合发展是民心所盼,更是大势所趋,两岸同胞越融合越幸福。”来自台湾南投的林大毅,2000年作为公司第一批台湾管理人员常驻大陆。20多年在大陆工作生活的经历,让他对两岸融合发展感触尤深。

 

林大毅坦言,初来大陆时没打算待多长时间,但是日久生情,大陆各级政府高效周到的服务、大陆同胞的热情关爱,让他逐渐适应并喜欢上这里的生活。

 

大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广阔、机遇无限,公司不断扩大投资,林大毅也下决心留在大陆,把家安在了江苏昆山,买了房,儿女也来到大陆。三年前,他的小孙女出生,如今一家三代都常住昆山,其乐融融。

 

“身边像我一样扎根大陆的台胞比比皆是。”他说,近年来大陆出台一系列惠及台胞的政策,让台胞比以往更容易融入大陆。他申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一证在手,出行、住宿、办理各种业务都非常便捷。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台湾规划师李佩珍在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赤土社和村民聊天。2014年,她随团队来到厦门海沧区,参与社区规划、建设工作,在乡村振兴中见证两岸融合。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在台湾你看不见世界,但在大陆能让全世界看见你。”2009年“登陆”发展的台青范姜锋,常常与岛内年轻朋友分享这句话。2016年,他和同伴创立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从台青“追梦人”变为海峡“摆渡人”,至今已协助2万多名台青来大陆交流,帮助数百个台青创业项目落地。

 

“台青来大陆扎根逐梦已蔚为潮流,在各个领域都能看见他们崭露头角。”范姜锋说,35年前,两岸打破隔绝、开启交流,台胞前辈来大陆探亲,写下许多动人故事;如今,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台青在大陆书写精彩的青春故事。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陈柏叡在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实验室查看菌种培养情况。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同等待遇创造广阔舞台,台胞踏浪筑梦神州大地

 

“我庆幸在最好的时代抓住机遇,成为祖国大陆建设者中的一员,见证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和无限可能。”陈柏叡说。

 

2002年,这位台湾青年来到北京大学求学。八年后,他随所爱之人到福建发展,成为福州市事业单位聘用的首位具研究生学历的台胞。去年,他评上了副高职称。陈柏叡说,大陆落实台胞同等待遇给他带来机遇,助他融入、安心扎根发展。

 

近年来,大陆方面持续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取消台湾居民就业许可证,保障台胞在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帮助台商台企拓展大陆内需市场等具体措施,切中肯綮、细致入微,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让他们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在台湾专业人才就业创业厦门对接会上,台青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北京是我第二个家。”台青苏雍竣今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入职一家科技公司。“公司为我缴了五险一金,我也申请并入住公租房。这些落实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为我们留在大陆发展提供充足底气。”他说。

 

如今,越来越多台胞在大陆找到施展才能、成就梦想的舞台。据了解,大陆累计设立了78家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有2000多名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任教;每年有近3000名台湾学生在大陆高校获得奖学金;近千名台胞考取了大陆各类热门行业职业资格;近300名台胞获得过地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大陆好、两岸关系好,台胞台企才真正好。”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说,大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越来越广泛、深入、接地气,让台商台胞充分感受到同等待遇不是空话,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2018年9月19日,上海为首批30位台胞颁发台湾居民居住证。新华社记者 胥晓璇 摄

 

相知相守凝聚同行力量,两岸同胞愈加心灵契合

 

“我找到祖先去台湾前的家乡啦!”今年中秋,台湾女孩赖赖在社交媒体发帖说,在网友和宗亲的帮助下,她凭借三百多年前族谱上记载的地址,顺利找到了祖籍。“对上名字的那一刻,真的好感动,断了三百多年的线,瞬间再度连接了起来。”她直呼,这是一段神奇的故事。

 

多年来,每年有大量台胞来大陆寻根问祖,影视、音乐、美术、非遗等两岸文化交流蓬勃开展,大陆优秀影视剧等文化产品深受台湾民众喜爱,台湾演艺人员广泛参与大陆广电视听节目和影视制作……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不断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许许多多两岸同胞在同心同行、携手打拼中增进相互了解和感情,共同燃烧青春、追逐梦想。“90后”台青徐韬对此有着深深的体会。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2019年6月,两岸青年在海峡论坛第二届创意涂鸦巡回赛上共同创作涂鸦作品《源园》。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不跨过这湾海峡,你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徐韬在2021年海峡论坛大会上的发言,道出众多在大陆奋斗的台湾年轻人的心声。大学期间,他在岛内创业3次都不温不火。2017年,他与同桌的大陆交换生鲍冠羽合力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开设了一家网约工作平台。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徐韬和创业伙伴同吃同住,摔倒后又毅然爬起,心手相连共克难关。如今,每天有1万多名工作者和接近5000个商家在他们的平台上灵活用工、就业。在疫情之下,平台有效促进复工复产,多次获得融资。

 

“来大陆,我发现可以大胆做梦是幸福的。”徐韬说,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两岸青年齐心协力迸发出强大能量。“伙伴们都和家人一样,早已配合默契、心灵相通。公司的发展正是‘两岸齐心、其利断金’的最好体现!”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2020年9月19日,在第十八届海峡青年论坛上,薛颖穜分享了自己在武汉的经历。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长期专注服务台胞工作的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代表梁志强说,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两岸同胞的心越走越近。台青导演薛颖穜就是一位推动两岸同胞“心相融”的践行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他放弃搭包机回台机会,留守武汉,创作歌曲为抗疫加油,用镜头记录抗疫过程。“这段经历,让我看见两岸同胞守望相助、携手抗疫,感受到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他说。

 

今年8月,薛颖穜导演的网络电影《梦里杜鹃花》上线。该片是两岸携手、同心创作的作品,讲述一对老夫妻的爱情故事,融入了武汉和“台式”元素。他认为,通过发挥中华文化的力量,有助于同胞的心灵契合。“借此影片我要告诉世界:两岸就是一家人。”

 

做好“融合”“契合”大文章——书写两岸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2022年7月12日,以“青春同心创未来 携手打拼谋复兴”为主题的第二十届海峡青年论坛开幕式在福建厦门举行。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融入大陆发展,能拥有一份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让越来越多台胞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持者、推动者。陈柏叡说:“我要努力担当两岸融合的推动者,让更多台青真正感受到祖国大陆蓬勃发展的态势、对台胞真心实意的关怀爱护。”

 

“两岸越融合、心灵越契合,对台胞越有利。”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认为,两岸融合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充分说明这条康庄大道能增进同胞亲情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是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厚植祖国和平统一基础。

 

同心创未来,携手谋复兴。“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两岸同胞一条心、一起拼,定能大有作为!”薛颖穜说。新华社记者石龙洪、许雪毅、陆华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