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心探成功故里 青春力量促两岸融合——清华大学台港澳学子南安社会实践纪实

中国台湾网9月16日讯 2025年9月8日至12日,来自清华大学的15名台港澳学生跨越山海,齐聚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福建南安,开展了一场以“同根同心·逐梦同行”为主题的深度社会实践。在五天的行程中,学子们深入产业一线、触摸历史文脉、对话各界人士、体验非遗文化,全方位感知南安的发展脉搏,探寻两岸融合发展的青春动能。南安台办、共青团南安市委相关人员共同参加实践活动。

 

同根同心探成功故里 青春力量促两岸融合——清华大学台港澳学子南安社会实践纪实

 

参访蔡氏古民居。(中国台湾网发)

 

聚焦经贸纽带:青年视角下的两岸农业合作新机遇

 

实践首站,同学们便投入到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的繁忙氛围中。他们带着《如何通过农订会促进两岸交流,发挥青年力量》的调研课题,分组访谈了政府部门负责人、南安本地农业企业代表、参展台商以及青年科研与从业者。通过与政府部门的交流,他们了解了政策对两岸农业合作的顶层设计与支持;在与南安企业的对话中,探讨了如何借助农订会平台深化技术交流,共促产业升级;在与参展台商的亲切交谈中,聆听了他们扎根大陆发展的故事与期望;在与青年同行的思维碰撞中,激发了关于农业创新与创业的无限可能。这场调研不仅是一次学术实践,更成为两岸青年增进了解、凝聚共识的桥梁。

 

感知创新脉搏:从“黑灯工厂”到“半导体产业港”的科技震撼

 

南安不仅是农业重镇,更是创新高地。同学们探访了科牧智能化的“黑灯工厂” 和九牧厨卫的前沿技术体验中心,惊叹于智能制造带来的效率革命;在南安市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科技人才创新中心展厅,系统了解了南安汇聚创新资源的魄力与成果;在南龙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手体验机器人操作,感受人工智能的精准与奇妙;在联东U谷半导体科技产业港看到南安布局未来高科技产业的雄心。这一系列的参访,彻底刷新了大家对传统县域经济的认知,展现了南安强劲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前瞻性。

 

同根同心探成功故里 青春力量促两岸融合——清华大学台港澳学子南安社会实践纪实

 

水头番仔楼剪纸体验。(中国台湾网发)

 

溯源文化根脉:在古迹与非遗中探寻两岸共同记忆

 

文化是连接两岸同胞最深沉的纽带。实践团徜徉于蔡氏古民居的红砖古厝间,漫步于九日山的祈风石刻下,瞻仰着 郑成功纪念馆的雄浑史诗,感受着五里桥的悠久历史。在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化地标中,同学们深刻体悟到闽南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省新镇林路大厝和水头番仔楼,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诉说着南安深厚的侨乡历史。动手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在水头番仔楼剪纸体验;在汉侯博物馆陶瓷DIY;在岑兜村闽南高甲戏户外博物馆试穿华丽戏服;在畲族村土楼和诗南村文化园感受乡村文化的活力。每一场非遗文化体验,都是一次与祖先智慧的对话,加深了大家对“根”的认同。

 

同根同心探成功故里 青春力量促两岸融合——清华大学台港澳学子南安社会实践纪实

 

与南安一中学子交流。(中国台湾网发)

 

缔结青春情谊:经验分享与思想碰撞的成长之旅

 

本次实践不仅是对外的考察,也是对内的成长。在南安一中,清华学子们与当地高中生举行了“同根同心·逐梦同行”升学与成长经验交流会,他们将宝贵的学习经验和人生感悟倾囊相授,激励着年轻的学子勇敢追梦。五天的朝夕相处,也让15位来自台港澳的清华同学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与南安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收获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通过此次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清华大学的台港澳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大陆(内地)经济的蓬勃生机、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对两岸交流合作的高度重视与真诚期待。他们表示,将积极担当起桥梁的角色,用青春的视角和智慧,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成功故里之行,已在每一位学子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中国台湾网、南安市台办联合报道)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