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百科全书·历史》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为两岸读者提供一部权威、严肃的历史读本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施芳)《台湾百科全书·历史》出版座谈会近日在北京举办。《台湾百科全书·历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共有条目1369条,96万字,所收条目从台湾史前文化起,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止。按照史前文化、早期历史、荷据时期、明郑时期、清代前期、清代后期(近代)、日据时期和光复时期8个时段,对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代表人物及相关著作进行了总结,系统、全面地呈现了台湾历史的发展脉络与整体面貌。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黄志坚介绍,《台湾百科全书·历史》是一部系统介绍台湾历史的权威工具书,系统呈现了中华民族先民早期开发宝岛的足迹,记录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共同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这部书的出版,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和出版界的一项重大成果,对于澄清历史是非、正本清源,凝聚两岸共识及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凤莲说,该书的适时出版具有特殊意义,一是为开展涉台爱国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在涉台历史研究及宣介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为牢牢掌握涉台历史话语权、反制“文化台独”提供了基础的、重要的史实依据;三是为进一步做好涉台历史知识新媒体传播提供了坚实基础。

 

《台湾百科全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原所长余克礼说,编纂《台湾百科全书》是一项艰巨的重大文化工程,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专家团队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克服诸多困难,付出巨大努力,终使这部力作问世。该书的出版,对反制“台独”的历史谬误,导正台湾同胞的历史文化与国家民族认同,增进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台湾百科全书》副主编、历史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原副理事长兼主任张海鹏介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该书的出版具有特殊意义。他强调,该书的编纂严格遵循一个中国原则,依据学术界共识,以辞条形式客观呈现了台湾历史的基本面貌。这部工具书既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贯彻了党和国家关于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为两岸读者提供了一部权威、严肃的历史读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研究》杂志社总编辑、主编刘佳雁说,该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层面系统深入论证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坚实结论。辞条设计合理准确、史料翔实可信、叙述严谨客观、结论全面周延,填补了海峡两岸历史文化工具书领域的空白。该书的出版,对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国家统一正义事业、涉台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刘相平说,该书系统梳理了从古代到光复以来的台湾历史发展进程,时序清晰、条目齐备、内容涵盖面广、资料考订严谨、语言简明通达,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该书的出版,丰富了中国历史研究与中国台湾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宝库,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塑造正确的台湾历史认知提供了权威依据,对于破除“台独”史观、反制“文化台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高世屹阐述了《台湾百科全书·历史》的编纂过程及内容特色。他表示,《台湾百科全书·历史》的问世具有多重深远意义,它是一部构建台湾历史知识体系的权威奠基之作,深刻印证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脐带,承载着正本清源、反对“台独”史观的文化使命。他表示,下一步将以历史卷的出版为契机,创新传播方式,通过多种媒介,讲好台湾与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故事。同时,继续推进后续各卷的编纂与出版工作。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