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百年洋楼续写两王传奇

福州的烟台山位于老福州中轴线的最南端,一百多年前,五口通商后,逐渐成为外国人聚居之地和西风东渐的窗口,东西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与传奇。

来到福州烟台山的亭下路一带,可以看到这里至今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洋房,从亭下路路口一路往山上走去,各式各样的洋楼穿梭其间。在这些洋房中,亭下路68号,一定会出跳出你的视线,让你对它多看几眼。它是一栋面阔三间、红砖三层的洋楼。蓝色的木质百叶窗衬着红色的外墙,颜色格外的清新雅致。一楼的小院子内正坐着一位年近八十的婆婆,与她攀谈后发现,婆婆没有操着一口带有福州方言的普通话跟我聊天,而是一口上海普通话。闲聊间才明白,婆婆是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福州大名鼎鼎的皮方王齐上游的儿媳妇张珠玉,当年皮方王的生意在上海很兴隆,婆婆因为常年生活在上海,所以说得一口地道的上海话。她向我介绍说,她的先生齐国瑞齐家世代经营熟皮加工生意,研制出了皮方制作秘技。

 

张珠玉和儿子齐忠隆

 

百年洋楼

 

张珠玉:“在上海荣华路香槟木桥21号,以前是皮方做皮鞋.,第一层皮,做大鼓,咚咚咚咚大鼓,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这样子批下去,可以批十层。记者;一张生牛皮可以批十层?牛皮有多厚?能批那么多层吗?张珠玉;用明矾泡一下,有三寸这么厚。叔公收牛头,牛头收下来做鞋子,非常牢固,后来皮方来买,上海、北京、南京、无锡都来我们那边买。那时候,一天到晚都有人来买,老板娘开门,我来了!”

张珠玉老人向我介绍说,一张生牛皮可以揭成10张熟牛皮,每张用途不同。第一张用来制造大鼓,第二张用来缝制上好的皮鞋,第三张到第六张用来制造从高到低不同档次的皮箱,第七张到第九张用来制造各种档次的皮包或小鼓,第十张用来制作不同大小的儿童玩具拨浪鼓。

在清朝时期,福州牛皮箱、福州牛皮鞋和福州牛皮枕曾经名扬全国。随着福州皮业的昌盛,产业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做皮箱的专做皮箱,做皮鞋的专做皮鞋,做熟皮加工的专做熟皮加工。熟皮加工,指的是将生牛皮加工成能制作各种皮具的材料,批发给皮鞋、皮箱等生产商人进一步细加工。这种批发牛皮的店铺福州人称之为做“皮方”生意。

齐家制作的熟牛皮,因为质地优良,远近闻名, “齐兴弟”皮行在上海的生意蒸蒸日上。1955年,“齐兴弟”皮行在上海被公私合营后,齐上游带着儿孙回到了福州。齐上游之子齐国瑞与张珠玉进了第三印刷厂当工人,齐国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病逝后,齐家再未有人能做皮方。

故事到此并没有画上句号,而是由皮方王的孙子齐忠隆在美国的一段偶遇继续说起。

齐忠隆1956年生于福州,是福建海洋渔业公司员工,夫人与儿子后赴美国,在纽约读书工作。2009年,齐忠隆赴美国探亲。一天,他到美国纽约图书馆查资料。

齐忠隆:“九点才开馆,那天我来的比较早,我就在哪儿等,看见有一位80岁的老先生也在哪儿等,他一直看我,我也在看他,我问:“您也在等开门?”他说不是,我在接一单生意。我说:“接什么生意,您年纪这么大了还没退休?”“我来这里约律师,税务楼,做服装。预约预定做西装衬衫。”“听口音您好像是福州人?”“是啊,我父亲早先在福州做衣服,专门替洋太太做衣服。”我问他:“有没有回到福州?”“父亲手上三几年就到香港后来到美国。”“你住在哪?”“仓前的洋房,我回去帮你打听一下,你的房子有没有在。”

“回来后,隔壁有位102岁老太太,精神状态非常好,我问她,这边有没有专门给洋太太做衣服,她说有啊,就在你现在住的房子啊!仓前早先比较出名有三王,洋衣五、姆衣五,姆衣五正是他家。”

仓山为外国女子制衣的“姆衣王”,后人名叫林茂生,如今在美国开衬衫坊;晚清从仓山将生意做到上海的“皮方王”,后人就住在“姆衣王”在烟台山盖的洋楼里;“两王”后人在美国巧遇,更让这幢洋房的历史增加了传奇色彩。

“姆衣王”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在烟台山专门为外国女人制作衣服的高手林先生,当地人起先称之为“番婆制衣户”。当时,福州人习惯将外国人称为“番人”,将外国女人称为“番婆”。后来,林先生靠此生意在烟台山间建了三幢洋楼,让人刮目相看,于是当地人敬称他为“姆衣王”。

烟台山出现专门为外国人做衣服的服装店,始于1845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福州被定为通商口岸之一。随后,各国开始在福州设领事馆。在清道光二十四年至光绪二十九年期间,先后有英国、美国、法国、荷兰等17个国家在烟台山设领事馆。到清光绪初年,在烟台山及周边开办的外国商行、银行、工厂及交通邮电企业超过30家。

随着烟台山洋人的增多,出现了专门为洋人做衣服的裁缝店,而打出专门为外国女人做服装招牌的,林茂生的祖上是第一个。

林家祖籍闽侯,多代都是缝纫高手。所以,当大量洋人出现在烟台山时,林家人很快就学会了制作洋装,并能根据外国女人的喜好,创造性地设计新洋装,这使林家生意兴隆,有了“姆衣王”的名声。赚了钱后,林家人在烟台山间买了地,请洋人设计,盖了三幢当时在烟台山颇为时尚的三层红砖洋楼,也就是如今的亭下路64号、66号、68号,每幢100多平方米。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10多岁的林茂生随家人到香港定居。后来,林茂生移民美国。到美国,林茂生仍以制衣为生,只不过不再专做女装,而是以手工缝制西装和衬衫为主,后来他在洛杉矶开了一家名叫“摄政王”的衬衫坊。林茂生有一男三女,皆事业有成,他本可以不再辛苦制衣,但对制作优雅西装与衬衫的爱,加上对家族荣光的坚守,让他不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苦心经营“摄政王”衬衫坊。

林茂生的生意不错,他的客户以律师楼、税务楼的高级白领为主,最便宜的衬衫每件也在150美元之上,至于上好的西装每件价格至少需要数千美金。

“姆衣王”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举家离开福州,再没有回到烟台山。

齐忠隆说:“都说无巧不成书。他家搬走了,我家后来又搬来了。在美国我遇到他,他又托我为他寻找曾住过的旧宅,找到最后竟然发现就是我现在住的房子,实在太巧了。 齐忠隆打电话给林茂生说我住的房子就是当年你家的房子,老人听后非常高兴,我有机会回来看看,但是现在年纪大了,走不动。但他知道自己的根在这里。”

说到这里,关于这幢洋房背后的传奇故事就跟大家介绍到这,现在福州的烟台山正在进行保护改造,亭下路64号、66号、68号这幢三层蓝窗红砖的洋房在保留的名单里,齐忠隆说:“这里面有两个历史,一个是1840年后,打开国门,中国人开悟开始觉醒、向西方接触一段历史;还有一段历史,留下了外国人侵略中国的历史。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应当非常有保存的价值。”

福州烟台山改造将对44处建筑、7条街巷进行保护,其中包括4处文物保护单位,这些老建筑将尽可能修旧如旧,并对周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修复改造后烟台山,将建成以居住、文教功能为特色,集文化休闲、创意及旅游为一体的近现代历史文化风貌片区。到时候,欢迎您来福州的烟台山看看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