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访少林药局

2006年10月13日上午, 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登封迎宾仪式在少林寺首次彩排。(摄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赵克)

 

药乃草本之快乐

 

端午时节,当柔和的晨白在东方的天空不断地升腾、扩大,初夏的太阳在天幕上划出一道绚丽的边弧时,深山寺庙的僧医释延无开始了一天的早课。嵩山深处清静幽雅,丛林茂盛,新鲜欲滴的树叶掩映着不时上下翻飞的小鸟,迎着醉人的夹带着扑鼻的花香的山风,千年古寺响起了悠悠古钟声。

 

当一股空灵怡人的气流顺着清晨的阳光敲开古寺大门之时,少林药局负责人释延琳法师带着一众僧医,带着锄头与镰刀,背着竹篓,到中岳嵩山采摘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艾草。

 

每年端午节前后,延琳会选取风和日丽的一天,带领僧医们上山采药。嵩山地区的中药材有800多种,其中有十三种草药在少林寺最为常见,被称为“少林十三味”,包括当归、三棱、骨碎补、木香、苏木、桃仁、元胡索等。“伤科离不开这十三种草药,百变不离其宗。”而作为针灸只用的艾草,运用最为普遍,被称为“医草”。《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有理气血、逐湿寒、之功效,常用于针灸,又被称为“医草”。

 

密访少林药局

少林“上药房”的药柜(摄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赵克)

 

因为艾草是纯阳之物,所以选取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几天去采摘,在时节上颇有讲究。“采药也要有时期,我们叫请药去,有一种使命感。以前采人参,都要请三神,人参用绳子系好请回来,气不能跑,这也是对药材的一种尊敬。”延琳说,采药除了讲究时令与时辰外,还需要技术。有些药需要用竹片采,留下茎根。采摘完毕之后,少林古法制作艾绒的过程是整个制药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密访少林药局

80 后僧医延无正在晾干艾草(摄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赵克)

 

“艾叶采集下来,铺在篓筐上,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自然阴干,不能在太阳底下暴晒。阴干之后,用有些则要用玉片,用错工具,药性就没了。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的僧医释延无是一个80后的少林出家弟子,他每天除了上早晚课念经、练功以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为病人免费看病。上山采药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之一,在这一天,他会起个大早,和师兄弟们一块儿,上山采药。

 

艾草的采摘也有讲究,因为主要用到艾叶,僧医们一般只采叶片,石杵捣成绒,亦即棉花状。艾叶里面有梗、茎等杂质,要将其去掉,才能变成纯净可用的艾绒。”延无说,制作完的艾绒最后一道工序便是密封储存,说到储存,也有门道。艾绒是年份越久越好,分为三年份、五年份和十年份,不同年份的艾绒疗效与功效完全不一样。现代市面上的艾绒、艾条制作不按古法来,为了追求效率全部机械化,全科的草连着茎、叶、杆一起搅碎,内含杂质太多,效用当然不如古法炮制的艾条好用。

 

密访少林药局

 

延无介绍说,“现代人一直说针灸,其实针与灸是不一样,艾草用来灸。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能灸百病,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在传统生活中,人们对泡茶、酿酒的水颇为讲究,而少林药局对于入药的水更是来之不易。

 

释延琳介绍说,在少林寺传统炮制法中,会从自然界中采集36种水入药。比如,冬天在大寒节气采水,收集起来埋在地下,这种水在夏天中暑时喝很管用。夏天则采雨水、露水、花瓣上面的水等。

 

少林药局对于采药、制药、储药的过程和细节如此讲究的原因,与少林禅医对于“药”的理解分不开。少林寺的方药中,有物药和法药之分。物药便是人们服用的有形之药,法药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药。上药医心,下药治病。延琳法师所在的“禅医疗”就是佛教所讲法药与心药的施疗地,而延无所在的“相应疗”便是为了业已生病的俗众看病治疗的场所。

 

如何用“心药”施疗?释延琳说,“在佛家看来,嵩山上的药有八百多种,一种组合可以看成一种药。早上与下午的时刻,时间不一样,药性不一样;到阳光下晒一下是药,到雨里淋一下也是药,用冰与火都可以做药。药的本意是草本快乐,给快乐一个家。最好的药是快乐,就是我们讲的心药,是最好的药。”

 

医,因果之循环

 

初次探访少林正值冬天,一场小雪使得少室山上的少林寺增添了几分静谧与肃穆。再次探访少林,正值深秋,当我们走进少林药局之时,迎面房子写着“上药房”三字,左边厢房是“相应疗”,右边就是少林药局负责人释延琳负责的“禅医疗”。药房里的香味除了淡淡药草香,还飘逸着一抹茶香。延琳法师正与一位少林长者聊天,时不时叮嘱长者秋天干燥,要多喝水。

 

密访少林药局

正在打坐练功的延琳法师(摄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赵克)

 

禅门品茗,我们好奇地问延琳什么是禅?

 

延琳说,禅不可问,只可悟。“禅,是一种觉醒,精神层面的觉醒。禪字,左边是一个衣字旁,与示天、礼制有关;右边是两个口,一个单字。两个口不是跟人对话,而是跟天对话,跟自己对话。禅,是一个人的事情,要经常反省与质问自己要什么?禅是不能问的。禅是一个过程,不是终极目标,在生活、修行、实践中去体悟、去感悟,最后是了解与表达本我。”

 

那么,禅与医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延琳说,少林禅医药,是在古印度佛学“医方明”的传承和中国传统医药学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一千多年实践融合后形成的医药学创新流派。它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以“因果”、“禅定”为基础法门,以默照冥想、呼吸、导引、气血、经络、藏象等学说为基本理论,运用“观想”、“气化”、“导引”、“点摩”等基本手段进行诊断、治疗、调养。

 

“少林寺是药师佛的佛藏地,佛像一只脚伸出来,表示药师佛愿意走下神坛,救苦救难,面向众生,”延琳法师向我们介绍起少林药局的起源与佛法的关系。

 

禅医,在世人眼中似乎总是有点儿玄乎,它与传统中医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中医学本科毕业的僧医延无说,“中医与佛医在没有交集之前是两个体系,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医学的理论体系就融入传统医学的体系当中,并以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加上佛教医学的理论指导,融会贯通之后形成的理论学科。”

 

佛医与中医病理方面的差异可以用“和而不同”来解释。延无表示,中医病理强调内因、外因与不内外因,这三者之间不协调人就会生病。内因就是情绪变化(喜乐苦悲)带来的身体变化,而外因则指的是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不内外因指的就是意外之灾以及虫鼠咬伤等。佛家讲的内因,强调的是“贪嗔痴”三毒为害;外因则是四大不调,即地水火风之间不平衡,而中医讲的是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不协调而致病。他说,“在没有交集之前,二者就有相通之处,任何宗教在对于宇宙的终极认识上都有认识相通之处,只是表达不一样而已。”

 

“佛医文化过去被当成封建迷信,其实不然。禅医是整体的医学,西医是局部医学,西医看果。比如说,一个化验单能看清楚地知道到肿瘤有无与大小,佛医讲究因果与联系,肝脏不好的话,是不是和肾脏有关系?西医看的是表象,而病不是单一的病,药从心药开始,病也是从心病开始。中医讲究平衡,阴阳五行的平衡,饮食不平衡生病,就要平衡饮食。人是一个整体,在这一点儿上佛医与中医不谋而合。”

 

延琳说,人是大自然给予的,要在大自然中成长。人往生了,是自然界之间能量的转换。一个人如果能摆脱世俗烦恼,饮食、生活习惯道法自然,浑身充满正能量,则一切病魔(邪气)则不能近身。

 

因此,佛法是解决众生生存的法则,禅医讲“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愈病,下医治已病”,下是养生,中是养气,上是养心,心顺则气足,气顺则生生不息。简而言之,“身病”的根源在于气血不畅、不旺;“心病”的根源是精神失调、失控。

 

佛教怎么讲究养生呢?延琳淡淡一笑,说,“比如说,禅医中一双手可以治上百种病,为什么呢?其医理是气血,人生病是气淤、气滞,病则不通,中医讲究经络,身体有很多开关,一点即开,一点即关,就像电灯一样。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吃,就会堵塞经络,点穴可以疏通经络、理顺气血。人体最好的医生是自我,现代的医学与医术只是辅助。”

 

佛,乐而向善

 

少林药局博大精深的禅医文化至少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1217 年,少林寺住持志隆禅师创办了“少林药局”,以少林医方悬壶济世,享有盛誉。时隔近800 年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决定重整少林药局,认为“少林寺应走一条与时俱进的济世医药之路,造福亿万众生”。

 

2004 年少林寺开始恢复少林药局建制,而“禅武医”这个概念,是在恢复少林药局的过程中诞生的。佛家讲究内外兼修、动静结合,因此“武”与“禅”的关系大家好理解,那么“武”与“医”之间有何关系呢?

 

密访少林药局

少林药局小僧医在上药房(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赵克)

 

少林僧人在保护寺庙的卫寺斗争、行侠仗义、戎边卫国的战场上避免不了受伤、流血,这就要求少林武僧必须有一定的医学常识,以便在危机关头自救和救他,因此少林骨伤科独具特色。此外,掌握与了解医疗知识对于提高自身功夫也有很大帮助。

 

比如,少林气功的修炼者必须对于人的呼吸原理、血液循环的路径、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要有较高的认识;少林擒拿术的修炼者必须精通人体的骨架结构、韧带、肌肉、经络等相关医学知识,才能把功夫练到炉火纯青;要练好点穴术就必须摸清各穴位的位置、起止线路,以及了解各穴位与五脏六腑、脑颅、肌肉、骨骼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练就真正的绝世武功。

 

可见,一个少林禅医的大家,也必定精通少林禅武医三者的联系,方能融会贯通,解众生苦恼于无形。

 

2010年,少林药局设置“少林禅医功夫研究院”,专门致力于禅、医、武的系统研究,并从禅七修作为方便法门:香修、华修、书修、乐修、功修、茶修、食修,加上传统的食疗、功疗与禅疗,形成了少林药局的“三疗七修”,为禅医药的发展开拓更宽广的领域。

 

“乐修”一章写道:“圣人作乐制礼,以乐为教。礼可修身兴国,乐可以驱赶魔鬼,愉悦身心,健康体魄。融音乐治疗与音乐修生养性为一体,《史记》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

脉,通流神经而和正心也。因五行(金木水火土)生五声(角徵宫商羽)生五志(怒喜思忧恐)。’五行五音相呼应,五脏、五志想关联,故以五音疗五脏五志之伤病,修情志之境界,达心平气和。”

 

无独有偶,“药”的繁体字是“藥”,《说文解字》说“药”是治病草,上面是草,底下是个音乐的乐。音乐的根本是和谐,和谐来源于五音的合和,就如同药之配伍。和谐又是快乐的源泉,快乐可以驱散心中之郁闷,又是最好的治病良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药的根本也是和谐,而音乐又是药之上品,因为只有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灵魂。这正是延琳所说的,心药才最好的药。

 

传统佛教经典云:菩萨学处,当在五明学处。此五明即为: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等五明。而其中的《医方明》则是医学、药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问。除了讲究医术之外,更重视医德,以救度众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使得灾区深受苦难。慈悲济世的少林寺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了自己的少林救援队。延无跟着师兄弟们带着跌打膏药、少林活络膏、夹板、医疗设备,当天就奔赴受灾严重的汶川江游、平武等七八个县区。

 

“晚上到汶川江游城区的时候,没有灯光、没有声音,一片黑暗,一片沉寂,像一座死城一样。哀莫大于心死,灾区民众无助、空洞的眼神传递出的那种无助与孤独至今都能切身感受到。”六年过去了,说到这儿的时候延无还是一脸神伤。

 

延无回忆说,他们去得很早,当时救援队伍还没有到。一位面色惨白、语音低微的受难者,呆坐在地上,嘴上一直默念:“带我们出去吧,带我们出去吧”。通过语言,心理上的疏导,并进行针灸,救援队让他的心神恢复过来。在那种状态下,他已经不在乎自己与别人,陷入了自我的世界当中。恢复过来之后,本来是被救助的人,后来也投入到救人的队伍当中。

 

“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人比较渺小。佛家讲的无常,世事无常,无常为苦。因为前一秒钟你可能还在快乐活着,后一秒钟可能就天塌地陷了,这坚定了我们脱离苦海的决心与信心。”这个从小对少林寺有着由衷向往的大男孩,在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了出家修行,他希望世间的苦痛与无常能得到普度。

 

密访少林药局

少林塔林(赵亚洲摄)

 

无常为苦。因为前一秒钟你可能还在快乐活着,后一秒钟可能就天塌地陷了,这坚定了我们脱离苦海的决心与信心。”这个从小对少林寺有着由衷向往的大男孩,在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了出家修行,他希望世间的苦痛与无常能得到普度。

 

问他是否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他淡淡地说:“心安、喜悦,即可”。

 

离别之际,我向延琳法师请教禅医之上药——心药在哪里?“人是从光音天来的,美好的音乐能治愈心病”。

 

喜乐,向善,才是最好的心药。“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离开少林那天晚上,月明星稀,凉风徐徐,正是天凉好个秋!(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蒋凯香、马松林、赵克对本文亦有贡献)

传承美好